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 提升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来源:中国城市报 更新时间:2020-04-13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大考验了我国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水平。

城市社区是社会细胞和国家治理基石,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是应急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当前,国外疫情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全方位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做到稳中有序。一是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确保强力长效。体制机制是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的 “梁”和“柱”。作为基层,应切实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平衡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秩序两大任务,牵头抓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社区应发挥党建引领体制优势,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强力统筹作用,确保领导到位、人力到位、物资到位和责任分工到位;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将社区应急管理纳入社区规划建设和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织密织牢工作网络,实现联动联防。坚持 “复工复产和应急防控”一盘棋,慎终如始维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慎始如终做好居民生活秩序恢复各项工作。基层政府部门、疾控和医疗机构等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织牢各部门参与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联防联控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应各负其责,发动居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织密全民参与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群防群控网”。

优化应急预案和流程,确保管用有效。一是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管用有效。基层街道和社区应结合疫情防控经验教训,依法依规制定或完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压紧压实街道、社区和居民等多主体责任,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同时,要杜绝应急预案 “纸上谈兵”,重视经常性全流程演练,反复推演社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以演练找问题、堵漏洞,强化实战能力。二是优化制度流程,避免失误失序。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完善社区、物业和居委会突发事件处置会商协商、疫情时居民检测和信息报送、居民健康教育和消毒清洁等各项制度。同时,按突发事件演变节点,细化好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重视物资储备和环境改善,力求保障有力。一是重视物资场所准备,确保有备无患。把应急物资准备作为社区卫生应急管理重中之重,摸清底数需求,强化统筹协调,通过政府划拨、物业投入和居民自筹等渠道落实经费,做好防护和消杀用品、必备药物等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和更新工作。二是开展社区环境整治行动,高标准加强维护和管理,织牢环境卫生防线,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树立社区信息化平台思维,智慧赋能增效。一是坚持平台思维,实现信息增效。应急管理关键是数据统计和信息运用。社区应在基本掌握居民居住、房屋出租等信息基础上,加大摸排工作力度,确保信息精准到点、精准到人、精准到事,尤其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同时,应依托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打造政策信息推送、居民健康信息统计平台,提高社区信息统计报送效率,确保信息全面实时和分级分类;重视信息集成、分析和运用并实现与街道和疾控机构的信息对接。二是坚持智慧引领,实现技术赋能。街道和社区应评估、诊断和反思疫情期间社区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将疫情防控经验教训作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起点,坚持智慧引领和科技赋能,充分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把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智慧社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努力方向。

重视宣传教育和心理服务,增强安全韧性。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在危机中受教育。基层政府和社区应面向居民,分层次、分专题组织专家线上线下开设疫病和应急管理常识、个人防护技巧等专题报告或讲座,普及科学知识;结合重大疫情危机开展好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和危机教育,培养居民风险意识,提高居民素质和韧性,谋长远之策、建久安之势、筑巩固之基。二是重视心理服务,让居民在危机中树信心。基层政府和社区应吸引和组织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和专业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测评及筛查,精准掌握居民心理变化;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心理咨询或线上心理健康讲座等实施居民心理危机干预及服务;结合居民心理应激不同层级,分级分类干预,引导居民理性认识疫情,摆脱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发掘内心潜力,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增强社区公共安全和居民心理安全韧性。(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