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冰城魅力  绘制发展蓝图
来源:时代潮 更新时间:2012-04-14
展现冰城魅力  绘制发展蓝图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规划思路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  俞滨洋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哈尔滨加快发展、当好龙头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对“高水平做好城市规划,把哈尔滨建靓管好”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这是省委对哈尔滨城市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们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求真务实,把省委的决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无愧于时代赋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使命。


    找准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城市规划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按照“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谋划哈尔滨的长远发展。在城市定位上,要进一步强化哈尔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功能,巩固提高哈尔滨中心城市的地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改善环境质量,要突出“大气”、“洋气”、“灵气”的城市特色,打造哈尔滨系列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把哈尔滨建设成为最适于创业发展、充满经济活力、适于居住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成中西文化交融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名城,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中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心、东北亚信息、金融与产业积聚中心。


    一是实施哈尔滨都市经济圈战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大哈尔滨”概念,制定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协调发展规划哈尔滨产业集群发展专题规划,统筹规划哈尔滨市都市经济圈产业整体格局。在把阿城、双城、尚志、宾县、五常、肇东等卫星城规划建设成中等城市的同时,以哈尔滨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沿主要交通干线构建哈尔滨“1小时经济圈”,重点发展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开发区、阿城经济开发区、双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尚志经济开发区、阿城市新华新区、五常市牛家工业区、双城市新兴工业新区、巴彦县兴隆工业新区、松北对青山工业园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独特优势,建立空港经济区。结合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有利契机,把哈尔滨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与周围区域的承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二是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城市更新的战略。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调整配置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帮助哈尔滨搬迁扩散企业在郊区和外县(市)选址,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搬迁有污染的工厂企业,增加第三产业,加速中心城区 “退二进三”步伐。通过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特别是加大危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减少旧城区人口居住密度和建筑密度,增加绿色空间,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市政设施的承载能力。增添城市的活力,实现城市的更新。


    三是打造城市品牌实现城市文化复兴的战略。重新整合“哈洽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冰灯雪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松花江”、“太阳岛”、“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历史上曾有的众多品牌和美誉,开发建设果戈里大街、欧罗巴风情园、传统商市风貌区等新的特色街区,开发以冰灯、冰雕、雪雕、冰建筑为龙头的冰雪文化链条,建设国际冰雪文化名城。通过申办“冬奥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哈尔滨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是“黑土文化”的代表,是北大荒文学、版画、“白山黑水”画派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是音乐之城。哈尔滨也曾是多国侨民居住的国际性城市,不同的文化交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地域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和建筑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因此,通过进一步升华冰雪文化,弘扬建筑文化,积累地域文化,提升艺术文化,开发工业文化,把哈尔滨建成“北方文化魅力之都”。


     为哈尔滨加快发展创造载体空间
    一是构筑有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产业经贸载体系统。建设全国最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机械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工业基地、对俄经贸合作基地等经济载体系统;形成平房地区以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市区东部为传统工业、化工及由中心区迁出的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迎宾路高开区以高科技产业、无污染企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松北新区以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


    二是建设支撑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载体功能,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建立完善“两轴四环十射”城市道路系统格局,建设1条环线和3条主线的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一个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磨盘山供水工程、集中供热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等。同时做好“申冬奥”基础设施规划构想。


    三是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构筑以松花江为轴形成主要生态廊道,以阿什河、呼兰河、马家沟河、何家沟、信义沟形成次要生态廊道的“一江、两河、三沟、四湖”生态格局,突显哈尔滨滨水城市“灵气”。构筑 “组团布局、绿色环抱、点面结合、绿地楔入、廊道相连”的城市绿地系统。


    四是构建有寒地特色的生态社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良好,建设适于人居的生存环境,居住用地将以群力、松北等新区开发为主,老城改造为辅。新区注重建设绿色生态社区,老城改造注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居民将拥有宽敞、明亮、舒适、优美的住房和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考虑住户的生活方式、住房多项选择和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需求。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使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准、人性化的生活。 


    五是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特有的城市建筑特色,把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加大对“三批”247栋保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南岗中东铁路住宅保护街坊、道外传统商市风貌区、“731遗址”等进行保护性改造。将哈尔滨传统工业区作为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对有历史见证意义的工业建筑进行再利用,开发传统工业文化旅游。


    在依法行政中体现为发展服务
    一是进一步抓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增强规划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美学含量、绿色含量等知识含量,推出更多的规划佳作精品。要高起点、高定位,以国际一流水准,做好松北新区规划调整的国际招标工作,做好省、市行政办公中心规划及论证工作;逐步完善松花江风景长廊和太阳岛等风景名胜区规划;围绕城市特色景观建设,实施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特色工程和优化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规划特色工程,抓紧组织编制大直欧陆风情街、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广场三期扩建、俄罗斯风情园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二是在规划实施管理上,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把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民造福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坚持规划原则与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继续实施 “审批提速”、“亲民解疑”、“绿色通道”和“管帮结合”四个工程,实行分类、分级审批制,减少审批环节,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服务。针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要深入现场,上门服务。对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三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规划行政管理行为,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和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充分利用电子监控箱和审批服务跟踪卡,对报件审批进行全程监控。四是通过设立固定的城市规划展览场所,不断完善、升级“规划公园”网站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公示力度,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建设项目继续实行批前、批后公示,召开听证会,保证市民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