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基层治理四平台”显成效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8-11-19

11月19日讯(金燕翔 马可远 高 君)“基层治理四平台”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以来,绍兴市柯桥区坚持标准化引领、集成化整合、智慧化运作、数字化应用,系统谋划,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健全综合指挥体系、优化完善全科网格、深化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开发应用智慧治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系统集成整合等方面为省市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今年以来,柯桥区进一步拉高标杆,提升标准,通过构建三级综合指挥体系、深化全科网格建设、推行有效运行评价、量化考核压实各级责任、实行三级联动“一窗办”等举措,实现了区域全覆盖、网格全统一、机构全下沉、服务全方位,进一步形成了“权责清晰、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智慧治理模式。据统计,目前柯桥区“基层治理四平台”共计上报网格事件200万余件,处置完成率达99.9%。

延伸到村,实现三级联动“一网牵”

近日,当笔者走进柯桥区杨汛桥镇蒲荡夏村综合信息工作室时,10块显示屏连成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村内主要道路、村口、河道、厂区大门等公共场所的监控画面。画面一旁,则显示着全科网格员巡查中发现并上报的事件信息。

这是柯桥区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向村级延伸的一个重要成果。村级综合信息工作室,集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公共视频监控、电子政务视联网平台于一体,可实现实时监控、视频会议、便民服务等集成管理。目前,柯桥区346个村(居、社区)已建立村级综合信息工作室,成为全省第一个视联网延伸到村(居、社区)全覆盖的区。

“依托综合信息工作室,现在网格信息的汇总报送、事件处理、分析研判、视频监控巡查等工作变得更有序、高效了。” 杨汛桥镇蒲荡夏村综合信息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夏锋表示,通过视频监控,综合信息工作室可以实时了解村内情况,及时发现并落实人员处置村里相关问题,同时,所有上报事件的处理进度在信息系统内也可实时获悉。

视联网延伸到村(居、社区)后,如果群众有信访诉求,可由村级综合信息工作室上报到镇街,由镇街通过视联网视频连线,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区、镇也可实时召开视频会议,让基层村干部足不出村即可“亲临”会议现场,有效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从而实现一屏决策千里。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柯桥区注重村级综合信息工作室机制建设,专门建立了会商机制、通报机制、联动机制等运行机制。如规定每网格一周一次召开网格工作会议,村(居、社区)每半月召开一次网格信息分析例会,对网格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每月对网格事件办理情况进行汇总,并通报给每个网格员。同时,加强综合信息工作室与本村(居、社区)网格员的联络工作,对需要联动处置的事件,及时做好联系工作,确保综合信息工作室发挥实效。

为实现“基层治理四平台”的高效运作,柯桥区专门量身定制开发了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网格事件自动化派单、留痕化管理、高效化处置,大大提升了基层事件处置效率。对于村(居、社区)能处理的“一级、二级事件”,由网格员、网格长就地解决。需要镇街解决的“三级事件”,由镇街在5天内完成。“四级事件”则由区级部门在7天内完成。

“这有效遏制了‘多环节交办、转来转去不知道谁办’的问题。既让小问题实现了早发现、快处置,也避免了区、镇两级行政执法资源的浪费。”杨汛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

此外,柯桥区按照党建引领要求,结合“五星达标、3A争创”“和美家园”建设,还在部分镇(街)探索推行综合信息工作室与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办公。期望通过构建村级综合信息工作室,实现“基层治理四平台”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优化网格,激活基层力量“一盘棋”

近日,钱清镇清风村网格员王先富在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时发现,该村钱安线附近有一处疑似违法搭建的雨棚,于是立即用手机拍下照片通过“浙里办”APP将情况进行上报。当天,相关派驻机构人员就赶至现场,在确认该雨棚为违法建筑后,当即予以依法拆除。

王先富原本是清风村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成为网格员是源于今年柯桥区开展的基层社会治理再深化、全科网格标准化体系再升级工作。据悉,在这次调整中,柯桥区按照“区块完整、大小适度”的原则和网格划分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对全区网格进行了精简,并结合“一体两翼”工作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网格人员配置,其中,网格指导员由镇(街道)机关干部、派驻机构正式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则由镇(街道)整合各类协辅人员,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统一招聘。同时,结合党员干部“两地报到、双岗服务”,落实由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的兼职网格指导员队伍,通过发挥机关党员干部的职责优势,切实强化对网格工作的指导。此外,柯桥区全面推广实施警务全科网格建设,实行“一格一警”,每个网格都有了网格警长、网格治安员,分别由社区民警、协警担任。据不完全统计,警务全科网格工作开展以来,共收到有效线索3万余条,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黄赌毒警情案件明显下降。

为充分高效发挥全科网格员的作用,柯桥区还专门制定《柯桥区全科网格建设标准体系》,明确网格配置三原则、人员职责三明确、应知应会三清单等五方面内容,明确各镇(街)对网格员的培训不少于每月一次,并有效落实网格信息采集“以奖代补”。同时,对专职网格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专职网格员每日APP在线时长不少于4小时、巡查走访里程数不少于3公里,对出现“应发现未发现、应上报未上报”事件的将被通报,对多次达不到工作要求的网格员将被清退。

