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中国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来源:通信世界网 更新时间:2019-12-11

在12月10日举办的“跃迁•U10数据智能峰会2019”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委员汪玉凯,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数字化新趋势与数字政府建设》的精彩分享。

中国的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汪玉凯认为,目前进入到数字化3.0时代,原因是4G、5G是数字化3.0时代很重要的标志,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这是数字化3.0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数字化3.0时代到来以后,他认为有三个特征趋势:一是数字化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结构。二是数字化的渗透力、穿透力几乎无处不在。三是数字化的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新标杆。

从1999年政府上网开始算,现在政府信息化政府经历了20年的历史,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政府,他认为主要体现在四大标志上:

首先,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变化。过去政府是碎片化的,老百姓办事非常困难。但现在经过20年的门户网站的建设,已经完全形成一体化的门户网站的体系。

其次,政府由封闭到开放的跨越,过去政府是不向社会公开,自从有政府公开条例、数据开放等政策后,公开成为常态的,不公开成为例外。

然后,政府由过去的一个部门协调,变成了政府整体协同。

最后,政府正在从手工作业转向智能智慧。

“这四个标志说明经过20年的努力之后,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汪玉凯指出,“为什么经过20年的时间以后,中国数字政府能够初露端倪、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呢?如果要分析一下大体有几个原因。”

第一,技术进步与基础设施的保障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第三,老百姓、企业,对公众办事服务的需求也迫使政府改善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第四,政府自身的变革。

何通过数字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初露端倪,下一步如何用数字化重塑政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汪玉凯指出,要改革完善四个方面,包括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而围绕数字化,包括数字政府也有四方面重大的举措: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和规则;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科技支撑;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下一步如何通过数字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呢?汪玉凯表示,一是按照新阶段数字政府的基本属性和逻辑,重塑政府职能和结构;二是用数字化的思维和国际规则重塑营商环境;三是用数字化排出政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由“三难到三通”的转变;四是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数字政府中的应用,做好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监管和数字化机关建设三篇大文章。

同时,汪玉凯也特别强调,在数字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的超越边界的、过度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激活市场管理、社会管理,而不是都管死,要适度。如何保护安全、稳定,和保护个人信息之间两者找到平衡,和所有的政府官员和信息化的专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演讲全文如下:

汪玉凯: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个论坛。我觉得现在有很多词非常热,比如说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大数据、人工智能。我的感觉现在正在到了一个数字化3.0时代,所以我想围绕这个话题,《数字化新趋势与数字政府建设》这个题目讲三个方面。

第一,新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

第二,中国的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第三,数字化重塑政府路径。

第一个观点,因为我们下午是政务论坛。我觉得如果整体来观察的话,可以发现现在可以说进入到数字化的3.0时代,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一种判断,我们这儿还有沈院士,我的感觉不一定准确。如果说数字化1.0时代应该是在互联网商用以前,1990年互联网出现以前大体我认为是数字化1.0时代,在那个时代我认为全球干了两件事,一件事就是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普及,计算机变成一个通用技术。第二件事,把电视信号由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这件事是数字化应用的1.0时代。2.0时代就是互联网出现以后,1996年互联网商用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也快速的发展。大家看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包括现在说的区块链等等,我认为到2014年就是4G开始商用的时候,就进入到了数字化的3.0时代,4G用了五年,2014年-2019年,5G牌照也发了。我认为4G、5G是数字化3.0时代很重要的标志,当然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这是数字化3.0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数字化3.0时代到来以后,我认为它有三个特征、趋势:

1.数字化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结构。过去我们讲人类社会发展讲到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对象等等,但现在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动力结构,那就是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物种,这在数字3.0时代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滴滴平台上注册了3000万司机用户,一个微信平台上注册10亿用户,一个Facebook平台上全球有15亿用户,现在还没对中国开放,如果对中国开放我估计又能增长好几倍,这是过去完全不可想象的。平台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然后为社会提供服务,它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数字技术能够精准对接。你又要出车,你移动的话需要几分几秒,这个计算需要10亿次。第二是数字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数字就像煤、油、电气能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能掌握资本。第三是互联共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价值。你们想想“双11”一天能卖2600多亿的产品,这是过去完全不可想象的,及是靠平台,平台上面有三个关键词:网络、数据、连接。通过这三个关键词在平台上全世界都可以购物,这是数字化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动能结构。

