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信息化基础 提升信息化水平
黔西南人防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新形势要求下,强化投入、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坚持先易后难,信息化基础得到夯实。人防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应急应战为标准,就需要各项技术都以高标准来建设,投资较大,实施困难。在反复研究,明确了“先易后难”的建设方案。2017年黔西南州建成了第三代军用短波电台,所采用的短波自主选频通信系统无需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只需输入被呼叫台站的台号并发起呼叫,就可以在全频段由电台自主进行探测可用频率,选择最优频率建立短波通信链路,以确保在无其他通信方式联通的情况下实现通信,真正保证短波电台在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事件中发挥短波通信的优势。
2020年黔西南州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顺利推进,同年7月黔西南州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项目设计通过贵州省人防办、国家人防办的审核。2020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在2021年7月14日,成功进行终验。这标志着黔西南已建成由短波、超短波、卫星、5G等通信手段组织的应急通信传输网,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互联互通。
人防基本指挥所作为最难啃的骨头,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并成功将黔西南州人防基本指挥所项目列入黔西南州“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实施。
二、注重技术更新,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信息技术的每次更新迭代都能极大的提升应急支援能力,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最新的技术方案。
黔西南州人防地面指挥中心建设两套卫星通信系统,其中一套卫星固定站,一套卫星便携站。固定站建设在指挥中心楼顶,采用KU-3.7米天线,并配备两套卫星调制解调器,一套加入国家卫星网,一套作为临时应急与便携站互联互通使用。便携站采用KU-1.2米双反全自动天线,对星速度极快,可作为搭建临时指挥所应急使用,实现临时指挥所与固定站之间的通信。
黔西南州人防多网系融合调度系统具有人防专用通信、融合和互联的信息处理功能,系统可将音频、视频、图形进行融合和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协作管理作用,战时起到应急指挥作用的指挥平台,从而提高人防的通信指挥能力。能够接入光缆网(IP承载层)、有线电话网、短波通信、卫星通信、北斗短报文通信、数字集群通信、微波通信、超短波通信、4G/5G通信。可以为指挥人员提供高效、实时的辅助决策,实现与本级机动指挥所的互联互通,与全省人防地面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毁能力,确保实时、安全、保密、不间断地传递地面指挥中心信息,实现人防地面指挥中心通信系统的一体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三、面向平时服务,聚焦战时防空现代化。黔西南州人防地面指挥中心的建成可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达到固定与机动、天基与陆基通信互补,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人防指挥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初步实现黔西南人防系统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
配套建设的5G无线图传通信系统可以实现紧急事件及时处理,同时可作为卫星通信系统的备用通信手段,可将事件现场的音视频信息通过公网实时回传至机动指挥车管理平台,指挥平台通过GIS地图系统,对事发现场资源进行一键式全局布控,并支持预案式、临时式指挥通信。更为实用的六旋翼无人机配置了5G模块、投掷器、喊话器、探照灯、双传感器等相关配件组成。应急支援时可在浓雾地段开启双光融合模式,将可见光画面与热成像画面实时重叠,以高清形式展现灾情。以更为现代化的方式辅助决策,实施救援。
虽然黔西南人防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建成信息化生态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将努力推动黔西南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升级机动指挥所,构建人防基本指挥所、地面指挥中心、机动指挥所“三位一体”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分级立体高清的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可对突发状况高效指挥,全面提升人防应急支援能力。(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