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驱动,瑞安局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
今年,瑞安局正式启动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该局制定了《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息化建设规划(2020—2022年)》,将通过科学规划实现“1115”(“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五应用”)全面突破,努力实现“数治自然资源”。
一是形成“数据底板”,实现数读自然资源。全面汇聚、整合、联通自然资源各类数据及相关部门数据,确立数据之间的动态联系,形成标准化、精细化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目前该局“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已融合了现状、规划、管理、社会经济等4大类共646万条数据,并实现全动态更新,规划调整和现状变更成果可一天内更新、审批类成果实时更新。同时,通过构建“资源码”实现覆盖“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资源全对象赋码关联与管理,贯穿“调、规、批、征、供、用、建、验、登”全生命周期。
二是打造“最强大脑”,实现数治自然资源。推进自然资源核心数据的分布式归集和闭环管理,减少数据跑趟。通过赋能“数据+共享”,横向为其他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纵向为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提供资源共享交换。通过推进“数据+服务”,共实现了160.3万次数据调用和共享,助力“最多跑一次”。通过统筹“业务+底图”,已形成“规划一张图”、“用地一张图”、“减灾防灾一张图”、“不动产一张图”等资源底图,辅助建设“城市大脑”底座。
三是筑牢“安全平台”,实现数撑自然资源。采用多路并行的备份方式,比如双机热备、在线备份、离线备份、异地灾备等,极大降低数据丢失和防篡改风险。初步建立 “主动防御、告警和阻断”的网络安全和动态感知监管体系,今年成功防御2万余次的病毒攻击,监测并防御网络入侵100多次。收拢数据使用权限,统一数据使用规范、统一数据申请途径,数据使用一律增加数据水印、加密,做到留痕可查,确保数据安全。
四是完善“五大体系”,实现数智自然资源。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政务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向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服务、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等重点工作倾斜,为信息公开、审批管理、综合办公、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建设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拓宽灾害数据获取渠道,完善灾害信息服务机制,实现对灾害防治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撑。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决策分析体系。从数据中心、电子政务、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不动产登记、空间规划、社会经济、历史演变等八大专题入手,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实时分析全市自然资源分布、资源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强度、用地效益等情况,推进数据深度挖掘、辅助分析功能。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省级和市级相关应用系统,适当完善局内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业务支撑,全面满足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国土调查、海洋调查等业务需要。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监督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管控三维数字化系统,实现对土地、矿产、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开发利用监管、耕地保护监管、生态修复监管、执法监察提供信息化支撑。(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