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7-08-15

2017年7月22日,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大力推行,必将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2017年度蓝皮书的主题是:“互联网+”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报告在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顶层设计、政策实施、发展路径、最佳实践、技术支撑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索“互联网+”环境下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的发展路径。

电子政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成为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加强顶层设计意志、保障网络安全和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是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国家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信息化领域的统筹协调力度空前,必将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组织体制创新势必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初期“一把手工程”逐步向法治化、制度化、专业化的电子政务治理体系转变,需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推动中国特色电子政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宏观层面,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强电子政务新理念引领和顶层设计,完善电子政务治理主体、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相关制度等重要方面的组织制度安排,推动中国特色电子政务治理体系建设。

微观层面,要强化中央和地方网信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推动《电子政务法》立法进程,探索建立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政府总信息师制度;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归口管理和加大管控力度,形成“一把手”挂帅、总信息师具体领导、信息化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业务部门全面参与、全体干部群众深度配合的电子政务工作体制机制。要明确电子政务专项预算,确保投资质量。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制度,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解决地方和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不便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2017年1月,《“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出台,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的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进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打通各类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成为我国电子政务主流趋势。

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成为引领电子政务科学有序安全发展的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网络安全法规定“提供公共通信、广播电视传输等服务的基础信息网络,能源、交通、水利、金融等重要行业和供电、供水、供气、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军事网络、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机关等政务网络”统称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球化网络时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和政府事务等赖以运转的神经网络,是各项事业顺畅运行的生命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旦遭受破坏或袭击,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威胁相关产业的命脉。

电子政务本质安全即全面安全,它致力于改变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安全管理方式,把防范安全漏洞和预防安全风险的关口前移,坚持从源头抓起,通过安全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可控、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等多措并举,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堵塞一切漏洞,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系统作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把本质安全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电子政务系统自身及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建设与运营全过程之中,是全面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的必然要求。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排名:浙江居首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提升新常态下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已成为政府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蓝皮书从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标准度、在线服务成熟度四个维度出发,对32个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区域间仍存在差距,亟待缩小。

蓝皮书分析指出,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平均值为77.70,17个省级政府的指数超过全国指数平均值,占比为53.13%。与2015年相比,超过平均值的省份增加2个。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排名通过对省级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进行排名,浙江、贵州和江苏3个省级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超过90),占比为9.38%。

另外,蓝皮书通过对比2015年和2016年各地区排名得知,近年来,浙江、贵州、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地区,以“互联网+”思维转变传统观念,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促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政务数据“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来在调查评估中表现较为稳定,成为引领发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典型示范。江西、山东、重庆等地区,以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和构建“全省一张网”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突破口,省级统筹的一体化平台相继上线开通,政务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步明显。湖南、湖北和四川是全国较早依托互联网开展政务服务的地区,但出于其他省份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力度较大,加之自身网上服务平台迭代更新相对滞后等原因,2016年排名有不同程度的退步,网上政务服务工作进展相对缓慢。西藏、河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近两年排名相对较为靠后,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蓝皮书分析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地理区域内各省份数据可知,华东和华南2个地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总指数较高,东北地区紧随其后,以上3个区域的总指数平均值总体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华北、西北、西南和华中4个地区的总指数平均值相对较低。

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上处在政府强力推进的良好发展环境中,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整体来看,虽然各地区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综合两年评估数据分析来看,发展较好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公民认知度和参与度、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应用服务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西部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可能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发展的短板。下一步,应在“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契机下,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对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深度不断加强

为便于了解各事项办理目前实现的网上服务深度,蓝皮书将在线服务深度分为信息公开、单项服务、交互服务和在线办理四个标准阶段。

调查发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各省直部门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中,100%的事项已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信息的全面公开,申请人可以通过网站查看事项的相关信息和办事指南,但相关申请材料的表格(文本)信息无法提供网上下载,需到现场领取填写。80.41%的事项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实现了单项服务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的表格(文本)可在网上下载,但无法在网上提交,仍需到现场提交办理。62.33%的事项在单项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双向处理,申请人不仅可以下载文件,还可以在线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进行预审(预受理、预约)。56.47%的事项在交互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在线办理,申请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预约、预审、受理、查询、咨询等服务。

