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我们该怎么做?武汉市委书记苗圩"有话说"
来源:汉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杨文平 陈丹 通讯员朱素芳 张新 实习生包玲)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战略。昨日召开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除推广江汉区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做法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苗圩还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出看法。

   ●不会使用计算机领导干部“打折扣”今后,如果领导干部不会使用计算机,在工作考核上就可能被“打折扣”。苗圩指出,“一把手”必须率先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

  目前,我市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贯通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和相关部门的政务网络平台上,已形成统一的“市—区—街—社区”四级网络体系。全市91个局级单位、869个社区和224个乡镇,全市13个区、2个开发区、12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645个区属委办局,都连上了政务网平台。

  去年,全市13个区和2个开发区的行政审批信息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可提供网上受理、联办、督办、统计等审批办事功能,并为群众提供审批进程查询、咨询、投诉等互动功能。房地、公安、文化三部门还开展了市、区联网审批。办事效率提高50%%。

  ●政府网站“透明”公众监督最有效

  在去年的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中国武汉”门户网站列省会城市第一。该网站集成了全市112个党政机关政务网站和800多个社会网站的信息,公开了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人事任免等986项政府信息。

  苗圩指出,目前,我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相对滞后,在政府门户网站上,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机密的资料外,其他信息、政策、对事件的处理结果等,都应逐步在网上公布。这是接受公众监督的最有效的办法。

  此前,省内10多个县试点政务公开。其中,某县“收获”不一般:该县编制公开后,很快查出了300多名吃“空额”的公务员;涉农专项经费一公开,有农民反映没拿到该领的钱,一查,发现是村干部把他的2000多元钱领回装进自己口袋里了。

  ●信息管网专人建出租出售供使用

  本来200根电杆可以解决问题,但由于体制分割,竟一共埋了6000多根电秆。苗圩对出现在我市一远城区的怪现象颇有感慨。

  去年,我市决定打破常规,组建武汉市信息管网投资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城市集约化信息管网的投资、建设、经营与管理,以及政府投资项目驻地网的建设与维护。今后,谁要使用,将根据有关部门核定的价格出租或出售。

  在去年启动的武汉新区、王家墩商务区信息化规划中,我市一改以往建设中由各运营商自建管沟、自树线杆的做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搭建三个平台助中小企业信息化

  苗圩透露,2006年,省市将共建信息、设备仪器、软件三个平台,着重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有资料表明,我市的中小企业有95%采用了信息化技术,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也从信息单项应用的信息孤岛阶段进行集成。2005年,我市已开始筹建武汉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1400多家企业3000多种产品的数据库,由主管部门对有关企业的产品供给和需求信息进行确认后在网上发布,进行信息匹配,实现“电子撮合”。同时,平台还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自助建网、即时交易、网络推广和职能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