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交警试点“网格化”勤务成效突出
来源:嘉兴日报 更新时间:2020-05-14

本报讯 “最近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交警,我们骑电动车会更自觉一点。”胡师傅是大桥镇的一名绿化养护工人,镇上各个路口日益提升的见警率,让无数像胡师傅一样的交通参与者渐渐摒弃了逆行、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等交通陋习。今年以来,科技城(大桥镇)电动车平均守法率、头盔佩戴率均超过90%。

大桥交警中队的民警、辅警人数并没有大幅提升,是什么举措让大桥中队克服警力无明显增长的制约,实现路面见警率的有效提升?通过勤务机制改革实施“网格化”管理,是该镇实现交通安全管理“不打烊”的秘诀。

大桥镇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共有道路197.13公里,村、社区20个,实有人口13万,中小学、幼儿园17家,重点运输企业30家,另有重型货车的企业24家。面积大,人流物流车流量大,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随着南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桥镇面临的交通管理难题是全区各镇(街道)面临的共性问题。南湖区交警大队大队长李闻群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交通安全治理水平,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今年南湖交警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大会战,以大桥中队为试点,实行“网格化”勤务管理,将辖区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成6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划分成3个小网格,小网格又划分成若干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均由“民警+辅警+网格员”组成的巡逻小分队“包干”管理,负责各网格内的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重点企业源头监管等工作,每天晚上10时前,保证2组巡逻人员上路。

创新效率很快显现,见警率管事率实现“双提升”。以往,值班民警郑歆一般在中队等待接警,但现在,中队的接处警由“静态候警”向“动态巡逻处警”转变——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同时排查路面安全隐患,实现全时段管控、全覆盖管理,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我们刚刚准备报警,没想到你们就来了。”5月6日上午8时45分,大桥镇天平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市民陈先生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追尾了前方刘先生驾驶的小型普通客车。就在事故双方下车查看车损情况时,一辆巡逻警车“从天而降”。原来,是正在西片巡逻的郑歆和同事们发现事故后第一时间抵达了现场,10分钟后处置完毕,路口交通恢复畅通。

高频严查管住“各种乱”,“网格化”巡逻不是漫无目的地瞎转悠。通过对历年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判,大桥中队根据重点人群、重点车辆、重点路段、重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布警,并开展常态化违法整治,保证每周各网格区域都有警巡逻、有警整治,并针对每个网格交通特点,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提高严管严查频率,震慑交通违法行为。

为确保新的工作机制发挥最大效力,南湖交警把一线执法执勤人员充实到网格中,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大家的责任明确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出警快、处警快,情况上得来,措施下得去。”南湖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大桥中队中队长黄前高说,目前辖区巡逻覆盖里程增加了55%,出警时间缩短近40%。(记者周明丽 通讯员张欢 徐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