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市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1314”
来源:北京劳动就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主要工作任务“1314”

    2006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可以简要地概括为“1314”。即:抓好一条主线,推进三项改革,突出一个重点,强调四个注重。抓好一条主线就是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主线,统筹城乡就业;推进三项改革就是按照国务院要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统一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突出一个重点就是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调四个注重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基础工作,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职能转变。

   “一条主线”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条主线”,即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主线,统筹城乡就业。

    关键词:统筹城乡就业

    解读:以户口为由限制招工将被视为违规。

    城乡劳动力在求职、考试、招聘、录用、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分配等方面将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保障转移劳动力基本生活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着力抓好城镇就业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首先,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围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围绕奥运相关设施及重点急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设施以及推进社区功能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实现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重点在社区便民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事务协管等领域,开发适合失业人员的社区矫正、文体教育、物业管理等就业岗位。

    关键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解读: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

     本市2006年将对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新建和升级改造社区菜市场50家,新发展便民配送菜店100家,新发展郊区连锁超市、便利店600个以上。要抓住强化服务型产业这一契机,通过实施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工作机制,带动就业岗位的开发。全年开发岗位12万个,安置失业人员10万名。同时,继续实施就业倍增计划。以区县为主体,建立市、区、街三级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年征集创业项目1000个,培训创业人员1万人,实现成功创业6000人,带动4万人就业。

 名词解释:三同时

    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在重大经济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会审等方式,确保经济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经济项目建设与分流安置劳动力同时进行、经济项目运行与就业服务同时进行,促进就业岗位开发。

    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对本市现有促进就业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重点研究制定促进困难地区就业政策,完善自谋职业和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整合灵活就业形式的劳动关系、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政策研究制定劳务派遣行业管理办法,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用工行为研究建立促进就业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失业人员就业积极性。同时要广泛宣传、加强培训,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优惠政策

    解读: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扶持,对就业困难对象的援助。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资金不足的,经当地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可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已经明确。“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要实现全年预期工作指标,重在抓好落实。

    抓好落实,关键是要统揽全局,把握重点。要结合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大、意义大的工作上。要着眼今年“一条主线、三项改革、一个重点、四个注重”等项重点任务的总体布局,深入探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认真研究、着力解决那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抓好落实,重要的是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正确处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按照今年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紧紧围绕“1314”的主要任务,脚踏实地地行好每一步,确保“3018251”预期工作指标的全面完成,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工作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有步骤、分阶段地协调推进。

    抓好落实,必须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紧扣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改革创新、只争朝夕的精神,捕捉时机,果断出手,努力在关乎全局、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夯实基础工作,加快职能转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大胆实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工作创新中推动工作。

    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一是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为失业人员送经验、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做好日常援助,加强“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二是加强对就业困难地区的帮扶。研究制定倾斜政策,提高再就业培训补助标准,引导困难地区失业人员跨地区就业,缓解局部地区的就业压力。

    第二,大力推进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以本市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为契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解读:拓展农民就业领域

    紧密结合乡镇企业与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科技园区的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结合连锁店、便利店等服务业向农村拓展,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结合卫星城、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民就业领域。

   二是加快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解读:5万农民家门口就业

    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将现有城镇就业的劳务派遣、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向农村延伸;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派遣、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以及农村基层就业服务组织建设等给予资金扶持;积极推动乡镇、村级就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制度,将求职和就业登记延伸到村,加大疏通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帮助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第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一是启动第二期“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新成长劳动力、本市农村劳动力和来京务工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大力推行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三是研究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四是改革技能鉴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提高劳动者素质

    解读: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全年培训失业人员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及新成长劳动力10万人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机制,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依托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3-5所相对固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制定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待遇分配制度。围绕首都建设和奥运经济发展的需要,启动实施“五年五万”新技师培训计划,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全年培训企业在职职工20万人次,其中,高级工2.5万人,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

   “三项改革”谋和谐 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2006全市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

    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定的决定》要求,修改《北京市企业职工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个人帐户规模,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步伐。对目前已经开展试点的5个区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其它8个区县要抓紧制定办法。近郊区要以适应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乡衔接为重点,远郊及山区县要以有固定收入人群和有条件的村为重点,努力扩大覆盖范围。

    2006年全市要在目前参保38.2万人的基础上,新增10万人,覆盖率提高6.7个百分点,为实现“十一五”期末参保人员90万,覆盖率60%的目标奠定基础。

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通过调整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给付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使退休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与企业脱钩,减轻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费负担,尤其是解决停产半停产和没有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困难。这项工作已被列入2006年市政府为群众办的59件实事之一。

“一个重点”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2006年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落实“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的方针,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大依法维权力度。

    关键词:签合同  保工资  上保险

    解读:签合同 严查3个行业

    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对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开展专项调查,摸清底数;以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娱乐服务业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时,继续完善劳动合同管理预报制度,对期限届满人数超过职工总数30%的企业和续订率低于80%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和指导,确保地方企业劳动合同续订率保持在80%以上;落实集体合同条例,推动企业建立内部协商机制,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

     解读:保工资 8成工地纳入监控范围

    《建立农民工工资专项支付制度的规定》有望在今年制定实施,从而建立农民工工资专项开支渠道;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将与建委、银行等部门,加紧研究建立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规范建筑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和工资支付行为;另外,劳动保障部门还将扩大监控范围,各区县要将80%的在京施工工地纳入监控范围。

     解读:上保险 5项保险覆盖范围均增1个百分点

     今年要以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娱乐服务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5项保险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另外,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工作。

   “ 四个注重”保发展

     会议强调“四个更加注重”: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基础工作、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职能转变,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基础工作  体制机制创新  职能转变

    解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不断更新观念。要牢固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观念,转变“重城镇、轻农村”、“重本市、轻外地”的观念,协调好本市城镇、农村劳动力和来京务工人员等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继续关注各类困难群体,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要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促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要求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困难群体的医疗费负担;加大维权力度,重点保护好失地农民、改制企业分流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群众困难有人问、有人帮、有制度保障。

     解读:更加注重基础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宏观决策统计分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对已经上线运行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子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对数据要继续挖掘、梳理和分析,进一步充实预警预测决策支持功能,达到数字化动态管理和结构分析的数字管理,并在此基础上,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开发建设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失业人员管理子系统。推动社会保险费网上申报工作,方便企业和参保人员。同时,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保所建设。以强化社保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严格内部管理为切入点,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标准,建立评估体系。

     解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对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找准难点,明确重点,集中力量,予以解决。要深入调查研究。要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加强深层次、前瞻性调研。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解读:更加注重职能转变

     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改进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做好《北京市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调研起草和《北京市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修订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规范劳动保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工作,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二是大力加强行风建设。以强化窗口建设为重点,健全工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转变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专项治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