另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10个地区纳入权力清单的行政许可类事项已有实现全程网办(在线提交资料、办理、核准,审批结果物流递送,整个办事过程无须到现场)的事项。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加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建设,根据统一部署,国办电子政务办组织编制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已于2016年12月以国办名义印发到各地区各部门。《建设指南》围绕助力“放管服”举措落地见效,提出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对于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网上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政务服务”正逐步成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载体。可以说,当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恰逢其时,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是各级政府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形势的重大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顶层设计,既是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由于分头建设,部门、地区差异大,办事事项不全面,办事服务信息的标准化、精细度和便利性不够,线上线下联通不畅,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安全保障、身份认证等基础支撑不足等问题已逐步显现。不少地方部门的同志反映,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意义,在顶层设计方面如不及时予以统一研究部署,将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从技术和内容层面同步对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

为落实领导同志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办电子政务办重点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方面,推动相关试点示范和技术体系建设。一是组织有关省市开展试点示范。2016年初以来,围绕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办电子政务办组织江苏、浙江、贵州、甘肃和青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解决一批制约全程网上办事的堵点和痛点,提升政务服务的一体化支撑能力,探索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分类清晰、客观全面的评价考核体系。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提高《建设指南》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范例和经验。二是组织编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建设指南》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也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历时近一年时间,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力图通过指南的编制,从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的角度,围绕打通“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出实现路径和操作方法。

政务大数据建设面临四方面挑战

政务大数据的来源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大数据,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价值。数据来源多样复杂,政务大数据来源大致可包含以下四类。第一是业务数据。政府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采集和产生的数据。特征是价值密度大、以架构化数据为主。第二是社会化数据。银行、水电、交通等企业、公民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数据。特征是相对集中、体量大、价值密度中等。第三是互联网数据。在互联网上活动时产生的数据,部分反映社会活动状况。特征是数据分散、体量大、结构多样。第四是物联网数据。通过互联网设备采集获得的气象、环境、影像等数据。特征是体量大、高增长、噪声大。

政务大数据建设面临大容量、多类型的政务数据,数据安全问题突出,管理数据要求高。其中如下挑战,需要建设者重点关注。

1.平台服务能力的挑战

通过构建不同类型数据融合的大数据平台,支撑数据统一存储、统一管理、构建多样化应用,但随之而来需要面对几种典型问题,首先利用同一个大数据平台支撑不同部门、不同的应用系统构建各自的大数据应用,如何能避免应用对平台资源调用的冲突;在构建了融合的大数据平台后,如何在共享数据资产的同时,保证数据权属的完整性,有效避免数据资产的泄露。

2.数据处理能力的挑战

随着政务大数据的增加,各类新的数据类型层出不穷,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政务相关数据来源范围的扩大,以及音视频内容的增长,每天都会有海量的增量数据生成,对这些数据及时进行抽取、转换、加载的批量处理,将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对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政务服务即办件比例的提升,信用体系对外即时响应服务的扩展等,都要求对各类数据及时进行有效性验证。

3.数据安全的挑战

大数据的安全与传统信息安全相比变得更加复杂,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大量数据汇集,其中包括大量政务服务数据、用户信息、个人的隐私和各种行为的细节记录,这些数据的集中存储增加了数据泄露风险;其次,因为一些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被明确界定,很多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需要考虑到其中涉及的个体隐私问题;再次,大数据对数据完整性、可用性和秘密性带来挑战,在防止数据丢失、被盗取、被滥用和被破坏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4.数据融合共享的挑战

数据的海量增长伴随着有用信息的不足,想用的、能用的数据无处可寻,可用的、可信的数据极端匮乏,政务领域的海量数据多处于“休眠”状态,真正用于提升业务效率、改变业务流程、变革业务发展的应用并不多。有些职能部门对数据的共享开放消极被动,有些部门基于风险的考虑不愿将业务数据拿出来与其他部门共享,有些部门限于信息壁垒和标准缺失无法共享开放。

电子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务应用移动化的困惑

在当今时代,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大家更多地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移动应用进行购物和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同时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传递、商务交流、社交活动等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方式来进行;我们也关注到信息载体也在发生变化,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信息不仅仅通过网站,还通过多端、多屏、多渠道进行传播。信息从单点传播向多点的链式传播发展,以裂变的方式在人和人群之间传递,速度更快、空间更广以及交流互动更多。

