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黄石日报 更新时间:2017-06-30

 
2015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数据管理局,2016年3月成立黄石市大数据信息发展公司……如今,黄石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应用试点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IDC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智慧政务”平台、市民一卡通、公交智能化、社区网络化等子项目均已启动建设。

如何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29日,在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6位政协委员与10家单位交流互动,协商讨论。委员直面问题,部门深度解答,氛围活泼而生动。

整合信息孤岛

目前,全市74家市直单位,共225个信息化系统。各单位业务系统各异,数据格式、表达方式有较大区别,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数据信息部门的网络问题、系统对接问题等需要多头协调。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是新生事物,当前国内成功的可复制经验少,不同城区、不同部门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平衡,部分部门信息化管理基础十分薄弱。

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陈大斌建议,要将保存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海量数据融合、共享和交换,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决策的数据源。建议政府加快主数据中心建设,明确归口管理、联通数据接口、加强终端运用,消除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通过对商业、社保、就医、教育等社会基础数据的充分整合,大力推进“城市一卡通”、网上政务办事大厅、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及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城管建设。

市经信委主任张焕明提出,由市大数据管理局统筹管理所有市级信息化项目硬件资源,以云计算服务的方式动态分配各单位信息资源,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大数据中心。按照“数据产生在黄石,就应返还到黄石”的原则,全力争取垂管部门实时对接。

发挥示范作用

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目前来说,全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样本,这就意味着,黄石要进一步摸索。同时,这也是个机遇,黄石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

座谈会上,刘文波、张德柱等委员认为,发展智慧城市必须要以人为本,既要在城市里营造一个安居乐业、宜居、宜业的环境,也要留住城市的好山、好水,让城市发展可持续。他们提出,大冶湖生态新区作为黄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应发挥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中枢引擎、黄石之芯、未来之核”的战略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新城。具体来讲,建议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建设,重点谋划和建设“两大产业、四大项目、两大中心”,即培育智慧会展产业、智慧休闲产业两大新兴产业,打造智慧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奥体中心、智慧能源管理、智联特色小镇四大种子项目,组建城市智慧综合管廊研究中心和区域性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市公安局、电子政务办等部门负责人提出,在消防、安防、人防、地下综合管廊、交通、能源管理、体育场馆、产业园方面的管理,利用分布云核心专利技术带来的先机、利用核心区智慧城市建设所积累的技术和运营经验,探索建立覆盖全国的CPS物联网运营平台,实现智能物联网运营。

用好市场手段

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是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更多的是关系到通过提升市场化程度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方面需求。

而目前,我市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科技发展迅速,用的人多,懂的人少,资金投入大。见效需要时间,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及服务模式都需要摸索。这都要由市场化的手段来规划、建设和推进。

市大数据局、电子政务办等部门建议,统筹全市信息化项目财政资金,实现财政信息化投入资金统一分配使用,避免各部门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有效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做到“节流”;理顺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对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关联企业的引进力度,以项目合作、PPP合作等多种灵活的市场化模式,吸引相关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充实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体。重点服务好已经引进落地的黄石物道物联公司、广通软件公司等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树立起示范作用。争取和制定我市相关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企业的引进“筑巢引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