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推进“互联网+监管” 金华争当改革领跑者
来源:市场导报 更新时间:2019-11-20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使用“浙政钉”掌上平台录入企业检查情况。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互联网+监管”“一把手”执法行动。
“以前出门执法检查要带公文包,里面装满了文书和表格,得靠手工记录检查情况。现在一部手机全部搞定,执法过程标准化、电子化,高效又规范。”近日,浙江省金华开发区三江市场监管所所长叶格点开“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对“互联网+监管”的优势赞不绝口。

什么是“互联网+监管”
2018年10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
对内而言,“互联网+监管”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其作用是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督,实现对监管的“监管”,并通过归集共享各类相关数据,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
具体实践中,“互联网+监管”则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放管服”改革从“放”的环节向“管”的环节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数字中国和“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战略部署。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监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决策。其中,建设数字政府·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是“互联网+监管”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以此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该平台是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体系中的通用业务应用系统,也是全省标准化、通用性的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支撑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执法监管,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全程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分析。
“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则是该平台的移动端,具有信息共享共用、对象分类管理、现场执法检查、风险预警提醒、监管效能展示等五大功能,是开展“互联网+监管”的直接载体。

“互联网+监管”的金华经验
“互联网+监管”改革的金华实践,始终奔着破题而去。
当前,政府监管面临3个突出问题:标准性、规范性不足,存在随意式检查问题;整体性、协同性不足,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精准性、预见性不够,存在监管滞后问题。
带着破题的思考,金华市先行先试,在改革中结合实际,不断拓展“互联网+监管”的运用,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政府监管更加规范、高效和精准的金华方案。
今年4月30日,全省在义乌市召开“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综合性试点工作现场会;5月,金华被确定为全省“互联网+监管”改革全域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作为助力浙江在全国“同题竞争”中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作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必须率先干成的重要行动。
以基层实践助力完善“一平台一系统”。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是浙江省实现“互联网+监管”运行的具体载体。按照改革工作需求,金华市对照国家和省级监管事项,开展监管事项清单映射,着力形成与国家对应、全省统一的标准化检查表单。目前,全市累计梳理检查表729份,监管事项主项1247项、子项4733项,监管内容8577项,为省平台顺利对接国家平台奠定基础。
创新载体推进“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迅速全面运用。8月21日起,金华市开展“浙政钉·掌上执法”十大行动,涵盖一把手执法、创新应用晾晒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通并激活“浙政钉·掌上执法”账户5166户,激活率和应用至少两次人员占比均为100%,位居全省第一。配以“双随机”检查全覆盖、“进一扇门、查多件事”、信用监管贯通、风险预警防范、标准化监管等行动,基层执法人员中“互联网+监管”的行家里手越来越多。

探索“互联网+监管”深度运用
金华市以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为导向,以营商环境最优、便民服务最优、机关效能最高为目标,以更智慧的“管”保障和推动更大幅度的“放”,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
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实现规范监管。今年以来,该市紧抓“互联网+监管”改革契机,从制度层面强化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保障。金华市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进浙政钉·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制定《金华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金华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具体实施制度,为全市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开展“双随机”监管,建立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依托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该市以政府监管的执法事项清单化、检查表单标准化、执法全程电子化,逐步提升“双随机”抽查的执行度和完成度。金华市市场监管局重新建立了“双随机”两库,梳理40个大类、108个小类的检查对象以及机构整合前五部门的检查人员,新增检查主体对象7.3万户、检查人员202人。该局同时对外公示2019年度市场监管领域47个具体抽查计划,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创新“进一扇门、查多件事”,实现高效监管。在政府监管过程中,部分行业主体涉及的主管部门和检查项目并非单一。比如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网吧)开展检查时,文化、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均有相应的监管职能。以往,这些部门单独上门执法居多,不仅检查单位负担重,经营主体也频被“打扰”。为有效破解“监管扰民”,义乌市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中心,在“互联网+监管”改革中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监管线上协同管理网络,积极组织开展“进一扇门、查多件事”行动,着力解决对同一市场主体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目前,该市针对高频监管事项,已在发改、教育、公安、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14个重点领域开展“进一扇门、查多件事”行动。通过扩大监管对象单次检查事项范围,有效降低了检查频率,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政府数字化监管水平有效提升。
信用监管全贯通、风险预警早防范,实现精准监管。面对精准性、预见性不够导致监管滞后的问题,金华市积极开展“信用监管贯通”和“风险预警防范”两大行动,将“互联网+监管”模式下的执法记录,转化为信用监管和风险预警的数据支撑,为实现精准监管夯实基础。信用监管方面,全面实施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惩戒的制度,积极推行“双承诺”“双告知”“双分类”“双随机”“双公示”“双联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六个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金华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信用承诺审管衔接,推进企业注册登记住所申报承诺,通过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系统数据互推共享,形成全链条信用承诺和信用监管闭环。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新设主体信用承诺“双随机”检查任务10个,检查市场主体3712户,通过监管信息回推实现预警信息1348条,对695条查无下落的市场主体采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责令变更或办理注销等措施。同时,对失信主体在注册登记中实行信用限制实施严格审批。
风险预警方面,金华市作为全省率先开展风险监测分类监管试点的地级市之一,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风险高的多检查,风险低的少检查,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市场监管部门探索将“药品生产智慧监管平台”自动分析模型嵌入省平台,形成风险监控、风险预警、执法监管、问题处置的链式协同监管机制。该监管平台运行以来,累计上传34万条数据,系统自动预警1069起,有效帮助及时排查风险,提升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水平。
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金华市市场监管局以“敢于吃螃蟹的勇气”在没有先例的领域开拓创新,在深化改革的深水区闯关探路,充分运用统一监管平台,推进“简单执法综合化,复杂执法专业化”综合执法改革,推广随机抽查,做到公开透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始终在改革探索上争当“先行者”“排头兵”“领路人”。(傅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