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未必适用农村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8-08-31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手段开始在乡村治理中运用,这些技术性手段多是在局部创新,然后被其他地方学习。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网格化治理。

常见的做法是,在区县一级设置网格化指挥中心,在乡镇设置网格平台,在村组设置网格员。网格以地域和人口为单位划分。完善的信息系统是网格精细化治理的基础,每个网格设置网格员,每个网格员配备网格终端的手机,即时将辖区内需要处理的事务上传到网格系统。网格系统将农村事务分为数十上甚至百种类,辖区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分门别类地纳入网格系统。

网格化治理通常采取三级联动,细小的事情,网格员直接处理。网格员处理不了的事情,网格员上报到系统,平台系统反馈到村干部那里,由村委会负责处理。还有一些事情是村里处理不了,需要乡镇职能部门处理的,系统会反馈到有关部门。还有个别疑难事情可能也乡镇无法处理,由系统反馈到区县处理。


 


很多地方推行网格化治理之后,弱化原有的“村组”治理体系。有些地方则是直接用网格员来替代村民小组长。网格与小组尽管治理的范围大小相似,网格员也一般是由本村庄的人员担任,但是网格化治理与传统的小组治理存在本质差异。

网格化治理体系是政府职能部门介入基层事务的技术工具。网格化治理针对的具体事务,网格系统中包含对社会事务的分类菜单,所有的事务经过系统分类,然后转交给具体职能部门处理。小组则是村民自治体系下的一级建制,属于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单元,同时也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

网格化治理最先运用于城市基层治理。城市社会空间密度高,基层事务多,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的网格化治理,适用于城市基层治理需求。农村事务不多,并且事情发生得也不规则,在农村建设治理网格,容易出现空转情况。

农村是熟人社会,农村事务发生在熟人之间,处理农村事务需要利用人情面子等熟人社会资源。网格员是政府聘用的,他们对网格平台负责,按照网格操作手册处理事务,以平台考评为目的。小组长、村干部由农民选举产生,小组长一般无权无钱无资源,他们治理小组就一定要依靠群众和动员群众。而网格员本质是对政府负责的技术官僚,网格员上报事务,经过网格平台分类分流,最后由具体的职能部门来处理,网格化治理最终依靠的是国家资源投入。网格是国家行政体系延伸,推行网格化治理,村庄事务要进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被解决,打破了面对面、脸对脸的传统治理方式,农村干群关系被改变了。

目前网格化治理在基层应用中存在两个趋势,一是从城市向农村推广,二是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广。需要注意的是,农村治理应保持简约状态。另外,部分东部地区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大规模外来人口管理压力,这种类型的村庄适宜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但一些中西部地区事情稀薄、矛盾很少,推行网格化体系还应因地制宜。(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