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也是一场信息化大考
来源:湖北日报 更新时间:2020-02-06

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大考。在这样的超常规考验中,让信息化的治理思维、治理方式、治理能力得到集中检验,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将是一个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契机。

道路交通严格管制,人员流动尽可能减少,应对疫情的管控举措之下,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城市每一方面的供应保障,对公共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硬”要求。

在这方面,我们能看到很多好的例子。不少社区的微信群里,互助买菜、团购水果,给老人送药上门、为楼道做消杀,有沟通、有守望、有人情,虽是各家关门闭户,生活却热气腾腾。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短板的暴露。有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起来了,但短时间内被挤爆,直接陷入了“瘫痪”状态;有的服务机制长期缺乏信息化手段,传统运转方式效率不高、精准度差,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更让不少市民添堵闹心。

非常时期的城市运转,信息化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对于当下的疫情防控来说,小到交通管制之下的日常生活保障,在线学习、在线办公,大到急需救治患者和床位信息之间的有效对接、医用物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有效调配,都必须依赖一张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信息网。如果说在平时,“网上办”还只是一种“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便捷方式,那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各种需求的线上采集、发布、共享、处理就成了一种“唯一模式”。事实证明,有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的地方和领域,防控工作就更为有力有效,相反,就容易出现迟缓、低效的梗阻。

必须承认,疫情的突然袭击,防控措施的升级,都给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共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社会治理中各种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平台会瞬间处于一种被动“应激”状态,处于一种超常规的巨大考验中。面对这样的考验,如果未雨绸缪、反应敏锐、调整迅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而如果长期低水平运转、缺乏操练,甚至还固守老一套模式、老一套思维,就会措手不及,处处被动。

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大协作过程。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大考。在这样的超常规考验中,让信息化的治理思维、治理方式、治理能力得到集中检验,从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将是一个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