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互联网+”助力放到位管精准服务优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18-08-15

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郑 凯
7月4日,陕西省公安厅召开“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联动推进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让更多群众分享“放管服”改革红利。
2017年5月26日,陕西省公安厅“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PC端和移动端同步提供全省公安机关362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80余万人,提供办事服务268万次,总访问量突破442万人次。

    打通关键环节,制定“五专”服务标准
陕西省公安厅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升级了实有人口系统比对核验公民身份的功能,向全省公安机关提供更为安全、可靠、权威的公民身份认证服务,同步为省政务服务网(省政府线上办事平台)接入了身份认证,为全省政务服务网上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陕西省公安厅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公安、邮政“政务专递服务”体系,向全省公安机关提供群众办事寄递服务,并与省邮政公司共同研究制定政务专递服务专人、专封、专袋、专网、专席“五专”服务标准,建立交换环节全程摄像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办事资料和证照投递安全。
此外,陕西省公安厅充分借助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数据交换功能,提升平台数据运转效率,群众查询速度、办事响应速度由原来的30余秒缩短为1秒内。

    开展延伸服务,让“放管服”改革惠及群众
在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中,陕西省公安厅始终坚持把群众的获得感放在首位,把主动服务、用心服务作为重点,按照群众办事应用热度,采用“迭代式”开发的方式,优化平台功能、完善平台界面。
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陕西省公安厅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身份证、驾驶证到期免费短信提醒”等便民利民新举措,变“坐等群众上门办事”为“动态创新主动服务”。
创新驱动主动作为,解决群众办事“痛点”。陕西省公安厅积极会同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共同制定方案,在两地分别推出“旅客临时乘机身份证明”办理和“新生婴儿落户便民服务”两条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实现旅客忘带身份证通过手机办理乘机证明和新生儿父母在妇产医院扫二维码就可以给新生婴儿起名、落户。
挖掘政务资源潜力,解决群众办事“烦点”。陕西省公安厅在推进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深入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建立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梳理出具备精简办事流程、资料的事项名录,倒逼业务流程再造,切实减少群众办事程序和递交资料。

    坚持集约化建设,集中资源形成合力
近日,陕西省公安厅下发了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省级统筹建设平台、各地创新应用的原则,对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作出顶层规划,全省公安机关统一一个办事平台,共建共用,避免重复建设。各地公安机关以“地方站”的模式,开展增量创新应用。
陕西省公安厅创新推出了“362+ N模式”,“362”是省厅提供的全省共通的办事事项,“N”是各地创新应用事项,即由省公安厅提供全省共用的内外网硬件,内网部分统一上“三秦警务云”,外网部分统一上电子政务外网云,均不产生额外建设费用;提供全省共通的办事事项;提供各市可做增量开发的“地方站”模板,实现全省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寄递、统一监督考核。各地公安机关在省厅提供的“地方站”内开展实时路况查询、自助开锁、失物招领、自助挪车等便民服务和基于无人机、智能门锁、物联网等智能硬件的本地特色化创新应用,提高群众的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