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城市进入新加速发展期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0-12-10

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2020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第10个年头。在今天举行的2020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式上,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年十件事”正式发布。从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多个方面梳理了过去十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卓著成果。
    开幕式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发布了《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这也是中心连续第七年发布本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评估指标体系包含39个指标,54项子维度。数据具有强时效性,基本为2020年当年数据。
    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09.77,较去年提高3.91,七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来看,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依次为2020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前三名,郊区中排名前三名的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从一级指标的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三名为虹口区、黄浦区和普陀区;智慧应用指数排名前三名为徐汇区、浦东新区和黄浦区;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前三名的为浦东新区、徐汇区和普陀区。综合各项指标排名,金山区、青浦区进步最快。
    报告显示 ,上海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民生服务加快落地。“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达到2341个,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一网统管”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处置系统,接入多个领域专题应用,努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新生代互联网经济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初步构建起“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率先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试点应用;大数据产业形成集聚,吸引龙头企业、培育本土独角兽,推进面向云端的开源开发平台和公共社区建设。紧扣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需求转变,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今年1-9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逆势增长8.4%。
    生活服务领域,全市37家市级医院之间率先实现包括35项医学检验项目、9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等医学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并逐步向区级公立医疗机构扩展,有效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智慧养老日益普及,建成了面向老年人、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全市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集成了8大类3000家养老服务机构和200多个养老顾问点的综合服务信息。
    上海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14万个、室内小站超4.98万个,实现5G城市全覆盖。枢纽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互联网国际和省际出口宽带分别达3.5T和16T。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已经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的优势特征。11月18日,上海从全球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就是对上海建设成果的最好肯定。
    “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人才辈出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简称评选活动)颁奖仪式。自8月份启动以来,共有800余名创新先锋、技术能手报名参加了“智慧工匠”选树活动,102名行业翘楚报名参加了“领军先锋”评选活动。共有20位候选人进入决赛,其中10人荣获“智慧工匠”称号,领军先锋方面,共有19位候选人进入决赛,其中10人荣获“领军先锋”称号。组委会将在获奖者中择优向上海市总工会申报“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智慧城市体验周以“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城市”为主题。未来一周,体验周将紧扣“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城市”这一主题,举办一系列重点活动。12月9日的数字化转型主题思想汇活动邀请了资深专家作主题讲座,分享数字化转型相关思考和实践案例。“十年磨一剑、智享一座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巡展,聚焦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领域,以多媒体互动形式,在活动周重要活动现场以及市政府、部分区进行集中展示,选取的案例均为2020年颇具上海特色的最新应用成果。
    虹口、普陀、金山、长宁、宝山等区将在体验周期间举办“直播带城”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各区特色建设成果的进行集中展示。而以2020上海智慧城市合作大会为首的智慧上海系列谈活动则将聚焦工业制造、教育科研、新零售等多个领域,组织开展一系列论坛和主题研讨会。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年十事”
    一、建立完善统筹机制,构建上海智慧城市顶层架构
    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三、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
    四、紧扣后疫情时代主题,在线新经济成为创新发展新动力
    五、智慧城市“以评促建”成效显著,各区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主战场
    六、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全国“双千兆宽带第一城”
    七、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不断深化,形成“五位一体”的大数据发展格局
    八、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搭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生态
    九、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形成“智慧长三角”共建机制
    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上海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十年磨一剑” 上海智慧城市进入新加速发展期 (东方网记者解敏)


      用“十年磨一剑”来描述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最适合不过。2010年,上海凝聚全市共识,正式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并加以推进。十年后,上海的智慧城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赢得国际普遍认可——在权威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评选环节中,上海今年从35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权威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昨天,一年一度的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启动,开幕式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和事实,为我们更好地从上海智慧城市演进轨迹中洞悉未来趋势提供了线索。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这“十年磨一剑”的积累,也为未来进一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量变,也有质变

今年,上海固网宽带平均下载速率达到每秒50.32兆,在全国率先突破50兆大关。事实上,受益于光纤、5G等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上海固网、移动宽带全都具备1000兆的普遍接入能力,由此,上海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双千兆宽带第一城”。

这组数据来自昨天公布的《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过去几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基于同一个方法论,持续对上海智慧城市开展评估。根据《报告》,2020年,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指数为109.77,较2015年提高12.86。这五年累积的增长中,80%发生在最近三年,显示出上海智慧城市正在进入一个新加速发展期。

《报告》对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梳理——2016年,上海家庭平均下载速率为每秒11.3兆,五年后提升约5倍;2015年,全市联网、被纳入在线停车平台的公共停车场仅500个,今年已增加到4200个;产业方面,虽受疫情影响,今年上海信息服务业收入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五年增幅达七成,可以说,智慧城市正与经济社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过去五年中,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还有许多“首创性探索”,发生一些无法纵向比较的质变,从而使得《报告》需要不断为此增添新的章节。比如,作为新出现的新一代智慧基础设施,全市目前已形成消防、烟感、门磁、垃圾满溢等数十种、超过80万个感知终端;在产业领域,全市有300多家大型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已建成近百个;在政务服务方面,全市归集入库的电子证照超过1.2亿张,平均每天帮助60多万人次实现“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十年磨剑”站上新台阶

如果说上述《报告》带领人们从微观入手感知智慧城市不断前行的脚步,那么,昨天公布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年十事”,则从更宏观层面,对“十年磨一剑”背后的战略布局进行梳理。

入选“十年十事”之首的,是上海不断完善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实践。2010年以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三级跳”,从以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主的“1.0”,到规模建设单一功能应用系统的“2.0”,再到全面推动应用融合创新的“3.0”。

作为直接推动上海拿下今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功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十年十事”评选中位列二、三位。目前“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达2900多个,80%以上具备“全程网办”,也就是“一次都不跑”的能力;迄今,“一网通办”累计办件超过8800万件。而作为“一网统管”依托的上海城运中心,已整合30多个部门的100多个管理系统,上线了“防汛应急”“客流监测”“套牌车核查”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程”的目标。总体来看,“两张网”建设从无到有、快速演进,已成为上海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的“牛鼻子”。

十年智慧城市,实际上在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十年磨剑”后的上海,目前的确已具备了进一步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从智慧城市到数字化转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切换。”市信息服务业协会秘书长陆雷表示,为了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凸显自身核心优势,上海必须作出新的战略思考。“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究竟如何打造,相信不久后就会有更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