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强特色经济体系建设 进一步培育创新能力
来源:贵州省政府网站 更新时间:2012-04-13

  《贵州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出,贵州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快优势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组合优势,引导产业适度集中,推进煤电冶化一体化,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等优势产业。实施兖矿贵州能化公司年产50万吨合成氨、西洋磷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磷酸一铵、开磷集团年产120万吨磷铵、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 万吨氨醇、中铝贵州分公司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遵义氧化铝厂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宏福公司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和1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项目、水城钢铁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配套项目等。二是保持轻工业快速增长势头,支持烟草、酿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产业的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工建设贵阳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启动实施“十一五”新增年产2000吨茅台酒一期改扩建项目。三是引进优强企业对焦炭、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集中度,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新增2000万元技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合成氨和15万吨二甲醚、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0000吨海绵钛生产能力等一批技改项目。二是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以军转民技术为重要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抓好环保型综合采煤机械设备、大型高效棉花采摘成套设备、油田开采技术装备、航空关键零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优质汽车零部件、磨料磨具、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环保机械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三是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在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快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产品、特色数据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用无人机、网络信息加密系统等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支持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以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力度。申报国家微硬盘、磷化工等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力争建立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五是实施《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一是推进实施“百亿元企业”建设方案,加快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步伐。推进煤炭集团和磷化工集团的组建工作,支持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江南航天集团、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二是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在特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民族制药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的步伐。

  第四,把产业结构调整同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支持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加快金阳新区开发开放,引导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中心城市和城镇化发展。二是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按照组团发展、集群布局的方向,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和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支持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使之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三是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区域规划管理,搞好产业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促进重点产业向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的地区集中。四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100个小城镇建设,继续实施经济强县建设。五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五,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加强“黔北红色旅游区”建设。加强生态、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旅游合作,联合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二是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继续举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和《多彩贵州风》民族歌舞巡演。三是加快旅游公路、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发展,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四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加强管理,防止对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和掠夺性开发。支持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加快发展。五是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力度,实施《马岭河峡谷、清水江流域、草海、龙宫旅游风景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综合建设方案》。六是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贵州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对物质和非物质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提高贵州省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支持各市(州、地)编排高质量、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旅游市场结合的文艺节目。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邮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发展和改造传统商业,因地制宜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