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年)》发布
来源:滁州网 更新时间:2020-05-15

 

进化“城市大脑”,生活更加美好
滁州网讯 一部全景监控的高清摄像头、一次火速上线的口罩预约服务、一个简单明了的红绿健康码……在疫情面前,智慧城市掀起了它的神秘盖头,让千千万万人看到了它智慧的“大脑”。城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我们的生活才能更便捷、更轻松。近日,《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年)》正式出炉,标志着我市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迎来新机遇。

打造“6个城市” 构筑发展新动能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浪潮日夜不息的奔腾,为我们的生活带了更先进的体验、更智慧的触角。记者从市数字资源管理局获悉,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安徽省发布“数字江淮”战略,滁州市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江北新区(自贸区)建设等多个重大战略叠加的关键发展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市会同国家信息中心历经1年时间,编制了《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城市在数字时代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据介绍,《规划》根据我市发展基础、特点和问题,充分考虑当前形势与机遇,提出了“智山慧水 醉美滁州”的规划主题,和“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智山慧水 醉美滁州”致力于建设数字时代的“6个城市”,具体为:网络强市、数据强市、宜居城市、文明城市、产业强市、融合强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的思路,明确了29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构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新动能、竞争新优势,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借势发展能力,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潮,全面提高城市政务、商务、服务活动的智慧水平。

提升“三元”空间 促进“三圈”融合

未来,用智慧武装头脑,长出“三头六臂”的滁州会是什么样?《规划》总体目标提出到2022年,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到2025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争取形成全国性亮点并获得国际性声誉。

《规划》总体思路提出5个“一”和4个“三”的规划设计,即在智慧滁州建设中,通过科学决策一把手、统筹协调一机构、规划设计一蓝图、建设运营一体系、管理服务一入口5个方面的统筹,提升信息网络空间、实体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三元”空间。实现跨区域层级的设施联通、数据融通、机制互通“三通”,促进滁州城市内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三圈”协同发展,服务政务高效、商务智能、服务便捷“三务”,进而全面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规划》总体架构为“1124”总体技术架构。即构建“1”个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1”个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城市大脑分析决策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2”大支撑平台,围绕智慧生活、精准治理、现代产业、群带发展“4”个方面构建智慧应用核心任务体系。
区域联动群带发展 推动我市科学跨越

记者了解到,《规划》既加强统筹衔接,又注重远近结合,同时着眼于彰显滁州特色。“从国家、省级、长三角、滁州市等4个层面系统研究有关政策文件。不仅与我市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同时规划编制组2次赴合肥市、南京江北新区对接沟通,确保与两地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人员向记者解读说,在完全覆盖“十三五”规划内容和参考国家中长期规划内容的同时,也前瞻性兼顾了“十四五”规划相关预研究的内容。既编制到2025年的长远规划,又制定了2019-2022年的短期行动计划。对我市当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做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战新产业重点布局等4个方面,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从积极融入双圈城市群联动发展、提升我市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推动区域联动的群带发展。

《规划》围绕新形势、新时代下研究制定的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积极对标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调研我市当前实际形势,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实需求,并就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明确了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推进路线和保障措施,推动滁州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