广东地税将信息化成果转化为纳税人获得感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7-06-07

在广东,2016年地税系统组织的税费收入达到988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575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地税首位,占全国地税系统税收总收入的12.9%。
这一庞大税费收入的另一面,是全省400万单位纳税人、4200万自然人纳税人和2700万社保交费个人的巨量涉税服务需求。而全省3万名地税干部职工和有限的办税服务大厅,如何满足这一巨量需求?又如何不让纳税人办税缴费排长队、跑断腿、挠破头?
唯有信息化才是根本出路。近年来,广东地税通过坚定不移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聚焦办税便利化,将信息化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纳税人的获得感,有效地破解了纳税人数量快速增加与有限的征管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
广东地税信息化创新
引领全国
广东地税在税收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可追溯至新世纪之初——在全国税务系统和省直各部门率先建成省级大集中信息应用系统,先行先试,对全国金税工程和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近年来,广东地税更是坚定不移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税收管理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如:
广东地税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网络开具发票,被评价为“税收管理史上的一个颠覆性举措”。
广东地税持续推进电子化办税,构建“电子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为补”的办税服务体系,全省(不含深圳)地税办理税费业务2.9亿笔,其中电子办税业务量超过2.3亿笔,占比高达80%以上,以信息化推动办税服务取得新的突破。
广东国地税还联合推出了全国首个国地税共建电子税务局,实现主附税联合申报等832项国地税业务网上通办,其中联合业务118项,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广东地税还推出了全国首个省级微信办税体系,可为纳税人提供70多项实用的掌上办税功能。目前,微信办税用户超过800万,业务量共超过4000万笔。
据了解,在全国税务系统“互联网+税务”项目评选中,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微信办税、电子证照、O2O支撑体系、横琴V-Tax等均居全国同类项目前列,获评第一档,相关经验被国家税务总局直接吸收借鉴。
改革攻坚关键阶段
迎来新挑战
近年来,广东地税信息化特别是电子办税建设等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纳税人的获得感。然而,目前广东地税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迎面而来:
——从税制改革看,随着营改增全面完成,地税征管范围和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一些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围绕营业税设计的信息化格局,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同时,地税部门将来承担的新税费征管职能越来越多,信息化作为税费征管的技术支撑,也必然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
——从组织收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营改增后失去了营业税这一主体税种,地方税费管控手段弱化,组织收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对广东地税依托信息化加快推进“以票控税”向“数据管税”转变、建立新形势下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
——从征管服务看,地税部门征管税种小、税源散、管户多,2016年广东省地税(不含深圳)管户435万户,比2006年增长1.3倍,人均管户600户,珠三角很多地方甚至超过1000户;全省地税(不含深圳)办理税费业务2.9亿笔,其中实体办税厅办理6000万笔,人均业务量超过9000笔。随着直接税改革逐步推进,地税征管对象还将增加数量庞大的自然人,管理服务难度大幅增加,传统的“人盯人”办法难以奏效。同时,“互联网+”背景下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企业经营多元化、收支隐蔽化、核算复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队伍管理看,广东地税共有4级约1100个机构3万名干部职工,点多线长面广,对外行使执法权,对内管理人财物,在管党治党越来越严的形势下,让干部守底线、防风险、不出事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比如,针对近年广东一些地方发生开具个税完税证明、社保缴费证明违纪违法案件,广东地税及时打上信息系统“补丁”,取得很好效果。
同时,信息化建设统筹不足,集约化管理程度不高;数据管税基础不实,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依旧存在。
面对改革攻坚关键阶段的新挑战和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广东地税又如何破局?
打造基于互联网生态的
新型税收征管模式

广东地税局党组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是广东地税坚持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期。

为此,广东地税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互联网+税务”为主线,以打造“一局一台一库”为重点,夯实基础,集成创新,构建“电子化办税、大数据管控、全过程服务、智能化提升”的基于互联网生态的新型征管模式,加快实现广东地税“一个率先、三个定位”发展目标。

在4月26日召开的全省地税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聚焦办税便利化,广东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紫骊明确提出要打造新时期基于互联网生态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
广东地税将紧紧抓住用户网民化、终端移动化、需求多样化等新趋势,为纳税人提供全业务、全流程、便捷化的办税体验。重点针对纳税人反映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创新网上预约办税、预受理、预审理、电子办税地图导航等服务,实现电子证照、线下配送等“最后一公里”服务。力争到2018年年底,全省电子办税率达到90%以上、电子申报率达到95%以上,纳税人整体办税时间缩减1/3。此外,广东地税在现有263个办税厅“全省通办”的基础上,将逐步实现省内所有办税服务厅“全省通办”,使纳税人办税不受地域限制。

四个方向升级电子化办税

据广东省地税局介绍,下一步,广东地税将围绕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服务要求,着重从四个方向升级电子化办税,让信息化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纳税人的获得感:

一是办税便利化。要做到全部业务在电子渠道上可办理,凡是能实现电子办理的,纳税人无需到实体办税厅办理;凡是税费能同步办理的,纳税人无需分别办理;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共用的材料,纳税人无需重复提交。按先移动端后PC端、先电子后实体的思路,为纳税人提供全业务、全流程、便捷化的办税体验,实现服务价值最大化。今年内,要进一步完善电子税务局的国地税联合办税功能,将规费业务需求列入升级日程,丰富微信办税面向自然人和企业的税费办理功能,支持多种互联网支付方式,探索电子证照和O2O体系。争取到2018年底,全省电子办税率达到90%以上、电子申报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导税智能化。电子税务局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登记、申报、缴纳等办税功能,还要提供预约、预录、预审等增值功能以及电子办税地图、办税指南等智能导税服务。

三是服务个性化。通过对纳税人需求、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形成“需求图谱”和“行为轨迹”,实现对不同纳税群体在政策、办税、沟通等方面的精准分众服务,使纳税人需求与纳税服务供给无缝对接。

四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子税务局还要在为实体办税厅分流工作量、减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对一些必须到前台办理的业务,实施分类应对,将资料录入、资料审核等环节放到网上预办理,促进线上线下办税前后衔接、一体融合。

链接

广东地税:

打造基于互联网生态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

这种新型征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涵:

一是电子化办税。就是要构建“电子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为补”的办税服务体系,推进全省地税涉税费业务、行政审批事项上网率达到100%,线上线下办税服务同质化率100%,让纳税人每一个涉税事项、每一个涉税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渠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办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创出全省乃至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

二是大数据管控。就是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实现“一切业务都数据化、一切数据都业务化”,构建起以大数据资源库统揽内外涉税数据、以征管状况监控展现征纳画像、以数据深度应用驱动风险管控的数据管税格局,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税收征管全过程数据管控,推动从管户制向管事制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全过程服务。就是要将“大服务”理念贯穿于所有税费种类服务和管理全过程,依托信息化精准洞察服务需求,通过信息化持续推动服务改进,形成公平普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让纳税人所需要的服务“随时随地”可得,让守信纳税人畅通无阻,让失信纳税人寸步难行,促进我省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居于全国前列。

四是智能化提升。要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实现对税收工作全程监测、精准定位问题、自动诊断原因、倒逼管理提质增效,促进形成“发现-分析-评估-控制-整改-提升”的智能型工作改进机制,全面增强工作改进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打造具有强大的自学习、自适应、自更新能力的智慧型税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