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创新“互联网+”应用平台
来源:中国嘉兴 更新时间:2020-07-07

嘉善县创新“互联网+”应用平台 升级综合行政执法嘉善样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嘉善县扎实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工作,通过不断先行先试、主动创新、统筹协调,将“互联网+”科技和依法行政理念应用到综合行政执法具体工作实践中,创新建立互联网+“巡查、公证、执法”三平台,持续优化执法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功升级综合行政执法“嘉善实践”。

一、建立“互联网+巡查”平台,发挥三大优势精细管理。

一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现场执法实效。一方面,抓好全县第二产业安全生产,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手段,以“一线调取、择优推荐”为抽调方式,从基层分队的一线执法岗位上选取能力强及经验足的执法队员,线上组建综合执法专家库,同步建立规上企业数据库,并通过“双随机”方式,随机抽取待查企业及执法人员,现场公布“双名单”。另一方面,抓好全县第三产业市场秩序,将市容环境、餐饮油烟、价格监管、犬类管理、道路管理、燃气管理等城乡规划7大领域25小项全部纳入“清单化”执法市容巡查执法机制,执法主要对象为全县9个镇街道的第三产业,持续提升综合执法水平。

二是落实“终端实时监测”,强化执法领域拓展。紧扣嘉善“双示范”建设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新性地建立国内首个以政府主导餐饮油污数字化监管与第三方排查监督及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排查监督、公众参与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挥餐饮油污废气智慧监管平台的作用。该平台将全县城区产生油烟废气的餐饮店进行数字化建档,分等级、分类别、分街区进行相应管理。目前已有835家餐饮店纳入线上平台管理,并对20家餐饮店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餐饮店油烟排放浓度,通过与油烟排放国家标准对比,确定餐饮店油烟排放是否超标。

三是落实“全县域全推广”,强化日常执法覆盖。切实发挥移动客户端“浙政钉•掌上执法”在综合执法改革中的作用,依托“四个平台”建设,将“浙政钉•掌上执法”引入到9个镇街道的日常巡查中,以分区域、定目标的方式,通过事项梳理、数据归集、系统对接、应用实施等举措,梯次提升执法领域,不断丰富执法内容,形成比学赶超工作氛围。目前全局已实现3个100%,即“浙政钉·掌上执法”账号开通率100% 、人员培训率100%、执法应用率达到100%。

二、建立“互联网+公证”平台,破解三大难题补齐短板。

一是破解取证难,实现取证快捷。在互联网层面优化执法人员信息回答、信息录入并存档的问题,以“互联网+公证”(在线云存证)平台为载体,在综合执法过程中对现场勘查等环节,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在线登陆,根据需要将重要视频、关键音频等证据直接上传至平台进行存证,上传资料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暂扣物品数量、清点过程等重要信息。

二是破解流程长,实现流程缩短。在支持传统纸质办证的情况下,“互联网+公证”平台极大缩短办案流程,支持所有环节电子化,免去制作现场勘验笔录、绘制现场示意图的步骤,提升办案效率,节省纸质成本、人脸成本并能大大降低操作错误率,真正实现了现场勘验、现场取证、现场存证一步到位。

三是破解查证难,实现证据固化。推动完善与“互联网+公证”平台的证据与信息共享机制,规范案件线索立案、移交、勘查、结案程序,落实案件移送、交叉执法、结果反馈等衔接措施,如遇执法纠纷,通过平台可对该证据出具公证书,进一步提升证据的有效性,破解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拒不配合调查时的查证难问题。

三、建立“互联网+执法”平台,坚持三大思维探索路径。

一是坚持装备思维,提升立体式水平。建立“互联网+执法”可视化数据库,从地面到高空形成立体化执法模式,目前已实现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置率100%,并落实专人负责装备管理,2020年市容管理中心、大云分队等队伍陆续将无人机应用到了综合执法中,对大气污染防治、渔政等领域进行执法时,通过“镜头”以视频为据,提高了执法过程证据收集水平,比人力执法更节省成本、更能提高效率。

二是坚持整体思维,提升协作式水平。充分发挥“1+1>2”的“互联网+执法”效应,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探索“警城联动”模式,实现执法整合和优势互补,有效治理违法违规行为,有力提升执法效能;加强与建设部门联动,以“数字化城管”为依托,大力推进“智慧化城管”建设,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重大问题、重要案件及时处置。

三是坚持闭环思维,提升一站式水平。建立“互联网+执法”闭环系统,全方位使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案件进行从立案到结案整个流程的统一登记和法制监督,在线上强化了源头管理,使有案必立、立案必结等得到实际保障。自运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以来,无一起行政复议败诉案件,案卷连续多年在省、市、县被评为“优秀案卷”,实现了“互联网+执法”和执法效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