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晓丹最近几年,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尝试打造智慧城市,但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5月17日的2019中欧城市科研创新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地方政府往往把智慧城市当作大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却忽视了成本和效率问题。
李铁表示,智慧城市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地方政府拍脑袋搞智慧城市,有些项目花了不少钱,最后成了参观和展现大厅;另一个现象是,智慧城市的规划和执行没有效率,拿到智慧城市项目的企业通常可以获得贷款,有的还能拿到政府补贴,项目的回报率并没有明确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的是市场化管理手段。”李铁举了政府投资共享单车的例子,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的原因就是没能充分利用市场。
中国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李铁认为,城市化带来大量内需,这会刺激技术的变革,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将技术进入各个领域,引发广泛的应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给予发展空间和时间;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成本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企业作用。
“投资不讲效率,往往会造成项目失败或者是闲置,使用市场机制,智慧城市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李铁表示,对于由市场发育出来的各种技术,政府按照PPP的方式购买这些项目,既可以有效解决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问题,也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李铁还表示,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和扩大内需,还要充分考虑农民进城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科技创新;智慧城市不是政府的智慧城市,而是要为广大城市居民服务,面对城镇化的大趋势,通过技术和新的经济模式,给城市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