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布局范围较大、要求较高。首先,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字化和高科技,对行业中产业的技术要求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布局囊括城市生活各个方面,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覆盖范围较广。从产业链上中下游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及外延
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所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即将数字政府、数字化社会治理等关键科技发展要素和技术融入到公共治理、基础建设的相关领域,实现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关键创新和发展,最终达到高效率、高科技、高满意度的社会治理生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将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国家信息化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分级分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任务。《“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十二大优先行动计划之一,明确了 2018年和 2020 年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从实施层面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部分省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政策,衔接上级部门,指导地方城市,逐步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层级衔接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如 2018 年 9 月,陕西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建立省市两级协调推进机制。10 月,江苏省出台《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大力推进网络强省、数据强省、智造强省建设,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2019 年2月,河北省出台《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通过3个市主城区和10个县城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出符合河北省情的市、县级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到 2025 年,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覆盖城乡的智慧社会初步形成。2019年 9 月,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围绕基础设施、数字惠民、数字政务、数字经济、保障措施、地方特色等分类,提出了划分不同发展层级的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标准,并提出力争将智慧城市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领域代表山东的一张名片。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范畴从中心城市和地级城市逐步拓展,向县域一级城市不断下沉,标志着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不断完善和实现。
向外延伸,正在快速布局的“新基建”也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着重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基建降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技术和底层保障。“新基建”着力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技术,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即将这些技术融合运用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各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正是“新基建”最大且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二者融合可能催生出的智慧城市生活方案和高科技技术典型应用场景,都是对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巨大加速推动和重要发展前景。
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的产业布局
总体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布局范围较大、要求较高。首先,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字化和高科技,对行业中产业的技术要求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布局囊括城市生活各个方面,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覆盖范围较广。从产业链上中下游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的上游主要是技术性开发企业,为行业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开发与制造。其中硬件制造部分包括广泛用于安防、交通等领域的视频采集硬件设施,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芯片制造,主要代表厂商有华为海思、清华紫光、中兴微电子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