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区不断推动警务精准化服务
来源:人民公安报 更新时间:2020-07-08

南通通州不断推动警务前移,护航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打造特色警务室 实现精准化服务

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与大桥建设工地相伴6年的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通州区公安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警务服务站也随之搬至高铁南通西站,开启精准服务的新征程。

南通市通州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杨彬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把服务经济发展、保障项目建设、维护重点行业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坚持实战导向,重点围绕重大项目、本地特色行业及重点行业领域集群化打造特色警务室,不断推动警务前移,护航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靠前服务 向重大项目延伸

“从2014年3月1日大桥开工建设那天起,我们就建立了警务服务站,主动对接、主动作为。”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平潮派出所所长成鹤银说。

据了解,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重点项目建设的前沿阵地,不断完善“警企协作、治安巡查、打击防范、维稳处突、联动调解、服务保障”六项机制,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重大项目单位开展风险评估,超前预警和处置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类治安问题和社会矛盾,把服务保障工作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今年,万达广场警务室、空港园警务室都在陆续规划建设。”杨彬说,他们按照一项目一服务,一项目一专班的标准,规范化建设重点项目警务室。在鲜花小镇、科技产业园、开沙岛等重点项目都建立了驻点特色警务室,主动融入项目,搭建保驾护航的前沿阵地。各个警务室针对不同的区位特点和服务需求,积极摸索、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符合辖区实际、符合工作实情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方法。

驻点服务 促进产业发展

家纺产业发展对通州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通家纺城正位于通州区川姜镇核心位置,人流、物流量大,治安形势十分复杂。

为有效加强家纺城治安管控成效,2019年4月,通州区公安局川港派出所在家纺城最显著位置建设了一个融高空瞭望、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等系统于一体的智慧警务站。配备力量,24小时值守、处警、巡逻。

“立足这个智慧警务站,我们可以实现指挥调度、全息感知、合成作战、巡逻防范、为民服务等五大核心功能。”川港派出所副所长饶玉琪告诉记者,他们将3类4项警务服务下延至警务站,实现警情处置、实地检查、法制宣传、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做到“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服务、“零距离”执法,全力将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据了解,通州公安围绕家纺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建设特色警务室,根据行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服务。并且,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南通高新区界北村设立了警侨驿站,为侨商、侨眷提供各种警务服务。

早在2010年,他们就在南通四建集团建立了驻建筑行业特色警务室,由派出所、出入境大队共同入驻,积极为建筑行业提供绿色通道、前沿服务、对接热线等特色服务。警务室出入境驻点民警在走访中获知,通州区建筑总公司在签订海外建筑项目时,出于对合同把关的需要,急需精通建筑领域法律法务的专业翻译人才,警务室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同时,随着通州建筑企业“走出去”项目增多,通州公安又增设了警侨联动服务中心和经侦服务站。

据统计,自建筑行业特色警务室成立以来,先后为12家建筑企业调解劳资纠纷20余起,为4000余名劳务人员出境提供优质服务。仅去年以来,通州公安就破获涉建筑业经济案件4起,追赃挽损近千万元。

倾心服务 确保场所稳定

近日,马某在进入通州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时,拒不出示健康码,与工作人员王某发生纠纷,后升级肢体冲突致使王某受伤。

驻医警务室民警第一时间开展处置,控制了事态,并对马某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妥善处置赔偿事宜,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据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副局长葛伟峰介绍,早在2017年,通州公安就在通州人民医院设立了警务室,在开展涉医矛盾纠纷化解、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维护医院安全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们以医院警务室、校园警务室为依托,全力构筑防疫“安全墙”,对发热门诊落实“一院一警”,实行24小时勤务机制。3月30日学校复学后,通州区公安局33个校园警务室迅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和复学安保措施,确保了数万师生安全有序开学,重点场所持续平安稳定。(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曹钰华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