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法院执行攻坚网格化的成果检索
来源:人民法院报 更新时间:2018-07-17

 四川蒲江:执行攻坚网格化的成果检索

为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要求和“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的坚定承诺,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将全县划分为12个执行片区、134个执行网格,设立12个乡镇执行工作联络点,选任16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基层网格员为网格陪执人员,建立网格陪执人才库。今年以来,网格陪执员共参与执行案件418件,占执行案件的81.27%;根据提供线索执行到位金额410余万元,占执行到位金额的25.25%;协助达成执行和解123件,化解信访风险案件24件次。

   充分利用“熟人”身份,让网格陪执人员利用自身能“零距离”接触被执行人的优势,先行“探路”,在锁定信息之后执行法官再乘胜出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网格陪执员充当“情报员”和“眼线”、自主研发网格陪执APP和执行悬赏遥相呼应、线上线下八方合力,成为蒲江法院执行破壁攻坚的“三把利剑”。

   □“熟人”先探路,执行网格藏“天眼”

“蒲江法院执行局吗?我是网格陪执员张凡,我在西来镇发现了被执行人的居住地,你们赶紧过来看看。”2018年4月28日,蒲江法院的执行法官接到了网格陪执员张凡打来的电话,执行人员和法警乘胜出击,赶赴西来镇找到了被执行人的一个非常隐蔽的实际居住地。这是继蒲江法院在12个乡镇设立执行工作联络点,构建134个执行网格后的又一例“天眼”行动战果。

   这一例“硬骨头”案件于2015年11月3日立案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虽然穷尽一切手段,但均未能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再加上被执行人一直躲避执行,承办法官无法掌握其实际居住信息,让人头疼不已。时间跨到了蒲江法院创新网格陪执机制后的半年多时间,在当地网格陪执员的协助下,执行干警终于找到被执行人实际居住地,经过2个小时的蹲守,未发现其踪影。一直到晚上8时左右,据“天眼”提供的确切线索,承办法官在被执行人的另外一个现住所地找到被执行人,并对其释法析理,被执行人当场自动履行全部还款。

   蒲江法院与县综治办于2017年6月在全省率先创新构建的“网格陪执”机制,是蒲江继“交通事故联调”“五老调解”之后的又一司法为民新举措。“选择他们作为网格陪执员,主要是因为他们相当熟悉社情民情,如被执行人或其可执行财产在陪执员所属的村、社,陪执员就可随时掌握这些动态,向法院提供线索,帮助锁定被执行人,有利于改进‘人难找、财难查’的局面。有的陪执员同时又是一个调解员,配合法院开展执行调解工作。‘网格陪执员’犹如是360度不停转动的‘天眼’,纵横交错,丝丝入扣,无一死角。蒲江法院执行路上搭建的巨大天网,将改变执行法官‘孤立无援’‘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攻克执行难的‘协同战、立体战’网络。”该院执行局局长黄玉彬如是说。

   □执行悬赏,让“老赖”无所遁形

   “蒲江法院吗?我在资阳一茶楼发现了你们悬赏令上的李阳,你们赶紧过来吧……”3月3日,蒲江法院执行局法官接到了举报人马某打来的电话。黄玉彬雷霆出击,带领执行人员赶赴现场,顺利将被执行人李阳现场抓获。

   原来,李阳系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人,欠原告60余万余元拒不偿还。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李阳却神奇“消失”。承办法官利用掌握到的信息资料,与申请执行人蒋某进行沟通,建议可以通过悬赏执行的方式扩大查找范围。蒋某主动投保“执行无忧”悬赏保险,向人保蒲江支公司缴纳保险费300元,由保险公司承保3000元悬赏金,用于悬赏被执行人李阳的下落。承办法官迅速通过今日头条号、法院微信公众号定位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并将公告张贴在法院公告栏及李阳所住地附近的公共区域。仅仅过了一个月,被执行人李阳的行踪便被发现。该案成为全市首例悬赏成功的执行案件。

   4月3日,到蒲江法院领取了执行悬赏保险金3000元的马某很激动:“现在的‘老赖’让人深恶痛绝,我深有体会,以后我还会发动我身边的人一起找线索,让这些‘老赖’一个都跑不脱!”

为保障“网格陪执”效果,提高陪执人员积极性,在创建“网格陪执”的两个月后,“执行悬赏保险”制度应运而生。这是蒲江法院继“网格陪执”之后与人保蒲江支公司的又一举措。2017年9月14日 ,“蒲江法院和人保蒲江支公司执行悬赏保险签约仪式”在蒲江法院举行。此项签约意味着蒲江法院在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采取司法强制执行与金融服务合作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借助群众力量,共破执行难题。蒲江法院创新推出“执行悬赏保险”制度,将彻底破灭失信被执行人想“一赖到底”的黄粱美梦。

   所谓的“执行悬赏保险”就是执行案件申请人向法院递交申请,法院审核通过后启动执行悬赏流程,并按照申请制作悬赏公告移送保险公司。随后,申请人便可向保险公司投保。法院在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接到举报线索即迅速进行核实并及时对照执行,待线索核实并执行到位案款后反馈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立即向举报人发放悬赏金。申请人支付悬赏金额10%的保费,即可获得保险公司投保金额10倍赏金支持,以此激发网格陪执员的工作热情,合力社会各界力量查找失信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

   □打好“组合拳”,启动智能“全搜索”

为加大“天眼”覆盖率,加大执行悬赏力度,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扩大网格陪执与执行悬赏制度在群众中的认知度,蒲江法院重拳出击,乘胜打好“组合拳”。第一时间打通网格陪执与悬赏平台,以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终极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将“天眼”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为鼓励网格陪执员对被执行人“人”“财”进行反馈举报,将所有悬赏保险信息连同执行案件信息推送至网格陪执平台,在法院执行局内部设置悬赏电话专线,专门接收并核实群众举报。大力策划专题宣传,通过保险公司信息资源的发布渠道,扩大悬赏公告的范围及影响;借助代表、委员、网格陪执员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提高执行工作成效。为此,蒲江法院自主研发“网格陪执”APP和执行悬赏APP,并将网页与法院执行案件系统连通,网格陪执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下载并随时进入网页,查询对应区域执行案件信息,反馈信息将被及时推送至法院执行案件系统和执行人员手机。以信息化手段为主要推动力,构建起线上线下网络“全搜索”,形成现场与远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

   “通过法院平台,让我们投保人感觉到了悬赏的优势。站在律师的角度,蒲江法院在保障举报人隐私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这个网格陪执APP和悬赏执行APP非常适合老百姓,能充分吸收老百姓的“谈资”。在“老赖”的问题上,有震慑、有回报,这种“短平快”的险种,农村是个很不错的市场,且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前景更开阔。”一律师由衷说道。

   蒲江法院调动社会力量,聚八方合力,取得了“多赢”的巨大优势,这一高压态势让隐藏、转移财产的被执行人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缩小“老赖”生存空间,大力提升执行效率。 (姜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