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监管安全的“智慧大脑”
来源:青海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27

 在这里,监控民警不仅是监狱监管安全防线上的眼睛、耳朵、嘴巴,还是视频监控、固证锁证、指挥联动、应急处突的“智慧”大脑。这里就是监狱监管安全的中心枢纽——指挥中心,集指挥、调度、信息处理、研判决策、部门协同联动以及应急处置一体,在监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殊场所。

2月28日,“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柴达木监狱,走进监控指挥中心感受民警忙碌而充实的工作日常。

早上8点刚过,记者在副监狱长郭海君的带领下走进指挥中心,便听见传来阵阵清脆的按键声、铿锵有力的对讲机问答声,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幕前,多名民警正忙碌着进行狱情信息搜集并对各执法现场进行视频巡查。

“当狱内发生各种警情时,首先要向指挥中心汇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岗民警在接到报警后,会根据不同警情以最快的时间,通过对讲机指令在狱内巡逻的特警赶到现场或者报告副指挥长进行处置。”柴达木监狱指挥中心主任张凯中介绍道。

记者看到,一面24㎡无缝隙间距电子大屏,六台显示器、三部电话、三部对讲机、三台可视对讲,一个报警终端、一个指挥终端,构成了指挥中心民警的全部“装备”。

而随着张凯中的介绍,记者了解到,监狱指挥中心的工作远不止是接听电话和在电脑上录入警情,而是承担着狱内所有监控摄像部位的视频巡查和各监区各类狱情指令的发布、协调、督促落实,大到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突,小到狱内水电维修,是监狱监管安全中枢机构。“90”后信息研判岗民警马晓娟,一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研判,及时将重要信息上报值班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自从在指挥中心工作以来,由于自身原因和特殊的工作性质,很多本应团圆的日子她总是主动要求值班,连续两年的除夕夜坚守在值班岗位上。

54岁的指挥中心副主任蒋凤琴已有35年的警龄了,由于节日期间要加派警力,又与家人两地分居,今年除夕她依然没有与家人团聚。她笑着说:“在指挥中心工作,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更重,监区的各种狱情要向指挥中心报告,工作时间一直都处于接处警和实时监控状态。”在蒋凤琴看来,他们的工作远不止电话接听和信息搜集,每份狱情、每声呼叫的背后,传递的是责任和担当。

民警马玉花上班还不到1年,已经掌握了指挥中心各项指挥平台操作技能,熟练地进行视频巡查和警情(狱情)处置工作。当她接到警情时,迅速在值班日志上记录报警单位、时间、事件、地点等信息。从接听到下达指令给特警队员,不到20秒。

“我们一年365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没有节假日,当别人过节的时候,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要对狱内各类活动进行实时监控,民警全程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张凯中说,柴达木监狱指挥中心机构设置为指挥中心、多个分控中心、数据中心及异地灾备数据中心、多个分控机房。实行全天候24小时运行的管理模式。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滚动播放着狱内各个部位监控,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值班员要全时段坐在操作台边,有时需要经常熬夜值班,且长时间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她们有的丈夫、孩子都不在身边,异地分居根本不能照顾家人;有的丈夫和自己同样是一线民警值班加班不能按时回家;有的是父母在异地帮忙照顾幼子。可大家都没有怨言,为了监狱监管安全坚守一线,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疏忽。逢年过节“特殊时期”,民警们更是舍小家,顾大家,放弃回家团聚的机会,坚守工作岗位、守护一方平安。

郭海君介绍,近两年监狱的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和安防体系得到了质的飞跃,信息化应用和安防等级能力成为全省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标杆单位。特别是在2017年一期信息化建设中,指挥中心民警连续52个昼夜奋战在建设现场,以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速度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极大地推动了监狱的联动联防机制和大指挥体系的建设。张凯中亲人去世无法吊唁,妻子待产不能陪伴照顾,带领指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52个日夜吃在一线,住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岗位技能标兵民警陈斌,母亲手术住院,顶着家人的责怪,没有回省城陪在母亲身边;技术民警张继军,高威两名同志主动与未婚妻商量推迟婚期坚守在施工现场……

“信息化助力‘最强大脑’保障安全。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动新时期警务运行模式下的监狱指挥中心转型升级,不断丰富和完善‘大指挥’工作格局,不断规范职能建设,助力科技强警,保障监狱安防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为不断推进监狱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信息支撑。”郭海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