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快跑”的石家庄式电子政务
来源:信息化建设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3
   河北省会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东临渤海、西连太行、南接中原、北靠京津。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往来于北京之间的火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地处要津的北国重镇,电子政务建设却一度滞后——直到2003年底,大规模的建设才正式铺开。
两年来,石家庄市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条件,走出了一条独具匠心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后发优势”,既借鉴先进经验,又规避弯路教训,从最紧迫、最能发挥整体效益的项目出发,不断深化应用。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仿佛一个人走路——“紧追慢赶,小步快跑”。

  理顺体制,打好发展基础

  谈起电子政务,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石家庄市信息中心主任范宪林不无感触:“石家庄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1998年,最近两年步伐有所加快,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依托政府办公厅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了较为有力的统一管理机制”。
   源于石家庄市领导对电子政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在前两年政府机构改革时,市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心扩编到15人,并赋予组织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职能。这一机构刚刚确定,市政府领导就对其下达了工作任务:按照四大机关和市直部门统一网络的原则,抓紧制定机关信息化总体规划。规划在当年年底论证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听取汇报并研究了建设资金等重要事项。
   然而,当一切准备就绪,工作枕戈待旦的时候,发现一个关键而又棘手的问题尚未解决——管理体制。
原来,依据历史的沿革,石家庄市的机关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由隶属市计委的市信息中心在负责,因此职能交叉的问题凸显出来。
   石家庄市领导意识到,仅有统一的规划但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划难以落实,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属于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的范畴,不从根本上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质工作很难深入开展。因此,在石家庄市电子政务规划制定完成后,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有关管理调整问题。
   2003年9月,经过多次研究协商,市委、市政府决定根据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具体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的精神,对原隶属市计委的市信息中心和隶属政府办公厅的政务信息中心进行合并,组建新的市信息中心。新的市信息中心隶属于政府办公厅,具体负责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有关应用建设的组织。为了增强信息中心的协调、管理力度,信息中心主任一职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
   新组建的石家庄市信息中心不仅具有规划、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职责,还被赋予了对电子政务项目和资金统筹的权限。每年年初,信息中心提出该年度的建设项目方案,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同时,市财政切块安排资金,资金使用按照批准的建设项目由信息中心“一口统筹”。具体项目由信息中心组织专家制定方案论证通过后,即付诸实施。市财政对报建项目的招投标形式既严格把关,又快速审批。两年后的实践证明,当初的这一调整,对促进全市范围内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的高度重视、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在这三项要素都具备以后,石家庄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
小步快跑,探寻发展之路
   在石家庄的采访过程中,市信息中心范宪林主任多次提到,石家庄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财政资金、公务员观念意识,还是社会信息化总体程度上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份坦诚,石家庄的电子政务建设显得非常低调,不张扬,但在这种“低调”中,却处处体现着一个原则——效益。
   坚持“效益第一,务求实效”是笔者所概括的石家庄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可以从该市“网站集群”项目中得到最好的佐证: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晚,当2003年10月信息中心完成机构合并组建之时,全市60多个部门中仅不到十个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绝大多数还是一片空白。信息中心成立后,很多部门递交来网站建设申请,其预算多则四十多万,少则二十多万,累计起来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面对这种情况,信息中心在考虑石家庄市实际并参考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后,决定采取“网站集群”的办法统一推进政府部门网站建设。也就是说,给所有尚未建立网站的部门统一建设网站,包括统一申请域名、统一提供软件系统和网站制作、统一安排服务器、统一机房管理、统一安全监护,各个部门只需做好本部门的网站需求分析,规划各自的页面风格,并负责平常的信息更新维护。
   从2004年8月中旬开始,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50多个部门利用统一开发的网站集群系统开启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窗口”。另外还新建改建了11个部门的网站。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以部门网站及其应用为基础支撑的网站群基本建成。
   在信息中心的机房,记者看到,16个服务器上运行管理着50多个部门网站,这种做法比各部门独立建设各自网站节省基础软件和核心设备2/3,节约资金至少上千万元。同时,“网站集群”也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益,节约了建设资金和维护管理成本,解决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部门技术力量不足和设备管理维护跟不上的难题。另外,“网站集群”还兼顾了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各部门可以腾出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网站的应用管理、为民服务中去。
   这种坚持“效益第一,务求实效”的建设理念也曾被外界评论为“以项目为中心”,因为它看起来是一个个实际的项目。用一系列的应用项目来串起石家庄的电子政务发展,这正是石家庄市电子政务的具体做法。对此,范宪林主任有他的解释:石家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的不利条件。但这种客观上的不利条件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有助于发挥电子政务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从发达地区开展电子政务所经历的实践中,总结他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尽量地少走弯路。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实践证明最具有实效的项目,选择最成熟的技术。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一点对于石家庄这样一个财政并不宽余的城市来说尤为重要。”
   上文提到网站集群是石家庄选择优先开展的项目之一,除此以外,还有政府系统内部的网络化办公应用项目、市政府门户网站项目。网络化办公系统已经实现了政府公文、各类通知、内部刊物、信息交换的网络化传输,政府系统纸质文件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政府门户网站提供了一个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公众。特别是政府与公众的网上互动应用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议政信箱是整个互动应用板块最突出的应用栏目。广大公众针对城建、环保、房产、人事、教育、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及时采纳处理并给予答复。作为网站集群的总入口,也从整体上展现着石家庄电子政务的综合水平。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大规模启动至今已整整两年,这两年可以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基础的框架,也搭起了一个成熟的平台”。
   范宪林主任对记者表示:“目前市政府和办公厅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提出工作要求和建设任务。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开发应用。2006年,石家庄市准备投入100万资金,上马20多项易用实用的基础性应用项目。同时,一些能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健项目------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要尽快启动。相信再过两年,全市的电子政务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编者按】:
   “到目前为止,来石家庄采访电子政务建设的专业媒体,你们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见到本刊记者后,石家庄市信息中心主任范宪林如是说。这一结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低调”是石家庄市的电子政务建设的一贯风格,两年来他们一直在埋头做事,绝少对外宣传。
   之所以选择“低调”,是因为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石家庄确实还没有太“亮”的看点,有些地方甚至略显粗糙。
沿海发达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在财政资金上也往往比较“阔绰”,能支撑起较大投入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也敢于在一些空白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其信息化建设往往搞得有声有色,比较容易吸引眼球。
   相比之下,石家庄的电子政务属于“居家过日子”型——效益第一,务求实效是一切工作的主导。买东西前先掂量钱包,不求最好,但求最实惠。同时,从发达地区的已有实践中学习“前车之鉴”,防止“后车之覆”。
    这种“小步快跑”的做法值得国内一些情况差不多的城市、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参考借鉴。因为信息化毕竟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运动”,如果人人都搞“大而全”、讲求突破,既不切实际,又没有必要,甚至可能白白搭上很多“学费”。
要知道,发达地区在我国毕竟还只是少数,在电子政务方面舍得一掷千金的豪门更是“四海之大,有几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