政务服务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众更希望随时贴身的服务,通过网络和EMS就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办证、补证等服务。和电商一样,政务服务也在逐步向移动化发展。政务服务的移动应用如何实现多端协同开发,如何实现资源复用和共享,开发的架构如何更加合理以及怎样降低开发成本?这些都是政府在开发移动应用的时候常碰到的问题,主要的困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移动政务应用开发的难度比较大

开发难度之所以大,是因为普通的PC互联网开发只需要开发一个应用,要么用Java开发,要么用php等语言开发。但是移动应用涉及的开发语言比较多,开发架构也更加复杂。目前国内的安卓手机有各种大小屏,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大概有5000多种,操作系统的厂商也各不相同,这就给开发者带来了巨大的开发难题;苹果的IOS也有各种不同版本和大小屏幕的兼容性问题,苹果新款手机的适配、开发模式的调整升级等也给开发带来了难题。

2.移动政务应用的开发成本比较高

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的稀缺,造成移动应用开发的成本居高不下,这除了人力成本上升之外,还跟移动开发工程师需要掌握技能的复杂度上升分不开,移动开发工程师不但需要掌握移动端的开发知识,还要了解Server端的开发技术,还需要懂得UI设计。只有综合能力强的工程师,才能开发好一款优秀的移动产品。

3.移动应用的测试较为复杂

除了常规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外,对各类安卓系统手机平台的兼容性测试将是最大的挑战。开发一款好的App,大量的时间不是放在开发上,而是放在了华为、联想、oppo等各类高中低端安卓手机的各种复杂测试环境和测试场景方面。

4.是否应该保留独立的政府服务品牌

当前很多政府的移动应用分别借助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提供的多渠道、多方位的服务,到底政府是否需要一个政府独立品牌的App?我们说,政务服务作为一项服务,当然也是有口碑、评价以及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支付宝城市服务应当是增加了政务服务的入口和渠道,实质是对移动政务服务的一种导流。我们不应当牺牲独立的政府服务品牌,相反只有树立独立的政务服务品牌才有利于政务数据的落地和沉淀,有利于对政务服务的评价、监督以及完善。

5.移动政务应用后期运维和推广的缺失

移动政府分散开发、分散推广的局面已经注定各种政务应用服务的失败。是否应当由一个统一框架实现政府各类移动应用的集约化,让各级政府部门可把精力花在业务应用的二次开发上,这样移动政务应用就汇聚于一个总的平台之上,可以统一进行运维管理和推广。政府不仅可以集中推广资源,快速提升下载量、使用频度以及用户黏度,而且数据流量分析以及安全运维保障等都可以由平台总体考虑,必然会节省大量的资源、精力和投入成本。

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

书 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

英 文 名: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2017)

作 者:王益民 程晓波 李季

I S B N:978-7-5201-1118-8

丛 书 名:电子政务蓝皮书

关 键 词:中国 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 2017

中文摘要

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是由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李季主编的反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和最新进展、研究和分析电子政务领域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十二部年度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大力推行,必将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7)》的主题是:“互联网+”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报告在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顶层设计、政策实施、发展路径、最佳实践、技术支撑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索“互联网+”环境下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的发展路径。

本书的第一篇是总报告,首先,在研究发展战略、制度建设、建设模式、技术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其次,围绕2016年“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情况,梳理了在发展环境、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创新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第二篇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围绕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的报告。

第三篇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主要内容、相关要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第四篇针对2016年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开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梳理总结了试点地区在建设模式、技术架构、制度规范、保障措施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果。

第五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结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地的实践经验。

第六篇围绕着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探讨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网上政务服务方面的应用。

第七篇是大事记,对最近一年来中国电子政务领域的重要事件做了较全面的记录。

 

文章列表

    总报告

“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要

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事业在新理念引领、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创新驱动、惠及民生、合作共赢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核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要先行一步,把握新趋势、提供新支撑、打造新引擎、构建新生态。

 

“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要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便捷性、迅速性的优势日益凸显,信息化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极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全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模式、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质量提供了新的路径,成为新时期下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专题报告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7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提升新常态下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已成为政府管理面临的新课题。2016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从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标准度、在线服务成熟度四个维度出发,对32个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区域间仍存在差距,亟待缩小。

关键词

政务服务能力 省级政府评估 “互联网+政务服务”

    加强顶层设计 注重统筹协调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标准规范 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卢向东

摘要

201612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文件从“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注重统筹协调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电子政务 顶层设计 协调发展

