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来源:安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20-12-08

安庆市大观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努力打造办事环节最简、审批流程最优、办结时间最短、服务效率最高、跑动次数最少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更优的便民服务,更实的营商环境,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7×24小时不打烊 政务服务多方式

为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向纵深推进,大观区全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一窗改革。全区49个为民服务中心全部挂牌,400多台电脑进行了两网融合,政务服务实现了一门通达、一网通办。对照国家标准,我们同源发布、同步更新了全区各级部门5000多办事服务指南,做到事事有指南、件件有依据。

2020年,不打烊政务服务落地开花。区政府投入300多万元,为全区乡两级办事大厅配置了自助服务终端、样板评价器高拍仪等现代设备,同时配置了大观区政务服务7×24小时服务地图,64个事项可以在自助设备办理,线下着力打造不打烊政务服务大厅,群众从窗口办向自助办、智慧办转变;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安徽政务网和皖事通APP,4000多个事项集成到安徽政务服务网大观分厅,群众办事从现场务向指尖办、掌上办转变。

为了精准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让办事人迅速找到最便捷的办事渠道,大观区政务服务中心可支持多项事项办理:公积金方面,可提供公积金缴存证明、余额对账查询、提取查询、贷款查询业务;公安服务方面,提供临时身份证证明打印服务;人社服务方面,提供社会保险证明生成、个人社保缴存证明(出具);医保方面,医保待遇查询、个人医疗保险证明(出具);不动产服务方面,不动产登记信息证明(出具);住建服务方面,提供网签备案证明打印(存量房),以及单位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生育津贴查询和养老待遇发放明细查询事项办理。

另外,大观区政务服务地图运行中时,会累积办件量,根据办事路径轨迹、热点事项、办事评价、办事习惯等信息,对此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发现服务短板,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服务需求,打破了政务服务固有模式,更加贴近群众。

标准化建设再提升 赋能功能更贴心

今年,大观区政务标准化建设管理提升,成立了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管理办法,出台了《大观区政务中心服务规范汇编》等制度规范和《大观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规范》。在推进“一门、一次、一网”改革的基础上,对各级办事大厅的窗口进行改革,区级大厅“企业服务”、“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便民服务”、“公安户政”等五个窗口区域,乡村各级为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也基本实现全科受理、综合办理和一窗办结。同时各地都配置了线婴室、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设施设备。

今年该区依托皖事通APP,建设“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丰富“安康码”功能和应用,实现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推行“安康码+消费”模式,在两批次的大观区消费升级活动中,各商业网点核验消费券16055张,直接提升消费570万元,间接拉动消费2000多万元,“安康码+消费”的模式得到了市场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对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显示屏和叫号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安康码取号功能,100多个事项融入安康码叫号系统;全区各级服务大厅、各级各类学校、厂矿园区基本实现了安康码+防疫、安康码+考勤、安康码+通行、安康码+医疗等应用场景。截止目前,全区安康码申领数达到近20万、核验数208万,亮码数528万。

另外,该区大力开展皖事通五进活动,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医院同步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区共同努力上,皖事通注册量从4.4万人提升到10.5万人,活跃度从41万提升到140万。皖事通大观分厅2019年开通以来,区纪委、区数据局、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集中上海卓繁信息、安庆众合网络信息等公司技术力量,共同开发上架了“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观E(易)分”、“普惠金融超市”、“中介服务超市”、“安康码+消费券”等11个便民应用。其中仅观E(易)分应用使用量达41757人,目前在安庆分厅县市区开发的应用里位居第一名。皖事通个人注册、挪车码、教育缴费深受好评,推出大观中介超市等11项区级应用,排名全市第一。

一站式服务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2020年,合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专门设立营商安商奖,对安商亲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表彰奖励;成立企业代办服务中心,在服务大厅设立代办专区、设置4个服务窗口,为项目落地和建设审批提供首问领办、无偿代办、全程帮办的“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该中心设置企业开办窗口,公司注册业务做到了半天之内办结、公章刻制免费、营业执照邮寄到家等,2020年新注册各类企业3000家。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共同开展各类项目并联审批工作,2018年以来共关联审批项目100多个,其中2020年召开并联审批会9次,并联审查23个项目。

该区在大力开展放管服和四送一服活动中,推进简政放权和减证便民,推行皖事通电子证照,在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间、减成本等五个方面下功夫,目前已经归集电子印章300多个,电子材料库8000多项、电子云签调用2万次,群众平均办事时间从7天下降到2天以内,平均提供材料从5.6份下降到2份以内。(记者汪秀兵 通讯员项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