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智慧检察符号
来源:检察日报 更新时间:2020-04-09

  内蒙古:向信息化、智能化要战斗力

草原上的智慧检察符号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有多大?从西部的额济纳到东部的满洲里,跨越3599公里的路程。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自治区三级检察机关向信息化、智能化要战斗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开启了检务建设的新篇章。今天,大草原上的智慧检察符号,正在推动检察工作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智能化考评

【巴彦淖尔市检察院】

“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自己评价,不需要年底总结,我们的工作平台都有数!”说起年终考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霞告诉笔者,有了绩效管理与决策智能平台,干警们不再像往年一样忙总结回顾,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

“考核工作历来是人事部门最为‘头疼’的难题之一,我们研发绩效考核新平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以科学透明的数据保证排名的客观公正,真正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绩优酬。”巴彦淖尔市检察院检察长张复弛说。

经过研究,平台将全院干警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和其他聘用人员四个类别,分别设定不同的考核模型和考核指标,划分“业绩考核”“360°评价”以及“综合素能考评”三个维度,将全院“同类人员”采取“同一绩效管理模型”,放于“同一平台”,根据工作情况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考核管理,实现了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

如何将工作数据引入平台,实现智能采集数据?研发人员做了各种尝试,将该院当前使用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案件质量评查系统、办公OA系统逐一梳理和分析,精准定位数据来源,以流量、表单等为采集标准,实现自动采集,并对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实时展现检察工作情况。

平台初亮相,研发团队有些忐忑。在第一次集中抓取数据后,平台根据最初设定的指标公布了排名。“那几天我们办公室热闹极了,大家都带着问题来找我们,手机电话响个不停。”案管办主任蔡青笑着说,“我们提前做了预案,讲起来游刃有余。大家很快接受了绩效考核平台。”根据第一次试运行情况以及大家的反馈,研发团队对平台进行调整与完善,尽可能地做到大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客观考量。

“平台的科学性、严谨性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大家对绩效考核的态度也变成了自我分析、自我纠正、自我加压。”张复弛表示,平台将进一步深化对指标数据的智能化收集,设置工作日志管理模型,解决不同部门日常工作任务和个性化管理的需求,实现智能化考评的持续更新与优化。

(本报通讯员蔡青 汪兆阳)

无人机“展翼”

【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是赤峰市中心主城区,境内八大河流纵横交错,两大水库风光旖旎。由于河湖面积广阔,在治理过程中取证困难、测量不准确等一直是监管难题。为守护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2018年开始,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使用无人机,依靠科技力量先后7次助力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将无人机航拍技术引入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之中,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上的超高清录像、测量设备,采取多项拍照录像法、高空面积测量等技术,从不同高度多种视角进行拍照、录像和测量,固定了现场证据,记录了勘验取证过程,形成案件相关的第一手材料,全方位提高公益诉讼工作质效。”松山区检察院检察长赵晓明说。

一架小小无人机,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2019年,自治区、赤峰市两级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时,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充分地了解诉前检察建议前后相关行政部门治理河湖“清四乱”的变化,该院展示了用无人机拍摄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件现场照片。通过直观的对比,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该院在保护赤峰三座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办理二道河子水库水污染案件、重点推进农村饮用水基础供水设施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应用,松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也晒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检察干警持有无人机飞行驾照;办理了督促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起诉赤峰某化工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与相邻的河北省围场县检察院建立了跨省市县区域生态检察合作机制;设立了生态检察工作站,并将其建成践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示范点……

2019年,松山区检察院聚焦堵塞行洪通道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共发现问题线索50件,立案15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4件。通过整改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31公里,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1.8万吨。

(本报通讯员张亮 冯桂娟)

涉案财物系统管理

【额尔古纳市检察院】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检察院通过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收到了陈某等10人涉嫌贩卖毒品案涉案财物。通过在系统一一对照,收案干警王玢雪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清点任务,“以往这些财物光清点、拍照、入库就得一两天,现在只需轻轻一点,太方便了。”王玢雪十分感慨,“尤其是疫情期间,无接触接收财物,既安全又便捷。”

