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迈进门户为王时代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2006年伊始,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便迎来开门红。中央门户网站于元旦凌晨的开通以及2005年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隆重发布,都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政府网站建设为龙头,通过政府网站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最佳手段之一。

在中央门户网站开通和门户绩效评估机制常规化的大背景下,素来多样化、多层次且缺乏共识的电子政务议题越来越集中于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网站层级体系日臻完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填补了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中国家门户网站的空白,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里程碑。开通当日,访问量排名就从第1720名升至第744名,一跃成为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

  2005年12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情况汇报,会议指出:建设并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本部门网站的建设,共同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的保障工作,努力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另外,国家还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在内容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示范。即将推出的《我国政府网站建设指南》也将指导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国家层面还准备组织全国性的培训工作。

  在门户网站层级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子网站建设模式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网站维护机制正趋向合理。“单位组网、网站组栏”的子网站建设模式首先在商务部得到成功实践,对于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加强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解决了通常存在的网站维护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2005年进行改版的多数网站,如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上海市、北京市、青岛市、哈尔滨市、常州市、石家庄市等政府网站,普遍采用子网站建设模式,加强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使得网站质量实现重大突破。

  “政府门户网站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表征和驱动因素”,这已经成为全局性共识,各级政府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2005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有96.1%的部委、单位拥有网站,比2004年上升2.7个百分点;81.3%的地方政府拥有网站,比2004年上升8.4个百分点。“是否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如何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并发挥其电子政务的抓手作用”成为当前中国各级政府正在思考的热点问题。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这三大定位,将是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挥其电子政务抓手作用的三把钥匙。

  政务门户服务质量显著

  提升政府网站有三大功能定位: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线办事——不应仅成为政府的宣传阵地,更应当服务好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办事需求,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事务办理服务;公众参与——扩大公民参政议政的范围,保障公民参与权、监督权,提升政治文明程度。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政务门户网站的内容质量、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电子政务“为公众服务”的根本宗旨。

  各级政府网站工作不断深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级政府对政府网站的理解更为深刻,政府网站成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平台、联系内部机构的纽带、展示行业信息的窗口。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国家信访局等部门纷纷改版或推出网站,并组织司局领导和业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建立规范的网站内容保障制度。

  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信息质量有较大提高。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促进各地出台“信息公开条例”等规章制度,使得政务公开信息质量逐步改善。上海、北京、青岛、武汉、广州、济南、邯郸、吉林省、黑龙江省、国防科工委等制定了“信息公开目录”,加强规范公开、依法公开。一些群众最为关心的政务信息,如财政、采购以及行政事项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等,逐步加大了公开的力度。

  在线办事深度不断拓展,资源整合效果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较为优秀的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不仅局限于表格下载,办事状态的在线查询甚至通过网站直接申报已经成为现实。武汉市政府网站70%的行政事项都可以查询办理的状态,能够通过网站实现直接申报。同时,信息资源整合的效果越来越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多政府网站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例如,“中国上海”的服务框架将1000多项行政事项按照用户对象和应用主题进行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每个事项下整合了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查询、在线投诉和在线申报等,提供“一体化”服务。

  公众参与渠道建设得到极大加强,官民互动平台逐步显现。北京市、吉林省、武汉市等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合,例如与纠风办共建“行风热线”等栏目,约请部门领导与网民互动交流;北京市、上海市、常州市、邯郸市、国防科工委、交通部等创新公众参与的形式,开办“在线听证会”、“法规草案意见征集”等栏目;慈溪市、招远市、济源市、吴江市、澄迈县、瑞安市、余姚市、双流县、广饶县等网站的“领导信箱”信件回复率很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在领先县级网站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首都之窗”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特色栏目包括:政风行风热线的“直播间”,约请各部门领导与网民就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交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欢迎。这样不仅能够受理群众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保障群众意见的及时处理与反馈。

  2006年将成为政府门户网站的战略转型年。随着电子政务将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中央门户网站的开通和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将推动政府门户网站沿着“透明、服务、民主”的道路走向深入,促进电子政务又快又好地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得到联合国肯定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日前公布的《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准备报告》,对中国政府在加快电子政务方面作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报告说,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为0.5078,全球排名第57位,较2004年上升了10位。报告认为,中国政府网站的特点是,除提供静态信息外,也提供网上申请表格以及论坛等高级服务。报告还希望中国政府网站能够进一步加强网络服务,增强网上互动交流。

  报告从“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素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衡量一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府准备度指数”,并以此对各国电子政务的准备情况和民众参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根据报告,全球有179个国家实现了电子政务,平均准备度指数为0.4267,其中美国、丹麦和瑞典在全球电子政务准备度排名中位列前三名,韩国、新加坡和日本则在亚洲国家中名列前茅。在民众参与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英国、新加坡和美国居全球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