2.数字化的渗透力、穿透力几乎无处不在。美国人说数字中国,中国人说数字中国、数字医院、数字工厂、数字政府、数字家庭,乃至数字化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主体可以游离于这场数字化浪潮之外,它的渗透力、穿透力无出不在。

3.数字化的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新标杆。一般有五个维度,数字基础设施,现在讲基础设施不再是讲公路、网络,还有旅游网关、旅游计算能力、网络带宽等各种各样的终端。第二是数字产业形态。第三是数字消费者,第四是政府的数字服务的在线覆盖率,包括智慧社会的数字化率等,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这是我们整体上观察当下全球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卷求的形势。

第二个观点,数字政府在中国初露端倪,我从两个角度分析。

从1999年政府上网开始算,现在政府信息化政府经历了20年的历史,走过20年的发展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似乎感受或者看到了数字政府的管你,这种表现我认为有四大标志:

1.从碎片化到整体性的变化。过去政府是碎片化的,这个部门、那个部门,老百姓办事非常困难。但现在经过20年的门户网站的建设,我们完全形成一体化的门户网站的体系,你只要一动鼠标,不用半个小时就把政府网站整体浏览。

2.我们政府由封闭到开放的跨越,过去政府是不向社会公开,自从有政府公开条例、数据开放等政策后,公开成为常态的,不公开成为例外的了。这个变化也是很大的。

3.政府由过去的一个部门协调,变成了政府整体协同。为什么能够整体协同?就是因为有了平台、有了系统,我们可以先跨部门的、多部门的进行整体协同。

4.我们政府正在从手工作业转向智能智慧。

这四个标志说明我们经过20年的努力之后,我们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我们来进一步分析一下,为什么经过20年的时间以后,中国数字政府能够初露端倪、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呢?如果要分析一下大体有几个原因。

第一,技术进步与基础设施的保障,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没有强大基础设施的保障,我想政府信息化到不了今天,包括一旦技术突破以后、新技术进来以后,我们很快就可以移植到政务合作中来。所以我们的门户网站到现在,我们的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共建,一步一步把最新的技术引进里,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出现以后很快用到政务中来。

第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大家看到中国的消费互联网,我们智能手机用户将近9亿,一般手机用户超过15亿,网民也有9亿,我们的网购有25万亿,网购人数超过5亿。这是巨大的社会参与主体,这对政务信息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记得在十多年前,国家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的时候,提出了口号,要用政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现在发展来看不是这样的判断,现在看到的是电子商务推着电子政务走,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推着政府信息化在走。因为推动机制不一样,电子商务推动机制是市场,政务信息化推动的是政府,我们政府部门有部门分割、部门壁垒、条块分割。这样壁垒要多很多。

第三,老百姓、企业,对公众办事服务的需求也迫使政府改善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应该说老百姓到今天对民生诉求,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养老,对这六大诉求要求越来越高。包括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事要便捷,我们企业要在政府办事也希望能减少流程。所以这些东西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倒推我们政府要改变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能够体现出公平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对我们的政府信息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政府自身的变革,大家看到我们730万公务人员对信息化包括计算机网络,由排斥到接受,由抵触到慢慢适应,到现在完全离不开它。这个转变过程我认为对我们政府信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的转变我们是不可能到今天的。我记得当初刚刚开始,省部长的电子政务培训,当时刚刚起步,很多人对这个东西很抵触,不仅不会操作计算机。这种抵触你是看不到的,但事实上是存在的。我们在这个变化之后构建了很多系统、构建了很多平台,政务服务、政务治理、政务监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因为这四个原因,我认为使我们的数字政府初露端倪。

第三个观点,下一步未来如何用数字化重塑政府。

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这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部署,上面沈院士也提到了,对行政体制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提出了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个新目标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是主要文件上第一次提出这六个字“政府治理体系”。我认为围绕这一个方面共六大价值导向,包括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改革完善四个方面,包括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这是对行政体制整体的描绘。

围绕数字化,包括数字政府也有四方面重大的举措:

1.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这是主要文件上第一次提出数字政府这四个字。

2.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和规则。

3.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他加了四个字“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在四中全会上加了一个“科技支撑”,我认为就是信息技术。

4.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去年我在国务院党组给领导们汇报,当时有司长告诉我说要建立全国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政务平台,没想到这次四中全会写进去了。

