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高效便捷的法治政府福州模式
来源:金台资讯 更新时间:2021-03-29

近日,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潘东升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参与“依法治省 政府先行——福建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巡礼”系列访谈。访谈中,潘东升副市长以“全方位打造高效便捷的法治政府福州模式”为主题,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速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热点问题,与网友们面对面沟通交流。榕警君梳理出本场访谈的诸多干货内容,与大家分享。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福州市近年来一直持续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治元素”融入了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涌现出一批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福州市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推出许多举措。

颁布全国首部地市级行政服务地方性法规《福州市行政服务条例》,为规范行政服务行为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完成七轮简政放权,累计取消审批事项374项,下放331项,调整合并288项,取消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

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同名称、同类型、同依据、同编码”标准化建设;持续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全市仅保留73个中介服务事项为行政审批必要条件。

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整合设立企业开办、社会事务、经营管理、通关贸易和投资项目5类综合窗口;设立“市政公用服务”窗口,实现供电、供水、供气、广电网络等市政公用报装审批“一站式”服务。市级“最多跑一趟”事项2296个,占比97.86%。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对全市170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

提高行政审批速度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减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行政审批的速度是群众最关注的,也是审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福州在提高行政审批速度上推出如下举措:

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压减至70、60、45个工作日。

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推进企业登记、发票申领、“五险一金”一条龙办理,提供企业开户、注销及变更等9项套餐服务,实现2个小时领取营业执照和印章,1个工作日办结发票申领和“五险一金”登记,跑出了企业开办的“福州速度”。

推出行政审批智能“秒批”服务,推出“运输企业运输建筑垃圾备案”等26个“秒批”事项,做到了全程受理零窗口、审查零人工、领证零上门,便利了企业群众办事。

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费用、零延时”刻章的“福州模式”。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福州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从而实现“宽进严管”,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牵头制定《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填补了国内“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省级地方标准的空白。

推动“信用+监管”模式,运用跨部门“双随机”抽查与信用监管手段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

依托“福州市行政执法业务办公平台”建设,开发全市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平台,提高执法效率。

率先全国建设“市场监管预警平台”,构建9大类风险预警模型,为市场监管和执法提供靶向性、苗头性的智能分析和预警服务。例如福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的成效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评“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行政服务中心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地方,也是政务服务最直接的环节,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上,下一步福州市准备这么做:

01政务下沉“园区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建立“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不出园区。

02缩短时限“高效办”。持续压缩审批时限,即办件比例提升至50%,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特殊环节监管,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03数据赋能“智慧办”。拓展智能“秒批”“秒报”和“辅助”服务,提升报件效率,建设“辅助审批”系统,快速完成审批。

04政务联盟“异地办”。联合深圳等地打造国家级跨省通办联盟,实现与渭南市、定西市东西部“跨省通办”联盟,与莆田、宁德、南平等闽东北地区“跨市通办”联盟,深化本市区域“跨县通办”。

05交易服务“精细办”。扩展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推动全市交通、水利、信息化工程交易应进必进。开展全省政府采购远程评标试点工作,创新推出直开式银行电子保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