服务驱动 技术支撑 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作者

王益民

摘要

加快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各级政府履职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为各级政府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明了方向和发展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

关键词

体系建设 信息共享 第三方评估 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进“三融五跨” 构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作者

周民

摘要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抓手。以事项清单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核心,以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安全保障等为重点,以电子监察和第三方评估为手段,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指示精神的积极实践。

关键词

技术体系 电子政务外网 数据共享

 

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需把握的重点环节

作者

李荣

摘要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中,对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整体部署。本文以贵州省实践为基础,对《建设指南》贯彻落实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各地区更好地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下网上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平台建设 行政服务标准化 业务办理协同化

领会指南精神 把握关键环节 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作者

杨平

摘要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文件。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建设》的原则和理念,引领和督促各级政府将政务服务有序融入“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中,需要各级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性,注重实践操作性,把握时代发展性,把握好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务服务 互联网+

 

坚持统筹整合 强化评估考核 突破制约瓶颈 深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快速发展

作者

崔卫东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开展,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强化评估考核、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

政务服务 互联网+ 统筹整合 评估考核

  推进试点示范 探索发展路径

江苏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摘要

2016年初,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确定江苏省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明确南京、无锡、常州、淮安、镇江、泰州、宿迁、涟水等地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方面开展试点。

关键词

试点示范 “互联网+政务服务” 多评合一 多图联审

 

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安排,浙江省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关键保障技术领域,认真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

浙江省 试点示范 关键保障技术

 

贵州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安排,贵州省围绕“五全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下的政府服务新模式,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政务服务模式。

关键词

贵州省 试点示范 “五全服务”

甘肃省“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安排,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试点任务及研究内容实施方案》,按照方案部署,甘肃省积极承担试点任务,建立省级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

关键词

甘肃省 数据交换 试点示范 基础信息资源库

 

青岛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安排,青岛市积极承担“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狠抓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未来,青岛市将进一步巩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成果,主动适应政府改革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务服务 青岛市

 

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安排,南京市通过启动、实施、巩固提升三个阶段,进一步推进南京市“放管服”改革落地,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的成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创业创新创造便利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务服务 南京市 试点示范

创新理论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

“互联网+政务服务”——北京实践

作者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真落地、见实效为出发点,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审批难、跑腿多、证明多等痛点,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采取协同推进、业务主导、夯实基础、互联互通、整体推进等举措,稳妥有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共享 智慧平台 一张网

 

“互联网+政务服务”——天津实践

作者

赵宏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天津市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应用五措并举,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务服务 天津市

“互联网+政务服务”——黑龙江实践

作者

徐明 张维国

摘要

2011年以来,黑龙江省以建设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为抓手,有序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初步实现了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的工作目标。本文回顾了黑龙江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的顶层设计、主要功能、运行管理和主要成效,并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未来四年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

关键词

权力监督 网上审批 网上政务服务中心

 

“互联网+政务服务”——上海实践

作者

孙松涛

摘要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后,上海市结合近年来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实际,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理念,对标任务,查找不足,制定方案,弥补短板,积极打造网上政务“单一窗口”,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让政务服务更方便、更便捷、更有效率。

关键词

网上审批 单一窗口 “互联网+政务服务”

洞察技术前沿 跟踪发展趋势

以数据为核心的政务服务智慧化实现

作者

陶明 陈兆亮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找到数据的价值,是每一个信息化工作人员都应该关注的话题。结合江西省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笔者提出了政务服务业务实现数据价值的四个关键点,并列举了翔实的业务案例。本文也为其他业务领域的数据价值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 政务服务 智慧化

 

“互联网+政府服务”时代的政务大数据建设新思考

作者

赵东 王晋

摘要

政务领域作为大数据应用的崭新领域,不仅可以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也有利于助力简政放权、促进资源整合、提高政府决策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政务服务”

 

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下的移动开放生态

作者

金震宇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愈发重要,通过统一的技术架构体系,把分散在网站、移动App、微信、支付宝、微博的各类移动政务应用汇聚起来,形成一个整合的移动应用生态系统,对实现用户统一、功能统一、体验统一、运维统一、推广统一的移动政务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政务服务 移动政务 “互联网+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作者

李强

摘要

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基础,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联结网络与现实社会,能够有效打通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和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使公众和企业能够“随时、随地、随需、随行”地享受到集约、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平台建设 政务服务

    附录

    2016年中国电子政务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