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安局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大巡防”格局,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创新社会警务模式,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保障,先后7次荣获“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先进市州”荣誉称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构建大巡防格局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发案。如何最大限度压降发案?嘉峪关市公安局针对辖区治安实际,以有效破解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坚持科学用警,积极构建大巡防格局,提高了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防制度,设定治安高峰期和平峰期的巡逻时间和时段,开展24小时武装巡逻。在治安复杂地段,巡防人员驾驶武装巡逻车开展巡逻后,再进行徒步巡逻。车巡、步巡结合,进一步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同时,协调做好与派出所等部门之间的巡逻衔接。派出所指导治保会、内部单位等落实社区的巡逻防控,巡防队负责街面及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定点巡防工作。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警务保障制度,实行勤务报备制度。每周召开例会,针对辖区内发案特点,及时对警力部署做出调整。
向科技信息要战斗力
嘉峪关市公安局立足实际,以深化“平安城市”建设为抓手,按照信息化条件下的新警务生成模式,加强实战化条件下的信息警务平台研发和技战法运用,通过“传统+科技”有效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构建全维感知体系,密织城市安全网络,守护一方安定和谐。
嘉峪关市公安局组建了合成作战中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整合数据资源为实战破案提供“千里眼”,破案打击质效快速提升。同时,为了对重点部位和大型活动现场警力进行实时高效调度指挥,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警务指挥通信系统,大大提升了警务指挥调度和快速应急处突效率。
做细做实社区警务模式
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提升社区见警率,把城乡社区警务建成社会治理的第一平台、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优化警务模式,灵活推行弹性工作制、主副班制、错时工作制等,把警力优先部署到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和便民服务时段,最大限度实现警务前移,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提升警务效能。
重点加强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情民意收集掌握、服务辖区群众、基础信息采录等工作动态管理,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居民自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形成内外一体、互为呼应的防范格局。按照平时检查、定点巡逻、控制街面、加强防范的原则,充分发挥警务室工作前置的优势,对重点目标实行建档管理,对出租房屋实行星级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包片管理,对场所实行检查管理,深入推进“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拓展服务内容,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韩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