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东北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2月7日在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规划要点

  “十五”时期,全省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和衷共济图振兴,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0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5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62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9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2005年粮食总产72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490万亩,比上年增长44.6%;粮牧“主辅换位”扎实推进,在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情况下,畜牧业产值实现46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0%,进入全国畜牧业大省行列;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1.6%。工业调整改造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6.3亿元,利税146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35.9%;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开局良好,东部煤电化基地顺利启动;六大产业基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以上。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0%,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2%,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0%。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又有9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重点企业剥离不良贷款308亿元,省属107所企办中小学校移交工作基本结束,大中型企业的506个辅业单位与主体分离。农村税费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基本解决。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四个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形成了一城、两园、五个中心、百家以上单位竞相参与的科技合作大格局。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对俄进出口额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5%,继续保持全国对俄进出口第一大省地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9.2%。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加快,2005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H5亚型禽流感疫苗获一等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一批科技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有10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神舟六号”飞船的研制,并提供配套服务。在97.0%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城乡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取得新的进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3个市(地)疾病防治控制体系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扎实推进。文化、体育、人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我省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的历史性跨越。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食品药品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安全生产事故下降,群众上访案件减少,保持了全省社会稳定。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3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2%和10.7%。群众购买力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新增就业6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2%,低于控制指标1.08个百分点。城镇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基本完成,172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向失业保险并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532个贫困村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28万人实现脱贫,完成了1392个村屯、82万人饮水解困任务。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诸多重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局面。这期间我们成功阻击了“非典”的侵袭,确保了无一例感染的目标。在周边地区疫情突发、威胁严重的情况下,有效防止了“禽流感”的发生。特别是面对松花江水体污染这一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果断决策,沉着应对,连续组织了哈尔滨、佳木斯和抚远三个战役,取得了防控松花江水体污染的全面胜利,凝聚了人心,赢得了群众,充分显示了全省各级政府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突出展现了全省人民在危急关头,精诚团结、顾全大局、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

  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依法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中央及外埠驻省单位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向驻我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全省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和支持我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及所有海内外朋友,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经营管理机制不活,没有完全摆脱困境。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二是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较多。融资困难、运力紧张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一些企业管理粗放,单位消耗较高,部分工业行业、企业效益下滑。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就业压力大,保障能力弱。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重大社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基础脆弱,特别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还相当严峻。四是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优良。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漠,办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以权谋私、弄权勒卡等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企业和社会信用度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在“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保护资源环境,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0%以上,到2010年力争达到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民计得到较大幅度改善。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和谐龙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五个重点”:

  坚持“一个统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根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速度,这是我们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做好“提速增效”这篇大文章,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二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一条主线。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局经济的拉动作用弱,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必须强化这些薄弱环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中心环节。我省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较多,经济外向度较低,改革开放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五是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弱势群体比重较大,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6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0%以上。在工作安排上,重点向建设新农村倾斜,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倾斜,向扩大投资和消费倾斜,向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倾斜,向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倾斜,向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倾斜。(一)强化“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在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地区,进行“百乡千村”试点,中心城市郊区、旅游外贸比较发达地区、农垦森工所在地区、地方林区、矿区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要率先在建设新农村上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种植业标准化达到1.2亿亩。调整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积极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巩固和提高绿色食品大省地位。继续推进粮牧“主辅换位”,大力实施奶业振兴和肉牛发展计划,加快建设滨州沿线奶牛带、中部农区生猪带和东部肉牛产业带,规模化养殖业比重达到65.0%。大力扶持和发展饲料加工业,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饲草生产体系。着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突出做好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和产业安全。今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42.0%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要发展到1500个,带动基地6000万亩。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业,尽快改变我省大量原粮出省局面。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岗前培训、用工对接、权益保护三个关键环节,转移劳动力450万人,人均创收88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和24.0%。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两江一湖”干流沿岸大型灌区工程,把三江平原建成全国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基地。突出抓好西部旱区水源、节水灌溉和东部地区除涝工程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万亩。加强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土壤肥力建设,全面提升地力。大力加强农机化建设,新组建标准化农机作业合作社200个。完成1万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使目前尚未通车中的13个乡、180个行政村当年通车,46个乡、500个村屯实现沥青、水泥路面连接。积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使1600个村屯、80万人喝上合格安全的自来水。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力争两年内完成600个村的整村脱贫任务。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试点,搞好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113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实行“一费制”管理,在对贫困家庭的学生继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两年内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期工程,覆盖2/3农村中小学;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注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乡镇文化站。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由14个县扩大到33个县,用两年时间彻底改造乡镇卫生院危房。加大敬老院调整改造力度,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坚持走优势产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基础产业稳县、非公经济活县的发展路子。继续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支持强县加快发展,确保十弱县今年实现脱困目标。加强村镇规划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载体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搞好“三项改革”,完善“四项制度”。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中介机构等新型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4800个,辐射农户15.0%以上。