额尔古纳市检察院代检察长潘玉茹表示,过去,涉案财物在公检法三部门间“物随卷走”,很容易造成涉案物证的破损和遗失,而零散的涉案财物在常态化交接中手续繁多、程序繁杂,问题不少。为此,该院积极创新涉案财物管理的新模式,推动公检法三机关联动,2019年9月建成“额尔古纳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同步研发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搭建涉案财物管理平台,将分散于额尔古纳市公检法各部门的涉案财物统一纳入系统管理,打通涉案财物管理流转的“主动脉”,解决了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移送不顺畅、信息不透明、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据介绍,中心按照“集约使用、分类保管”原则,将涉案财物分为常规涉案财物、专案涉案财物、大宗物品专门保管,特别是不便移送的大宗物证得到长期妥善保存。所有涉案财物信息全部“入网”,中心对所有物证实行物联网管理,系统内输入案件编号即可自动关联该案件中的所有涉案财物信息,实现以码索物。涉案财物入网、入库、管理、移送、出库、调用实行全流程网上动态流转,所有流程均由中心工作人员录入相关数据,涉案财物管理权限随案件进展转移。

为了确保涉案财物的顺畅流转,公检法三部门联合出台《额尔古纳市涉案财物管理暂行办法》。中心与公检法三机关实现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全覆盖,具备远程监督功能。据了解,涉案财物管理平台已应用到大量案件中。一个中心、一套智能化管控系统,让涉案财物的管理更加阳光透明、规范有序。

(本报通讯员孙勐)

线上法治课堂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

4月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已开学的初三、高三学生,线上观看了法治“开学第一课”。

这是东胜区检察院开展“守护娜荷芽·远程法治课堂”活动的一部分。在线授课的未检检察官以“做自己的守护天使”为主题,结合近年来办理的典型案件,教育同学们增强防护意识,如果遭遇性侵害要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远程法治课堂功能非常强大,在校师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课等时间,自由选择观看,真正实现了法治宣讲的及时、高效、全面覆盖。”东胜区第一中学一位老师说。

为确保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不断档、不停滞,东胜区检察院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联合辖区内全部已开学复课的学校进行授课。“守护娜荷芽·远程法治课堂”运用“互联网+检察信息技术”,通过与教体局专网联网连线,现场直播未检智慧系列课程等方式,一改以往检察官走进校园开展法治课的方式,使得检察官足不出户也能实现法治课堂全覆盖。

为激发学生对“法律套餐”的兴趣,该院通过教育部门的远程电教网络直接连通辖区内各中小学实时课堂,用直播形式向学生进行授课,将传统的“一对一”走动式宣讲转变为“一对多”互动式宣讲。同时,设置专门的功能性区域,配备录音系统、导播系统、操控系统等,联通融媒体工作室、模拟法庭、办案区、情绪疏导室等,实现全程双向可视、实时互动、场景模拟、微信公众平台实时转播等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不仅可以收看检察官的普法宣讲,还能与检察官互动、咨询问题。学生们表示:“这种线上见面的法治课堂特别高大上,也让我们更加知法、懂法,我们超级喜欢!”

(本报通讯员闫霞 李冬欢 苏田苗)

心灵驿站

【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

“自从孩子遇到了那件事,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肯出门……”小阳(化名)妈妈向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哭诉。

小阳是该院办理的一起强奸案的被害人,案发时年仅14周岁。办案中,检察官发现小阳对生活十分迷惘,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办案检察官利用该院未成年人办案中心专业心理疏导系统,在心理专家和志愿者的陪护下,对小阳进行了心理测评、辅助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小阳有了明显的变化,初次见面时的自卑从她脸上淡去,她开始主动与人交流,也重拾了久违的笑容。

这是科尔沁区检察院利用科技手段探索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新模式的成功一例。去年3月以来,为有效消除涉罪未成年人、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障碍,最大限度修复其受损心理,帮助他们早日回归正确的人生轨迹,该院依托智慧检务的运用,利用专业的手持式心理评估系统、云数据管理平台、音波放松训练系统、眼动跟踪沙盘系统、“VR+检察”等专业的心理设备,充分运用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儿童游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手段,在办案中注入“检察温度”。

