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探索“非接触式执法”
“互联网+政务”兼程并进
本报讯(记者 张珊珊 通讯员 王斐斐)2019年全国海事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从“新”出发、不断丰富“非接触式执法”等创新举措的工作思路。北疆海事局政务中心秉持“智领未来 畅达四海”的服务品牌创建理念,研究“非接触式执法”的适用范围,梳理探索“非接触式执法”途径,丰富智慧海事内核,擦亮“最美窗口”服务品牌。
政务窗口“不见面审批”
在现代海事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北疆海事局“互联网+政务”兼程并进,距离“政务服务事项全程在线”的目标已十分接近。目前,北疆海事局政务服务业务共有14项行政许可、9项行政确认、8项行政备案、6项其他政务办理事项及2项规费征稽事项,其中已有21项业务办理实现网上办理,即过半业务可“不见面”办理。今年上半年,北疆海事局完成政务办理事项46,165件次,其中98.15%为“不见面”办理的业务,便利了航运企业。
除窗口咨询、热线咨询外,北疆海事局政务中心还通过天津市船舶代理及无船承运人协会向申报企业进行微信授课,并通过业务微信群为操作人员提供线上申报指导。为感谢北疆海事局网上审批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向北疆海事局赠送锦旗——“肩负管理使命 不忘服务初心”。
规费征稽“不见面稽查”
北疆海事局辖区有5个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天津港全港的70%,集装箱船舶运转效率高、货物拼箱等复杂情况多,因此港口建设费舱单管理量和票据使用量巨大。年度舱单管理超过3万件次,票据使用超过20万张,占天津港港口建设费票据总量六成。
为有效扩展港口建设费稽查的覆盖面,在原有现场稽查基础上,今年开始探索实施“网上稽查”。加大海事“大数据”利用力度,通过船舶进出港动态、船舶进出口岸查验、船舶进出港报告等数据与港口建设费舱单数据的比对,稽查是否存在漏报舱单现象;通过全国联网查询,稽查是否存在上一港手续伪造等问题。此外,北疆海事局对天津港相关费收系统与港口建设费征收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完善升级建议,并全力配合天津海事局港口建设费信息系统建设及智慧港口建设,提升“网上稽查”效能及便利度。“网上稽查”可有效加大规费征稽的频次及范围,降低国家规费漏征的风险。
作业现场“不见面监管”
2017年,“北疆海事”微信公众号增设“海事监管影像传输”功能,可通过微信传输一线照片或视频来提供船舶基本信息证明,辅助进行临时性审查,所有影像资料在服务器上作为电子资料保存。今年,微信公众号改版,“海事监管影像传输”功能以新形式呈现。通过“海事监管影像传输”功能,对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船舶供受油等防污染作业、水上水下活动作业等一些简单易行的监管事项可通过照片或视频上传方式实施遥控监管,结合诚信管理、电子巡航、现场抽查等手段,有效提高各类作业抽查比例,提高辖区安全监管效率。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行政相对人往返海事机构的交通负担,规避执法风险。北疆海事局将对“非接触式执法”进行持续探索研究,通过提升海事执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智慧内核,提高执法人员“单兵能力”、减轻执法工作事务性负荷,为打造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口码头相匹配的现代化海事执法体系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