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社会分层及治理应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0-05-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产业形态、地方政府治理形态、城市生活形态的全面转变。智慧社会结构中,不管是体现为生产知识的复杂劳动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其劳动的形式、特点、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诸多新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不同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和生存方式都是一种全新方式,给劳动者带来不同的机遇,也带来风险和挑战。


首先,从智慧城市产业角度看,智慧社会中以网络通信技术媒介生产为主的信息产业成为主导性的产业,其本质上符合知识经济的特质,即“它突出了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部分群体就处于信息产业核心,通常是科研人员、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科研型教师、文学作家、艺术家等,这部分群体大多供职于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政府部门等。这部分群体在智慧城市建构过程中大多受益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侧重于推动依靠高素质人才在核心关键领域发明和创造的新产品、新技术向新业态、新产业转化。尽管这个劳动者群体以知识生产为主,本身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但这个群体及其所在产业,大多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其发展不可避免受到来自市场的风险威胁。

从智慧城市治理层面看,基于电子政务的智慧服务对政府公务人员群体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各种网络通信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网络社会逐步完善,社会结构也呈现出多元性、风险性以及复杂性特征,对城市公共事务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化建设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城市运用网络通信技术推进智慧城市的建构,体现出了智慧城市的智慧服务,体现出现代城市治理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