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安全云”应用催生“蝴蝶效应”
来源:六盘水政府网 更新时间:2018-07-05

6月25日10时49分,水城县化乐燊达煤矿井下1550避难硐室超限报警值达到2.77%。同一时间,位于钟山区凤凰山的六盘水市“安全云”大数据应用中心接到报警信息,通过数据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在“安全云”平台上层层安排部署,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六盘水市“安全云”大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

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是省政府于2015年安排启动建设的“11+N朵云”建设中“云上贵州·安全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被省大数据办列为全省15个“云工程”示范建设项目之一。六盘水市“安全云”于2016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市218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冶金工贸、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已接入大数据应用中心管理。

在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了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工贸的监控情况。“以煤矿企业为例,如果瓦斯超限,平台就会进行语音告警,我们也会接到短信提示,处理结果可以通过平台直观地看出,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有力地督促企业及时消除隐患。”市安监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张旭说。

据了解,“安全云”平台的建立使用,对全市高危行业企业重点生产工艺、关键场所、要害部位等3516路工业视频进行实时监控,对全市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的煤矿企业甲烷、一氧化碳等24类24139个环境参数传感器实现市、县、企业集团、企业四级联网实时监控,分级分类预警,联动处置。截至目前,实时监测数据共291.35亿条。

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地筑牢安全生产三道防线。一是安全风险上“云”管控,构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采取了试点先行、示范推动的工作措施,全面铺开了城市安全风险和行业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已评估上“云”14430条安全风险,并逐条落实了管控措施,通过“安全云”平台实现了安全风险线上线下动态管控。二是隐患治理线上追踪,夯实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通过自主开发的政企互通的隐患排查系统和“凉都·安监通”移动执法系统,已完成10个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实现执法监管隐患数据实时上“云”,各类隐患治理线上追踪。三是建立健全应急保障,筑牢安全生产第三道防线,通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基础数据的电子化,突发事故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流程化,确保事故抢险救援决策科学、指挥有力、处置高效。

“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强有力地督促了企业及时消除隐患,2015年以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张旭说,接下来,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精神,完成好数据信息的采集,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企业的迁云工作。

据悉,“安全云”不仅应用于安全生产,还应用到重点项目上。如今,水城经济开发区、水月产业园区等5个园区被省级纳入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培育名单,盘州妥乐古银杏景区被列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在开展“政府大数据应用专项行动”、“数据铁笼”项目申报工作中,2017年,六盘水市“安全云”大数据应用中心、凉都“警务云”、六盘水“智慧住建云”3个项目通过了省级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