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业农村市场与信息化工作要点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9-02-18
 一、加强党的领导,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落实“两个责任”,不断推进廉洁机关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组织职能作用,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及时开展干部职工思想状态问卷调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早处理,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修改完善纪检小组工作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既坚持正面引导,又时刻警钟长鸣。
二、以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效率为重点,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加强贫困地区品牌建设。在农交会、茶博会等大型展会中设置贫困地区农产品展销专区,适当减免展位和宣传推介费用。加大贫困地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举办贫困地区茶品牌建设论坛,在特优区认定、品牌推介等工作中对贫困地区予以重点考虑。组织农业品牌培训,在培训内容、人员指标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品牌强农。
加快农业品牌创建。实施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立分类别多层级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体系,适时出台《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实施办法》。制定中国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的评价标准,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评价标准体系,推动农业品牌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利农交会、茶博会等展会平台,全面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农业品牌营销推介力度。加强国内展会管理,加大外展整合力度,强化农业品牌海外营销,塑强一批国家级农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编制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讲好中国农业品牌故事。
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梳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运营任务,加大益农信息社建设力度,完善信息综合服务内容。督导已开展整省推进示范的18个省份做好建设运营工作,支持其他省份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做好整省推进。创新信息采集方式,集聚服务资源,打通信息上行通道,全面开展涉农信息服务。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运营管理,不断探索创新运营机制。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培训,鼓励涉农手机软件开发,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
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年度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并修订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继续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举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培训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贯彻落实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等工作,重点保障部门户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开展好经常性统计监测,提高形势研判的前瞻性。提高统计数据及时性准确性,高质量完成种植意向、产量预计、成本收益等调查任务。突出抓好市场运行监测,扩大“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监测面,紧盯全球经贸局势、重大动物疫情等热点敏感问题,密切跟踪口粮、玉米、大豆、生猪、蔬菜等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及时研判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组织开展中国农业展望活动,每季度召开市场信息发布会,及时发布农产品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生产和市场预期。
加强政策协调,继续推动完善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与发改、财政、粮食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好2019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推动完善内地棉花支持政策。跟踪评估近年来最低收购价调整对农户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的影响,及时提出完善2020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建议,以生产者补贴、储备调节、保险保障等为内容,推动建立口粮生产与市场稳定机制和农民收入保障体系。
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深入研究机构改革后业务职能定位,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各级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组织好农业品牌专题培训和市场信息业务培训,丰富培训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效果。
提高系统协同工作水平。及时化解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改革影响,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创新工作局面,确保农业市场与信息化队伍不散、业务不断。全面总结各地推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从基层实践中提炼重大工程项目创设的建议。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适当引导带动,更加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基层积极性,把活动进一步下沉到村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更加突出展现优秀农耕文化、民族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度和社会认知度。推动各地挖掘地方农业文化,开展各具特色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形成全社会欢庆丰收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