下一步如何通过数字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呢?我讲几点。

一是按照新阶段数字政府的基本属性和逻辑,重塑政府职能和结构。我们要构建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能政府。要实现扁平化、少层次、简约结构、简化流程。现在在服务手段上变了,组织结构、层级减少、扁平化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就是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变政府的结构,包括优化政府的职能配置和业务流程。要用三张清单一张网,管住政府有形的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可以借助现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清单制度实现精准管理,包括有效的关注政府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如果政府这只手管控不好的话可能会起反作用。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最早放开了家电市场,完全政府不管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让市场掏钱,没想到中国家电在若干年后走向世界,以前是日本占领市场,在一定上我们完全市场化了。

二是用数字化的思维和国际规则重塑营商环境。大家看到我们的营商环境压力还是很大的,去年我给国务院领导讲话的时候,我是去年11月3号上午给国务院党组讲过一次课,我当时说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营商环境排名是全球第78位。结果肖委员马上说,要不了几天世界银行可能公布新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国有可能大幅度上升。结果一周后,世界银行公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排名,中国由78位大幅上升32位,上升到46位。今年又上升到31位。换句话说中国营商环境世界的排名在两年内由78位跃居到31位。大家看到中美贸易战的情况下,去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博鳌论坛开始,第一次宣布降低市场准入,商务部、发改委六次宣布中国大幅降低市场准入。这是我们营商环境这两年提升了47名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的六年一直抓一件事情“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政放权是一场革命。他上任时承诺未来五年把国务院一些基本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结果五年下来以后,去年3月份他做政府报告的时候,这五年内拿掉了国务院的44%的行政审批许可,超额完成。第三个原因,我们3200多家的县以上的政务中心,这几年一直在推进互联网+政务,一网式办理、一口式受理等等,通过这些服务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应该说我们是加分的。

但是我认为即使我们31位的营商环境排名,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适应。我们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一个营商环境的条例,所以下一步如何用信息网络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这是非常多的工作。

三是用数字化排出政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由“三难到三通”的转变。我们信息化的“三难”互联互通难、业务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难、业务协同难。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文件都是要解决这三难问题,要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这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部门利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个问题现在仍然很突出。所以我认为如何下一步用数字化这个新技术来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由“三难转到三通”,对我们数字化政府的发展影响很大。

四是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数字政府中的应用,做好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监管和数字化机关建设三篇大文章。我认为数字化监管服务也包括宏观调控,也包括社会治理。

数字服务、数字监管不多讲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要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服务,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每一个行业都有很多可以创新的,可以做大的文章。比如说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设备、智慧养老、智慧化住房保障、智慧就业等等,包括智慧旅游,发展非常快。数字化监管就是要用数字技术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社会治理,包括要用科技支撑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我们的环境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是最民生的问题,我认为数字技术大有可为。在数字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的超越边界的、过度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这些东西,过去我们发展非常快,但是我认为与我们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技术是过度使用的,这些技术都是控制人的。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激活市场管理、社会管理,而不是都管死,要适度。如何保护安全、稳定,和保护个人信息之间两者找到平衡,和所有的政府官员和信息化的专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数字机关建设,我认为数字机关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中应该需要开辟的新领域,数字机关建设不是用网络、计算机构建平台系统就可以,我认为将来要大面积通过数字技术整个重构政府的业务流程、业务岗位,去实现大面积减人,我认为人工智能如果用在政府数字机关建构的话,对那些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流程清晰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小的,这些岗位都可以通过机器代替人。比如说电子牌照就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很公正,没有个人的私情,只要你违规了就不给你牌照。很多都可以用信息手段来约束他的信息裁量权。越是高度一致化的东西可以通过机器来替代,不一定要用人来审核。人工智能很多的问题就是人失业,包括工厂的机器手都要下降了。包括自动驾驶,未来的驾驶员干什么去?可能对社会伦理带来很大的冲击。政府这么用人员都是程序性的工作,这些程序性、标准化、边界清晰的,不需要做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的东西都可以机器代替,智能化审批、智能化执法,这方面我觉得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如果我们联合大数据局、大数据中心能在解放政府,包括这么多执法岗位,哪些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它是公正、无私的,而且是客观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这方面如果有创造的话,将来对我们减少一些政府人员,更好为人民服务,可能会有非常大的进展。

这是我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