  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工作机构、力量组织、经费投入上予以保障。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调整改造,提高产业层次。

  大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在财税、金融、技术、人才、政府采购等方面,制订系统配套的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引导示范作用,积极推进“政产学研金介”结合,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平台,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和重点实验室50家,加快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制、年产600万吨煤矿智能化采掘设备开发等50个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

  继续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产业、技术、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和优化工业整体素质,增强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一重集团主体改造、东北轻合金超大规格铝板带材等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石化产业,积极推进大庆120万吨乙烯、75万吨聚丙烯扩建等项目,加大原油、天然气勘探力度,加快天然气工业化、本地化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实施以化补油、以气补油战略,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切实加强能源基础产业,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全面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抓好双鸭山鲁能煤电化一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双鸭山电厂三期、鹤岗电厂二期、七台河电厂二期、佳木斯电厂六期等扩建项目,推进鹤—群—方等大型输变电工程,尽快形成煤转电、煤转气、煤转油、煤转化和综合开发的产业格局。着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继续推进“北药”开发,全力抓好哈药集团生物工程药品、禽流感疫苗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优势医药企业和名牌产品。努力振兴食品工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由粮食大省、畜牧大省发展为食品工业大省,开工建设大庆日月星大豆高新技术园区,不断扩大农垦九三油脂大豆深加工等产业规模。积极发展森林工业,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搞好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调整林业结构,积极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和木材深加工,加快建设大兴安岭20万吨高中密度板生产线等项目。力争六大产业基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00亿元。

  加快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按照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的要求,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15个启动区基础设施和190个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增加值150亿元,使其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继续完善规划,创新区域协调、资源共享和政府服务机制,加大招商力度,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并优先扶持区域内的各类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加快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发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努力提高优势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积极承接有利于促进我省工业发展的国内外产业转移,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密切产业联系,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的航空、汽车零部件园区和机电工业园区为集聚平台,继续搞好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设备等配套协作体系建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抓好精深加工类、龙头配套类、节约循环类等30个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

  (三)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继续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平安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抓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哈大客运专线、哈尔滨磨盘山供水工程、鹤岗鸟山煤矿、齐齐哈尔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煤矿安全改造、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等200个大项目建设。争取“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国家投资,支持中央大型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省内企业的技改投资,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民资。项目建设坚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对接,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企业实力相适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投资质量和效益。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不断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扩大旅游经济规模。结合筹办2009年世界大冬会,改造亚布力等大型滑雪场,将其建成国际滑雪胜地。增加冰雪节、滑雪节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努力在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发展冬季旅游服装、运动雪具、造雪机械等旅游装备产业,巩固和提高我省冰雪旅游大省的地位。加强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产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围绕“中国俄罗斯年”等活动,大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出入境旅游市场。围绕构建夏季“清凉世界”,努力打造五大连池疗养度假游、兴凯湖界湖游、伊春森林游、大庆温泉游、扎龙鹤乡游、北极村生态游等夏季旅游精品,整合推出新的休闲避暑旅游线路。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要达到90万人次,创汇3.9亿美元;国内旅游者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外汇收入和国内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5.0%和20.0%以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和引进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哈尔滨、大庆等10个物流园区和15个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构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改造提高商贸连锁、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和规范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办好专业展会和其它不定期展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500家农家店。加大对农村消费的信贷支持,鼓励农用机械、村民住房、家用电器等中高档耐用消费品等大宗消费。落实有关消费政策,培育拓展经济型轿车、商品房、文化、教育、旅游、健身等消费热点。

