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依托信息化提升人口服务治理能力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9-11-19

呼和浩特市:户籍系统“一网通办” 依托信息化提升人口服务治理能力

2019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精简户籍业务审批材料,简化和规范办事流程,优化行政审批方式,根据群众的需要,对我市户籍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依托信息化提升人口服务治理能力,推动户籍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打造体现新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高品质服务需求、打造具有首府公安特色的户籍管理服务品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背景与需求

要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不方便等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我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户籍管理服务的要求,做好户籍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工作,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以数据驱动,倒逼理念、作风、机制等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努力实现户籍业务办理更便捷、高效。

找差距,补短板。积极查找户籍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聚焦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时的痛点难点,经征求多方意见,我市召开人大会议审议决定,确定将户籍业务“一网通办”系统升级作为我市2019年重点民生事项工作,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实现户籍业务“最多跑一次”。传统的户籍业务办理模式,户籍审批材料均由民警流转、审查,严重浪费警力,同时延长了户口办理周期,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时等待时间较长,并且办理部分户籍业务存在“跑两趟”的情况,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户籍档案电子化。户籍档案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民生需求,查找使用率非常高,在我市户籍档案管理中,虽然纸质资料的档案管理体系已经很完备,但由于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暴露出很多问题:

1、由于时代久远以及保存条件的限制,1990年以前的老档案普遍存在纸张破损和丢失的问题。

2、档案数量逐年增加,纸质档案的查阅变得异常复杂、存取不便。虽然投入了大量警力,户籍档案相关的工作效率仍然不高,给群众查询户籍档案带来不便。

为积极主动适应群众的新期望、新要求,我市公安户政部门主动出击,找差距、补短板,对我市户籍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使户籍业务办理更便捷、高效。

二、做法与经过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破“信息烟囱”实现数据共享,着力在“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上攻坚克难,在优化服务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窗口服务为抓手,深入推进办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户籍管理规范,按照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户籍制度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2019年6月18日印发实施了《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调整我市户籍管理规范,严格落实“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本着能放则放、应落则落的原则,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合理有序的促进农牧业人口转移,鼓励各类人才落户我市。畅通落户通道,为农牧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清理烦扰群众的各类无谓证明,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简政放权最大限度的缩短办理时限和流程。通过服务,将我市户籍业务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一)推进数据共享,简化办事材料

认真落实“四个一律”要求,做到凡没有法律法规要求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若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解决的一律取消。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争取更多的外部数据可查询使用,进而减少群众提供各类资料。

(二)下放审批权限。通过直接下放、委托下放等方式,在取得省厅户政部门和市政府法制办同意下放批文的前提下,做到“能放全放”减少办事环节和审批时限,将户籍业务均下沉到派出所受理,提高办事效率。

统一全市户籍业务办理标准,精简审批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户籍业务标准化办理,为系统升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户籍业务“一网通办”系统建设单位。加强协作配合,要求户籍民警也参与到系统的建设中来,由驻地软件工程师直接与户籍民警对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出业务需求,完善业务细节,及时处理系统建设中的各类问题,确保新系统贴近实际,更好的服务于民。

三、成效与反响

(一)实现户籍业务“就近办”。从群众实际出发,全面建设以派出所为中心的基层综合办事窗口,打造“派出所办事圈”,破解群众办事跑远路、排长队难题。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通过户籍业务“一网通办”系统,将户籍业务均放到派出所办理。群众到就近派出所可以办理一切户籍业务。

(二)实现户籍业务 “马上办”。做到简单的事项立即办,复杂的事情限时办,特殊事项紧急办。减少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的等候时间。我市户籍业务实行“户籍窗口受理、户籍档案网上流转、户籍窗口出证”的工作模式,目前我市户籍业务中,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由派出所当场办结;情况复杂的户口审批,通过系统流转实现网上审批,无需群众来回奔波。

(三)实现户籍业务“一次办”。对我市户籍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共梳理出:出生、死亡、迁入、迁出、项目变更更正、注销和恢复、居民身份证件办理、档案管理等八大类业务。通过系统升级实现户籍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系统升级前需审批的户口事项,均由民警来回流转审批资料,不仅浪费警力,还延长了户口审批周期。系统升级后,涉及审批的户籍项目,直接通过网上流转,由以前的7个工作日转变为随报随批,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办公新模式,大幅度提升办事效率,减少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的等候时间。

(四)实现户籍档案电子化管理。着力解决了纸质档案易损毁和查询不便的问题。系统升级后,户籍民警通过高拍仪等设备将户籍档案上传到系统中,逐步实现户籍资料从纸质材料到电子材料、从人工查询到电子查询的转变,通过户籍档案电子化,让“死”档案变“活”档案,内勤通过系统即可查询户籍档案,更好的发挥电子化档案为群众工作服务的效能。同时通过计算机云存储和纸质档案双保存的方式,确保户籍档案永久保存。

(五)“网上办”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加强呼和浩特市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和呼和浩特市公安微信公众号建设,在原有向社会公布我市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流程,收费标准等事项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户口项目网上申报预审与办理等事项,实现全国在线大学生网上落户,开启了由“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的新尝试。

四、探讨与评论

近几年,我市在“放管服”改革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更加便捷,高效。探索户籍人口“管”的方法,做到管之有方、有法。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户籍业务“一网通办”人口管理系统,通过定期抽查电子档案,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利用大数据汇聚融通力求人口管理新突破,避免重错假户口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户口的准确性、严谨性、唯一性。

(一)数据处理。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全市人口数据的清洗得到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比对、优化生成可用数据资源。结合业务需要,对特征性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按照合理比例抽取样本数据,建立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进行错误数据纠错。

(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合户籍管理业务,对现有数据进行人口结构、时间序列、区域统计、工作量评估等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研判。针对集成警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打处数据和重点人数据进行数据碰撞,以打处类型、高发案人次排序、时间序列、重点人失控人员数据比对、重点人漏管人员数据趋势分析等不同维度为探索方向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

(三)数据的可视化呈现。通过比较流行的数据化可视化方式,使传递速度更快速,数据显示更多维度性。借助图形化的手段,实现各辖区、各维度的数据处理成果直观的综合展示,清晰有效的传达和沟通信息,通过展示可以帮助业务人员从数据挖掘结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有效提升预判和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

践行“服”的领域,做到服之到位、服之到家。户籍业务是最民生事项,也是政府重要决策支撑,要在服务中融入改革元素,使户籍业务办理更便利,让服务更满意。一是在户籍登记窗口全面推行公示制,亮出办证办照指南,实行一次性告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推行首问负责制、办事预行制、限时办结制、实行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为弱势群体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三是积极开展问诊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在户籍登记中遇到的热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