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20-09-25

 
智慧城市是本届智博会热度很高的话题之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抓手。公共服务既是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在民众对于医疗健康、公共交通、公共教育、政务服务、信息安全和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的“量”“质”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助于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且更有助于推动全市公共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强化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一是开发数据资源利用体系,构建智慧产业链和生态圈。利用智能中枢建设专项计划,有效赋能全市各领域、各层级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发展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类型企业开发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业务技术,推动数字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和高品质化方向发展。构建数据作为市场要素资源和公共资产创新应用的供给机制,维护数字记忆、挖掘数据价值,鼓励民众、企业、专家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促进城市成为更有价值、有意义、有温度的精神家园。二是在产业数字化中融入“巴渝人文”特色。出台免税、孵化、免租等多种形式的产业数字化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创新基金,孵化渝都特色智能产业创意中心。以重庆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主题资源开发为主线,对企业智能化过程中融入文化特色的产品、品牌给予奖励、补贴,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智慧+文化”的数字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推动公共服务设施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推广使用采集型、交互型、终端型以及实时型的可视化信息技术,将医保卡、城市公交一卡通、银行卡等与智能手机终端应用统一链接、整合,在推进公共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垃圾分类等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增加人文关怀,建设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完善智能政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一是有效运用智能技术,扩大公共服务宣传广度。通过电视、短信、广播、政务微博等手段向社会定期发布学习强国、智能政务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等平台的公共服务内容,并使用贴近民众生活的语言积极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举措、推进程度。二是加强政社关系互动,促进智能政务共建共享。在智能政务的服务平台中,健全用户留言机制,接入或建立居民讨论、评论、评价的链接和板块,简化使用界面,打造符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互动沟通平台,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性、便民性、通俗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三是增强数字政府治理意识,促进决策智慧化和服务精细化。政府公务人员要全面准确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特征、关键影响因素、发展态势和规律,树立用数据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理念,对于智能政务后台获取的数据,及时形成分析报告,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推进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重庆云平台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跨行政层级、跨行业部门和跨社会系统的多方利益联盟,实施全市范围数据资源的全生命期、全流程、全要素综合集成管理,促进政府决策的智慧化、科学化和政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

加快数据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增强协同治理能力。一是推进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严格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安全可靠。推进政务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最新形势修订完善,建立严格的公共信息安全体系、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甄别、泄露补救机制,实施信息安全全民普及和教育推广活动,构建“信用重庆”、透明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民众安全感。二是搭建多级联动、纵横畅通的协同机制,提升智慧惠民服务的区域一体化水平。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市智慧城市推进情况,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补齐管理和服务短板。加强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互动,构建智慧城市协同推进建设平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为契机,发展智慧城市群,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其毗邻经济合作带的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均等化、普惠化。三是构建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工作协同平台,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以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培育为依托,增强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痕迹追踪,建立城乡居民健康信息大数据库,全面、精准、科学掌握社区公共安全风险动态,实现跨城乡、跨地域、跨行业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