通过优化网格设置,调整网格力量,落实工作任务,网格员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巡查走访、了解诉求、倾听民意,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事件信息占基层网格事件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柯桥区实行派驻机构全下沉,全区1000余名派驻机构正式人员、1300余名编外人员下沉到镇(街道),并明确派驻机构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制定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推动工作落实。通过下沉部门职权和人员力量,柯桥区各镇(街道)可调控的力量明显增强,基本破解了“权小责大、事多兵少”的困境。如兰亭街道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通过建立打击非法开采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对矿山非法开采的动态巡查、监督和联合执法,做到露头就打、发现就查,形成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的高压态势。据统计,该街道通过开展10多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共刑拘了5人,有效震慑了矿山非法开采行为。

压实责任,实现有效运行“一考通”

平台建起来后,实现有效运行、充分发挥作用成了重要命题。今年8月份,根据绍兴市《关于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通知》相关精神,柯桥区结合实际提出了“2+6+35”有效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实行量化考核。

其中,“2”是指“平台基础”和“运行效能”两大评价维度;“6”是指6个二级指标,即在“平台基础”维度下设置组织基础、硬件基础、制度基础三大类评价指标,在“运行效能”维度下设置网格质量、平台运行、主动应用三大类评价指标;“35”是指35 个三级评价指标。

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已正式上线运行。“依托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业务数据经提取分析后,会自动生成量化的指标数据,并对各镇(街道)进行自动化评价和排名通报。而这一结果,将纳入区对镇(街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柯桥区“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评价指标体系做保障,柯桥区又提出了任务派单机制。即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应根据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相关要求,及时对网格员和派驻机构派发任务清单,做到每月主动派单不少于3次。派单下发后,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进行跟踪,及时形成《任务派单情况反馈表》交给派单部门。截至目前,镇(街道)、区有关部门共计派单70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较于简单地上报网格事件,今年以来,柯桥区更加注重网格事件质量,确保事件信息的有效性。为此,柯桥区要求各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加强信息筛查审核工作,及时剔除无效信息,被剔除的无效信息将不纳入考核,并对屡次提交无效信息的网格员进行提醒教育。事件通报方式,也由以往每天通报全部事件,改为每半月通报三级以上事件、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同时,区有关部门每天对专职网格员巡查时长、巡查里程进行通报,督促专职网格员尽责履职。

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规范运行是“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为此,柯桥区专门印发《综合信息指挥室人员工作手册》,明确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工作人员职责任务、应知应会和日常工作清单,切实推动综合信息指挥室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此外,柯桥区还深入推进12345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机衔接试点工作,通过12345系统内事件向“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探索信访事项属地处置,对涉及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国土、环保、水利、规划、质监、税务、司法等方面的各类信访事项,由区信访局转交相关部门受理,调整为按属地原则,交由镇街统一受理,进一步压实派驻机构人员责任。截至目前,试点镇街杨汛桥镇和兰亭街道共计受理处置信访事项800余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相关经验将适时在全区逐步推开。

通过层层落实责任,柯桥区不少镇(街)开始自主探索更全面、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在杨汛桥镇,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寺庙等场所正逐步安装烟雾感应、探头等设备,以此提高消防监管能力。钱清镇利用铁塔公司高位监控,筑起了该镇“天眼防控铁三角”,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平水镇则在实施山塘水库、农业、林业、农贸市场等监控资源集成,最大限度提升可视化功能。

服务下沉,实现便民事项“一窗办”

在“基层治理四平台”中,便民服务平台是直接面向群众、提供一线服务的重要平台。今年,柯桥区出台了《柯桥区深化三级联动推进“一窗办”工作试点方案》,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能放则放、能快则快”,明确将有关社保、民政、卫计、公安、残联等49个需要到区级部门办理的涉民事项,进行三级联动一窗受理,即通过“镇村窗口综合受理、区级后台分类办理、镇村窗口统一出件”的模式,力求群众办事不出镇、不出村。

目前,该项工作已在湖塘街道试点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走进今年7月初新建的湖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以看到15个窗口整合为人力社保、公安服务和综合受理三大模块, 身着统一服饰的工作人员正通过电子系统进行叫号,电子大屏上也滚动显示各项服务标准、规章制度。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心一角的自助区内,不少居民正通过多媒体查询机、电子范例展示系统终端等智能设备自主办理事项。

而在湖塘街道香林村,通过村综合信息工作室与便民服务中心一体化办公模式,49个联动事项中的39个已实现村级受理。综合原先就下放的44个公共服务事项,香林村可办理的事项已达83个。像白内障补助、老年优待证办理、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认定、生育情况证明等便民事项,均可在家门口办结。

全方位的事项下沉,已让该村村民享受起了家门口办业务的便利。“我一天工夫就办好了再生育审批。搁以前,估计得花好几天。”近日,村民魏女士笑着说,在村里办事,不仅方便,速度也更快。她上班前提交了相关材料,下班回家就拿到了相关证明。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柯桥区还将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查询系统整合到了有线电视机顶盒及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群众通过有线电视,足不出户便可查询区级部门各类办事指南,输入身份证号或事项办理编号即可了解相关事项办理情况。

“根据试点情况,我们将适时在全区范围内展开。”柯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柯桥区镇街“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创建比例不少于40%,并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原则,推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窗制、一站式、跑一次”的集成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