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公安打造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来源:山东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7-07-07

   永不眨眼的山城“哨兵” 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构建“智慧天网”,打造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大到重大节庆安保,刑事案件侦破;小到钱包丢失,老人迷路,由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从2016年2月开始构建的“智慧天网”工程,已经与当地群众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据统计,在1年多的时间里,渝北警方利用“智慧天网”视频监控破获案件千余起;今年1至 3月,渝北区110 报警发案数同比下降40% ,民调结果显示,全区群众安全感达95% 。因此,切身感受到“安全指数”逐步提高的市民亲切地将“智慧天网”称为“永不眨眼的哨兵”。

    探头遍布大街小巷

    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4月7日上午,渝北区公安分局举行了一次被盗摩托车发还仪式,将找回的3辆摩托车返还给了受害人。

    3月 28日21 时许,渝北警方接到一起报案,辖区内一居民摩托车被盗。警方马上调取案发地周边的“智慧天网”监控视频,确定了嫌疑人,并趁热打铁,连续作战,通过走访现场和调取监控,反复核实嫌疑人的逃窜路线。次日凌晨5时许,警方找到被盗摩托车停放位置,并“守株待兔” ,于当日中午将一名嫌疑人抓获。 通过突审警方发现,盗窃摩托车的是个3人团伙,民警迅速出击,将另外两人抓获。此时距案发仅15个小时。

    该起案件中,视频监控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也应该归功于“ 智慧天网” 工程的建设。 “ ‘ 智慧天网’带来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对于警方侦破案件非常有帮助。”渝北区公安分局“智慧天网”项目负责人陈波告诉记者,“智慧天网”工程的视频图像存储于多媒体终端设备中,不占用机房,十分节省存储空间。多媒体终端设备(含液晶显示屏)安装在基本能避雨的户外,便于民警和社区干部现场查看、回放和调取视频监控录像。一台多媒体终端设备就近连接 4个壁挂式监控镜头,50米以内拍摄到的人脸、车牌号都能看清楚。截至目前,渝北区已在城区所有背街小巷及农村治安复杂部位布建了25732 个视频监控摄像头、 6433个多媒体终端设备。

    市民与政府机关零距离互动

    打造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智慧天网’工程是在原有的‘天网’基础上改进的,各方面都比后者要优越得多。”陈波说,经过升级,视频画面由原来的7寸增加为32寸,画面清晰度提高了数倍。以前只能看监控画面,现在还可以显示声音、 文字等信息,政府可通过显示屏发布政务信息,市民也可以通过触摸液晶显示屏或手机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码等方式,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资料反映民意、警情。若遇到家里老人、小孩走丢的情况,市民还可向警务人员申请调取高清监控头的录像帮忙查收。“通过‘智慧天网’实现市民与政府的互动,这是渝北在重庆市的首创,在全国也很罕见。”

    据介绍,在功能拓展方面,“智慧天网”平台也可以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服务。比如,通过手机APP ,向市民提供交通等信息查询和报警服务。下一步,渝北区公安分局准备把“智慧天网”融入到渝北“智慧城市”系统中,通过数据挖掘、人像比对、车牌识别、智能预警、无线射频、地理信息、视频多媒体、北斗导航、及时通讯等现代技术集成运用,打造全新信息化社会治理模式。届时,警方可以通过一个镜头,提取车辆信息,通过结构化处理成可检索的数据,再将不同的镜头进行串联,加上社会资源的整合,例如停车场、加油站等场所的视频资源,刻画出车辆的运动轨迹,就可以掌握车辆的行踪。

    陈波介绍,未来“智慧天网”还将采取超前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图像抓拍,形成人脸图像数据库。“智慧天网”监控摄像头一旦拍到犯罪嫌疑人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警方。

    本报记者  赵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