  (五)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步伐,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认真做好财税工作。继续推进财源建设,完善财政激励政策,特别要加大“三奖一补”投入力度,增强财政实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公共事业的保障力度。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产、风险投资及其它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管理,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

  切实加强金融工作。进一步疏通银企信息渠道,加强银企对接,形成新型银企关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企业增信行动计划”,严厉打击恶意拖欠银行贷款和各种金融犯罪,督促企业提高信用等级,兑现还贷承诺,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处置不良资产。切实用好管好国家开发性金融贷款,并借鉴其选项目建平台的做法,努力扩大重点项目融资。进一步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全省担保公司担保金由目前的10亿元增加到25亿元。努力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扭转贷款低速增长局面。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支持其进行二次增资扩股,争取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多数县的农村信用社建成县级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抓住邮政储蓄制度改革之机,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保险试点。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做大做强,逐步扩展服务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积极吸引外埠、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到我省开展业务。加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民间融资。建立金融机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业绩好的给予奖励。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体制保障。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继续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深入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为其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形成一批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非公有制大型龙头企业。依托专业园区、优势资源,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集群化发展。今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要达到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130户增加到200户。

  不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力争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完成既定的三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大力推进政策性破产工作,确保完成20户以上。全部完成省属企业的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工作。实施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发挥企业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大力推进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突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办法,建立退出转移支付范围的奖励机制,逐步实施全省县(市)财政由省直接管理的办法,扩大省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确保稳定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规范、搞活、发展事业单位,提高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公益服务质量,逐步构建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特别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好科研事业单位改革。

  (七)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积极推进对俄66个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项目建设,争取年内10个以上项目正式开工。加快赤塔60万吨纸浆项目的建设。加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四个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尽快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贸实体,大幅度增加地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争取配额指标,保证对俄合作中的木材、矿产、石油等能源原材料项目的实施。承办好“中国俄罗斯年”相关活动。继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拓展绥—波、东—波互市贸易区功能,争取尽早开工建设黑河黑龙江大桥、洛古河大桥、东北东部地区铁路黑龙江段。充分发挥口岸城市作用,全力打造沿边经济带。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扩大日、韩、东南亚和香港等传统市场,加强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开拓欧美、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的经贸格局。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贸易结构,努力打造品牌,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哈航集团、哈电站集团等企业跨国采购合作。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电子信息、航空交通、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加工贸易,发展一批实力较强的外贸加工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合理利用境外资源,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带动优势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六大产业基地、东部煤电化基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等实施产业招商、行业招商和品牌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质量。办好第17届哈洽会等重大展会。注重引进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组织好以企业为主体的赴美国、欧盟及香港等地的招商活动,吸引境外知名企业投资我省重点产业。继续加大国内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省际间区域合作。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市县招商引资的奖励资金由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完善和推行行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标准,切实抓好降低消耗工作。重点组织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余热利用和热电联产等一批节能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率提高到42.0%,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能源消耗下降5.0%。大力推广节地、节能型建筑,公共建筑和新建城镇住宅全部执行节能50.0%的标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回收率。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积极的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抓好节约降耗、减量排放和资源再生利用。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链建设,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切实搞好大庆石化资源、七台河煤炭资源、伊春林木资源循环开发利用试点,抓好牡丹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积极推进大庆、伊春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谋划和建设七台河宝泰隆煤电化一体、鹤岗煤层气、粉煤灰和煤矸石开发利用等重点项目。

