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联通:努力实施“电子农务”工程
来源:通信世界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8%,但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不高,“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陕西省农村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电信普遍服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陕西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遍十分薄弱,“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严重,农民缺乏获取和利用农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农业政策、新技术、新良种、市场需求等农业信息无法传播,影响了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例如,陕西省的苹果产量约占全国的20%和世界的8%,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核桃产量居全国第三,浓缩果汁年生产40万吨,居全国第一。“国家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成果达5000多项。其中10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小偃6号”小麦良种、秦冠苹果和“1155”棉花良种,“秦白”系列大白菜均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院士3名,博导178名,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人员314名,有突出贡献专家67名。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信息渠道和平台,农民无法获得信息资源,农业科技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农村信息化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大

    目前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手段是“科技下乡”活动、赶集式的农业博览会,但每年仅有一次或几次,根本无法深入农村,无法及时提供全方位指导,帮助分散面大、覆盖面广的绝大部分农民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省农业信息站在10个地市、40%的县设有专业的农业信息采集员和农业技术推广员,但苦于没有相应的信息平台,无法将采集和获得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也无法对长期、连续、季节性强的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式指导服务。

    二、实施“电子农务”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陕西省内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简称陕西联通)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电子农务”工程,构建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有效渠道和平台。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有效工作,为服务“三农”,促进陕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电子农务”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是利用陕西联通的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技术,构建“电子农务”平台,对各种渠道繁杂的农业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打包,借助互联网、短信和语音三种模式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使得广大的农民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种农业科技、新产品、市场供需等致富信息,并能及时得到农业专家的答疑解惑。二是有机整合陕西联通、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气象、水文、农林、畜牧等研究机构、农业专家以及SP等资源,开发电子农务产品,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体现服务“三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电子农务”工程的主要做法

    建设高效、完善的“电子农务”物理平台

    陕西联通充分利用GSM/CDMA移动通信网络、193数据长途网络、165IP互联网络等资源,投入近千万元资金进行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建设完成适合陕西农村实际情况的电子农务物理平台,农民可通过短信、网站和声讯三种方式获取和发布农业信息。

    一是可以使用短信的农村用户,通过发送短信订制、点播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也可以把自己要发布的农作物供求、运输等农业信息用发送到电子农务平台,平台采用短信群发方式向订制相关栏目的用户发送或在网站上公布,从而实现农业信息的发布、传播、交流和沟通。

    二是具备上网条件的农民朋友可以登录电子农务网站,进行信息浏览、检索、留言和发布。还可以通过留言和农业专家进行直接交流和沟通。

    三是声讯方式主要针对不会发送短信的农民朋友。陕西联通在客服中心开辟电子农务服务专线,专门受理农民在农业方面的业务咨询。通过语音方式解决短信不能处理或者不会使用短信的用户的问题。农民朋友通过手机直接拨打至电子农务服务专线,客服人员接到用户咨询后,可立刻到电子农务网站的农业常见问题汇总库中查询,得到答案后立即回复。如果检索不到答案,可将问题发表在电子农务网站上的专家解答栏目内,由相应农业专家回复,然后通过电话告知该农民朋友。

    整合产业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陕西联通以电子农务平台为纽带,首先积极与各地党委、政府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借助政府力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二是同专业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企业进行合作,进行农业信息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农民真正需要的信息产品。三是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农业管理部门、气象、水利、农信站、研究机构、果业协会、商联的关系,保证电子农务平台能够及时、稳定地获得可靠、高质量的农业信息。

    开发满足“三农”需求的电子农务产品

    陕西联通从服务“三农”的实际出发,努力开发满足陕西农村市场需要,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电子农务产品。目前,陕西联通电子农务平台主要提供六方面的信息。供求信息主要包括水果类、种植及养殖类、粮油类和各种农副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主要指蔬菜类、粮油、肉、蛋、禽类及各种农业生产资料最新价格行情。农业科技致富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种植、养殖技术,农作物的分析预测等信息。专家答疑主要是苹果、植物病理、林学、兽医等各类专家,通过语音为广大农民进行答疑解惑,提供季节性、临时性指导意见。政令法规主要是国家对农业的宏观政策及各类农村政令,以及市、县两极政府对各项农产品的指导性意见。跟踪式服务是一揽子服务,包括年初国家对本年度棉花的指导性意见到省、市的具体措施;种子选取、发芽、肥料选取、成长、病虫害防治到成熟、销售实现的全程服务;以及气象、水文、地质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综合信息等。

    陕西联通“电子农务”产品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信息准确化。陕西联通与省农业厅、省气象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华社陕西分社以及市、县级政府相关农业部门等进行合作,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提供不同信息,具有针对性。每天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具有及时性。采用短信、语音、网站等不同接入方式,具有方便性。二是信息精细化。如农业技术被细分为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农资、农业加工、果树林木以及实用技术。种植技术进一步细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再细分为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被细分为瓜类如西瓜、香瓜,果类如苹果、梨、枣、猕猴桃、板栗等。三是信息多样化。在对农业信息进行纵向分类的基础上,再按照地域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横向分类。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季节变化,提供连续、跟踪式信息服务和个性化信息。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按照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政府和联通分别逐级建立“电子农务”工程领导小组。省小组负责制订建设方针、原则和推进规划,市、县负责本区域内电子农务具体建设工作,乡镇设立负责农村信息网业务的专业人员进行推广。村建立“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确定一名站长。政府和企业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的电子农务组织保障体系。

    3.实施“电子农务”工程取得的社会效果

    陕西联通“电子农务”工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指导农民科学进行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加快了农民治富进程,深得农民欢迎。

    一是通过电子农务平台,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感受到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深了对党中央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二是促进了电信普遍服务的具体实施,缩小了陕西省农村数字化鸿沟。以前农民主要通过订阅报刊的方式获得有关的农业信息。现在通过电子农务平台订阅个性化农业信息,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方便和高效。

    三是农民朋友根据了解到的价格行情、市场供求等信息组织农业生产,能够提供适销对路、利润较高的产品,有效防止了供求不符、供过于求和没有效益现象的发生。通过跟踪式服务和农业专家的在线答疑,能够及时解决农民朋友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避免造成损失。

    四是新技术、新产品等农业科技可以迅速得到传播,转化为生产力,不但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实现农业的产业升级,也给农民带来巨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