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搭建三个平台 提升政务质量
来源:中国改革报 更新时间:2017-07-07

广西河池市依托“互联网+”搭建权力清单“晒权”平台、一次性告知平台、权力监督平台,实现政府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提升

□ 本报记者 卢炳文 唐毓莹

目前,广西河池市市本级54个部门公布保留行政权力事项共3410项;明确主要职责625项,部门间职责边界事项201项,部门公共服务事项213项,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69项。所辖11个县(市、区)政府部门公布保留行政权力事项共40,592项,共取消、下放、转移、整合部门权力事项3468项。全市共有近80个政府或部门网站可以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共享,真正达到“晒权”目标。2016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464,737件,办结463,682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议率88.5%,满意率99.8%。

据介绍,2015年以来,广西河池市主动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搭建了“晒权”平台、一次性告知平台、政务监督平台等“三个平台”,努力打造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改革“升级版”,实现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三提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提质增效。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搭建“三个平台”

搭建“晒权”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河池市以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为契机,依托“互联网+”,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数据库,并按部门分类设定版块,搭建了政府部门“晒权”平台。将政府部门的权责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网上公布,并将每项行政权力(含行政许可等)设定依据、承办机构、责任事项等详细信息录入系统,形成基本目录并逐项编号,全部导入机构编制网站的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专栏固定板块,实行动态管理。以部门为单位将权力清单和责任事项公布,实现了政府部门全面“晒权”,部门权力信息全部公开、互通共享,打破了“数字孤岛”现象。

搭建一次性告知平台,让群众享受信息惠民成果。河池市根据企业群众办理每件审批需知晓事项,探索推行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综合服务模式,由政务服务窗口以清单形式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再将一次性告知清单整合到互联网告知平台,实现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公共资源共享,拓展信息利企惠民成效。企业和群众需要服务办事的,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机构编制网站或政务服务网的“一次性告知”平台,了解权力事项的办事环节、办结时限等。企业和群众可在外网申报,服务窗口则在内网受理审批并通过外网进行反馈,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还打造了网上审批及服务的全新模式。目前,河池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审批事项已经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网上服务政府建设打好了硬件基础。

搭建政务监督平台,让数据编织权力铁笼。政务监督平台包括“前台”的“政务服务”专栏和“后台”的管理系统两个部分。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前台”了解办件情况,编办(审改办)作为监管部门则通过后台监督各单位行政审批权力的运行情况,权力行使处处留痕、有据可查,实现了政务督察全覆盖。同时,河池市研究出台的《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用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违纪行为,依法启动监督程序,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法律之外无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有效防止了变相审批、明减暗增以及下放、取消、调整不到位等问题。

实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提升

助推阳光政府建设,提升政府透明度。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监督,实现了政府阳光晒权,企业和群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域登录网站平台,快速全面查阅了解政府部门每项权力的使用信息,破除了数据为部门利益和隐私的过时思维和陈旧观念,解决了以往政府权责信息相互割裂、自成体系问题,把政府权力置于公众 “眼皮底下”,保障了公众对政府管理和权力运行的知情权,让民众更好地了解政府、支持政府、监督政府。

助推效能政府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利用信息化推行一次性告知,使告知内容更准确、快捷、规范、全面,避免了企业和群众到政务大厅办事多头跑的问题。此外,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力量来倒逼政府改革,通过政务过程的全公开、反馈倒逼政府审批部门领导真正重视行政审批工作,把素质高、业务精、服务态度好的业务骨干和职能股室负责人派驻窗口,充分授权,促使政府审批部门和服务窗口自觉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提升监管公信度。推行“互联网+”政务监督,使得企业和群众在受理、办件、办结3个环节都有手机短信提醒回复和办件满意度测评反馈,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情况都处于行政审批监管后台的监督之下,变人为监管为数据监管、变“事前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通过监督后台窗口,监督者实时掌握各部门办件量、办件过程及群众满意情况,倒逼部门依法履职,重视行政审批行为和改进审批工作。同时,通过掌握部门的办件量和满意度等基本数据,进一步强化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为部门职能调整和编制配备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监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有效防止窗口工作人员违法审批,监督政府部门不作为和乱作为,努力使行政权力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了政府管理、服务、监督水平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