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厦门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提升赣州政务信息化水平的若干思考
来源:赣南日报数字报 更新时间:2017-11-13

多年来,厦门市以“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企业”的应用要求为引领,着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相继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智慧城市”“中国智慧治理领军城市”“十二五智慧城市领军城市”和“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等荣誉称号。厦门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长期以来厦门始终围绕便民、集中、共享的原则,十分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资源共享和协同应用,注重便民利民服务。信息化的持续提升强力推动着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改善,给群众带来了“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的生活便利。

厦门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注重顶层设计。从2002年实施政务信息化以来,厦门市始终坚持“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融合”的思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提升部门间的信息互通。连续制订并组织实施了三个五年规划,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前十年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挂帅强力推动,由专设的市信息产业局及下属市信息中心组织落实,厦门信息中心人员编制90名,专业技术力量强。随着信息化保障制度与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意识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集约化建设成为共识,形成了全市信息一体化建设格局。近年来又先后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大数据发展、市民卡建设等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相关系列工作方案,为信息化纵深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归口管理。连续每年市财政信息化专项资金预算1亿元,2016年1.2亿元,2017年开始每年2亿元。资金集中投向信息网络、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等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归口市经信局管理安排。根据《厦门市财政性投资信息化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经信局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立项审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市信息中心协助做好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进行合规性审核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通过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归口管理,有效保障了涉及服务民生、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实现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信息化支撑,促进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应用,避免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建立并持续完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库。自2003年开始陆续启动厦门市民、法人、空间、信用、交通、证照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创新采用“要素集中、业务分散”思路,既保证对核心数据的集中管理,确保能够及时获得各部门新鲜业务数据,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基础,又避免大批量数据转移、同步所带来的问题。截至2016年底,入库数据超2亿条,每月更新数据近90万条、各业务单位共享交换量260万条。

搭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从2012年6月建设该平台以来已累计完成三期扩展升级,目前已实现56个部门/单位及6个区信息中心接入共享,平台挂接各类服务资源590个,总计调用服务2.1亿次,交换数据近7T。平台实现了横向覆盖各业务部门,纵向延伸到社区,向下汇集全市政务共享数据服务资源,向上支撑全市政务共享应用系统,可面向全市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服务目录与调用,做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数据同步、业务协同和政务数据的全贯通、全交换和全共享。《厦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接入规范》《厦门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地方标准》的实施,营造了跨部门信息资源融合共享的政策环境,明确了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的技术标准,强化了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建设并完善电子政务云平台。在国内率先开展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现已开设虚拟机580个,部署了近200个应用系统。虚拟技术应用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模式降低了电子政务成本,目前市级政府部门基本实现了服务器集中托管,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2017年从全市政务存储资源需求和网络安全的需要出发,探索进行政务云外包服务,将市政府网站群和业务吞吐较大系统托管到服务和安全能力更强的落地云服务商,先行试点探索政务云服务新模式。

开展跨部门协同综合应用建设。基于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共享协同平台,厦门陆续建成了“i厦门”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社区网格化服务平台、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商事登记管理平台、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智慧综治平台和积分入学在线申报系统、居住证网上办理系统等一系列跨部门协同综合应用和共享应用。这些政务管理服务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为最终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赣州电子政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赣州电子政务总体水平达到全省先进、部分领域和应用项目全省领先,在政务外网应用协同建设、云网建设运维、信息安全管理、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表现突出。即:电子政务发展氛围渐浓、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市电子政务网已建成并部署运行了一批业务系统、建成江西政务服务网赣州市分厅、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居全国前列、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信息化显著提升、同步构建了全市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

存在问题。近几年,赣州电子政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建立了一些网络与应用系统;但与厦门相比,我市总体水平还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比较低,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即:部分地方和部门对政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缺少保障规划实施的落实机制、政务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电子政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提升赣州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几点建议

我市政务信息化水平低,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优势,“一张白纸好绘画”。通过借鉴先进地区建设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最大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政务信息化的进位赶超,进而在大数据应用时代通过信息化手段真正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弯道超车”。

一要加强市信息化专业机构建设。 组建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或市信息中心),切实保障专业人员编制,整合市工信委、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直有关单位及96333信息与服务中心部分信息化职能,彻底改变目前各部门各单位都办信息中心、条条专政、自成体系的做法。

二要建立赣州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市本级应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市、县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按要求审核后,统一接入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市政务数据汇聚平台。依托市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公民、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基本信息,重点实现信用、公共资源交易、投资、价格、自然人(基础数据以及社保、民政、教育等业务数据)、法人(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空间地理、能源、交通、旅游等主题数据共享。

三要推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市直各部门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清单。分散隔离的政务信息系统必须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整合后要分别接入政务内网或政务外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部门新建政务信息系统要依托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不再单独建设基础支撑功能模块。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可接续展开。市政务数据汇聚平台要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互联互通,支持数据的上传和回流。要强化跨部门间、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将共享服务嵌入到部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支持在业务过程中从市政务数据汇聚平台获取共享数据。

四要加快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和开放网站建设。要落实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和我省相关要求,市直部门对照权责清单完成政务数据目录编制,逐步构建全市统一、动态更新、共享校核、权威发布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基于政务数据目录体系,构建政务数据开放目录。要在省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基础上,争取建设市级开放子平台;同时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政务数据开放网站。优先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法律服务、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五要推进形成统一的非密电子政务网络。制定政务外网扩容改造方案,保持与国家二期建设同步。改造升级电子政务外网,提升纵向网和横向网带宽,逐步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的网络应用需求,基本具备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构建统一有效的政务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提高网络资源管理运维水平;整合各部门非密业务专网,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一律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

六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市县各部门要将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与江西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部门政务服务网上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各专业办事大厅统一使用江西政务服务网接件,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全省网上审批系统对接。

七要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市县两级要将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针对目前欠账,必须大幅度提高预算安排。财政性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形成信息资源、有利于实现部门内信息系统整合、有利于实现跨部门跨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市本级设立全市电子政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保障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政务信息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服务系统建设、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

(作者系中共会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挂任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