  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抓好松花江水体污染后续影响的评估和论证,有效控制流域排污总量,加强流域水环境监管,保证沿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加快启动松花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和废水排放治理工程,工业废水、粉尘、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实现95.0%、90.0%、95.0%。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积极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大中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率。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加快生态省建设,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草原丰育步伐,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抓紧盐碱地和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重点控制土壤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环境状况预测、监测和预报系统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

  (九)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各项社会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出成效。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继续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组织好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农产品优质高产与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与医药、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技术等6大科技专项规划的实施,启动30个重大科技自主创新项目。以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通过技术指导、创业孵化和基地示范,吸引有实力的科技企业落户。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增长26.0%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维护创新主体的权益。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建立稳定、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特别要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层创新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营造人才聚集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进程。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加强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大适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8万人、高级专门人才4万人。抓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积极实施“1115”教育工程。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乡村力度。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医院管理,切实规范医疗、用药行为,严厉打击收“红包”、吃“回扣”、“开单提成”,以及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行为。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继续推进“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繁荣和规范文化市场。大力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以冰雪体育长廊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壮大独具特色的冰雪体育。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努力办好2006年全国特奥会和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积极做好承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诚信龙江”建设活动,塑造黑龙江人的新形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腐朽没落思想,提高城乡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准。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完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气象、史志、档案、防震减灾、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做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以及再就业援助行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的稳定性。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今年要新增就业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万人。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镇社保试点成果,强化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并轨人员后续服务,继续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由目前的65元提高到70元。总结绥化市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经验,下半年在全省推开。抓好城镇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0%、10.0%、14.0%,确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加强和改善社会救助工作,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和救灾解困措施。

  深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创建“平安龙江”为主线,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机制,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治安排查和综合整治力度,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加快构建公共应急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做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投入,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城乡消防、危化产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严格安全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现象,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普遍提高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

  认真抓好信访工作。贯彻和落实《信访条例》,加快建立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综合治理上访秩序,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切实抓好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大力整顿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建设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整顿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切实保证产品质量,有效遏制价格上涨。

  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大中城市功能,加快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排水、交通通讯、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大力推广廉租房,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兴建农民工公寓。认真抓好旧城改造,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基本消灭城市棚户区、城中村。继续强化煤城沉陷区治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适当提高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补贴和补助标准,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经济补助和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设立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资金。落实国家关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的各项政策。加大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全部兑现县(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津贴补贴。引导和督促各类生产经营企业不断提高从业者的工资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改革攻坚和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规范政府职能定位,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今年要做好省直29个部门、195户企业的脱钩转制工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机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二要增强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拓宽决策思路,优化决策方式。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利益、公共安全等问题的决策方面,要由政府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请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起调研论证,提出若干方案和政策建议,然后由政府选择、审核和批准,改变政府及其部门自己调研论证,自己提出方案政策,自己审批,自己执行的传统做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民建议征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积极落实人大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畅通民主渠道,自觉接受监督。

  三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从基层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依照《黑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所确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及时、全面、准确、真实地向社会公布政府信息,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在土地使用、工程承包、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方面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制。

  四要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行与完善集中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行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进一步清理和调整行政执法主体,大幅度减少行政机关委托事业单位执法行为,逐步消除行政职能体外循环现象。

  五要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埋头苦干,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认真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严肃党纪政纪。

  六要继续改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坚决消除“分散主义”。要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克服“衙门作风”。要强化诚信意识,坚决反对“言而无信”。认真解决好上下梗阻、左右掣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切实把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把审批、执法、检查等重要岗位作为监督的重点,对那些刁难设卡、以权谋私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惩不贷。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神圣而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创我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