科尔沁区检察院与教体局、关工委、团委、妇联等多家部门联动,对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帮教情况进行通报和共享,确保信息衔接准确。在构建检校合作模式过程中,推行“1+N”心理疏导模式,由承办检察官牵头,心理咨询专家在心理评估数据系统的支持下,对被疏导对象的心理状况和生活、学习、就业环境等进行评估,为其“私人定制”心理矫治和疏导方案,利用专业设备对被疏导对象的心理活动、行为问题施加长期的积极影响。“靶向式”疗法提高了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对症下药”的目的。

“这里真是孩子的心灵驿站。”小阳的妈妈说。2019年,该院共进行心理疏导170余次,成功帮助80余名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霾,让曾经“折翼”的青春再次出发。

(本报通讯员路萍 王永玲)

“小书”大智慧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

“之前没有‘小书’时,加班是常态,现在有了‘小书’,涉案犯罪嫌疑人再多,案件录入也可以轻松缩减到10分钟。这本‘小书’作用可不小啊。”说起案管“小书”使用前后工作的变化,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阿如汗有一肚子的话。

据了解,案管“小书”依托于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是一款专门破解受案环节案卡录入繁琐、提高受案效率的智能辅助工具。在传统的案件受理环节,受案人员需要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逐个点击每个数据项,并手动打字录入。当案件复杂、嫌疑人数量多时,手工输入方式容易出现漏填、错填,耗时又费力,“小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流程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将复杂工作简单化、繁琐工作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小书”不仅能够自动从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文书内容中精确提取案卡信息,智能分析案件数据,经受案人员审核校对后,还能自动录入到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完成案件受理、案卡填录、生成受理文书等工作。

“小书”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赛罕区检察院作为内蒙古检察机关办案量最大的基层院之一,工作多任务重,案管压力更大。2018年,赛罕区检察院案管人员到四川省检察机关出差,发现了“小书”的妙处,立刻进行了咨询,并请设计单位根据本地检察工作特点进行了升级。2018年10月,“小书”智能自动受案系统正式启动,也为赛罕区检察院的案件管理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人民监督员段玉刚亲自感受了“小书”的便捷操作后,十分感慨:“大量复杂繁琐的工作,‘小书’都能即时处理,真是科技改变工作啊!”

(本报通讯员李晓静 杨红梅)

服务民企小程序

【霍林郭勒市检察院】

“疫情期间,企业发生合同纠纷、劳动纠纷,怎么走法律程序?”“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可以派讲师团或是通过视频为企业宣讲,帮我们法律体检吗?”在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检察院“服务民营经济信息共享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后台,像这样的留言有很多。

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在当好疫情防控指导员、复工复产助推员、困难问题协调员、扶持政策解读员几个角色上下功夫,利用小程序为企业提供“不接触的检察服务”20余次,内容涵盖复工复产法律政策解读、消杀用品协调购置、劳动用工法律咨询等多个方面。

“我们要正确界定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功能定位,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助力复工复产,通过智慧检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谈及立足检察职能优化营商环境,霍林郭勒市检察院检察长包英兰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霍林郭勒市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重要高端铝材产业集群,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近1.5万户,民营投资占总投资的80%以上。2016年,霍林郭勒市检察院自主研发集受理企业诉求、法律咨询和培训、控告、申诉、举报、检察建议、诉讼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PC端服务非公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受到辖区企业普遍好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院将平台改版升级为“服务民营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并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作为“阳光通检”系列小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广到通辽市两级检察机关。

小程序以服务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导向,搭建企业与行政单位之间的桥梁,具有受理企业诉求、提供法律服务、诉求公开、案件追究等多个功能。完成注册并审核通过的企业用户可对通辽市辖区8个基层检察院提出诉求,上传的诉求信息将根据问题内容不同流转给院内相关业务部门或所在地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予以解决。

“我们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还能联系其他行政机关解决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经营成本!”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感叹道。

(本报通讯员边佳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