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的西南门户,广西地理位置优越,东邻粤港澳、南向东南亚,凭借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而如今,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广西这片最美山水犹如注入了数字活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东盟等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数字经济时代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数字山水画卷。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峰会上,数字广西面向“十四五”建设的广西政府智能体正式发布,标志着数字广西建设迈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奏响了广西数字经济建设的最强音。
政府智能体赋予数字政府新内涵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各地你追我赶建设数字政府的浪潮中,广西是一支“生力军”,正在加速奔跑。
早在2018年,广西就发布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大力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并且取得显著效果。据悉,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成之后,实现一云承载、一池共享、一体安全、一网通达,极大推动了一事通办,并联审批系统让审批时限压缩75%、申报材料减少26%、填报表单减少60%,让政府服务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随着广西政府智能体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广西在政府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到智能化升级新阶段。政府智能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速推动数字政府的建设,做好数字经济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政务业务迈向智能化、高效化,更好地支撑起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城市、数字乡村等建设,为广西数字经济长期发展构筑基础。
当最美山水遇上智能体,广西绽放数字之美
事实上,在新基建的大背景和推动作用下,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加速在政务各个场景实现落地,让数字政府具备了充足条件建设新型数字政府信息架构,逐步实现从数字化转型进入到智能升级阶段。
以广西为例,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明确为广西数字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广西省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建广西数字政府智能体,最终形成1个架构、2个生态、3类使能和4层智能的一体化智能协同服务和治理体系。所谓智能体,即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构建一个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开放的智能系统,它犹如为数字政府构建一个可感知、可进化、会思考、能执行的“得力助手”。
具体来看,通过政府智能体,广西省希望让AI融入到全受众、全流程、全空间,实现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重构政府服务体验,提升流程效率,使能模式创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让政府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促进数据流通与创新,建立开放的政府服务生态体系,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最终实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公共服务智能化”以及构建“智慧监管新体系”。
以广西自治区政务一体化平台为例,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建设中,基于华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了全区64个业务系统对接、100个区直单位数据服务目录对接和913个事项数据梳理,成为全国首个内容最全的升级政务大数据平台,位列2019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第一名,为数字政府智能化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又如,在广西钦州东盟信息港副中心,华为与钦州共建钦州市华为云基地,承载数字城管、教育云、警务云等全市约60个单位共111个业务系统,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行政许可、社会服务等智慧化应用效率提升80%。
随着在数字政府领域建设不断加码,加上自身历史包袱少,广西数字政府逐渐具备了后发优势,不仅成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的突出代表,还为广西数字经济步入快车道提供强劲引擎。
奏响数字广西最强音
与其他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广西在经济上并不算领先者,GDP占比较低。也正因为这样,广西在数字经济上不存在过重的历史包袱,拥有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和潜力。
因此,除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之外,广西数字经济规模也稳步提升,全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1.2万家。此外,广西还从多个层面不断推动数字广西建设,为数字经济奏响最强音。
当最美山水遇上智能体,广西绽放数字之美
首先,在政策层面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广西今年提出重点推进5个数字经济示范区、10大数字经济产业园、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形成1000亿元的新产值;并且《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规划也在加紧编制,为新一轮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其次,引入华为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带动数字产业生态的构建。具体来看,广西通过与华为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将实体经济产业链导入到广西,极大促进了广西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例如,南宁富士康已经成为广西网通产品生产基地暨广西工业互联网产业林的重要力量;又如,加大新兴产业导入与合作,不仅构建起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等,逐步让广西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高地;再如,数广宝德在广西已经实现了鲲鹏服务器量产,下一步将发展云桌面、云主机、云计算等产品和方案,为整个广西的数字经济建设提供稳固支撑。
第三,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例如在公路方面,基于鲲鹏(昇腾)底座,服务全区三分之二、近4000公里高速公路的高效可靠自由流收费,提升15%通行效率。
从广西在全国,智能体正在开花结果
在今年9月举办的华为全联接2020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政企智能升级参考架构:智能体。之后,华为与深圳、成都、南昌、福州、长春、广西等多个省市共建智能体。
华为智能体之所以在全国多地开花结果,获得多个省市的青睐,核心原因在于这是业界首次针对政企升级提出的系统化参考架构。一个城市拥有了城市智能体,相当于具备城市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可以基于智能体打造属于自身的智能方案,真正支撑起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城市通过智能体能够推动ICT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行业结合,实现新基建成果的融合应用与转化;还能驱动数字生态各种伙伴,共同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引擎,各个地方都在加大数字经济的建设力度。在数字经济中,政企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迭代的过程,有了智能体作为政企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政企数字化之路犹如了导航标,在数字世界中不断披荆斩棘、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