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提升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水平
来源:巴渝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1-09-13

全面提升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水平 坚决守护环境安全底线

9月6日,重庆市“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涪陵举行。
当天上午,来自重庆市19个区县的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人、环境应急管理负责人及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等共60余人先后在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应急指挥中心观摩应急指挥现场调度,在青草背大桥查看风险防范设施,在临港经济区环境应急分中心参观应急物资储备库、环境应急救援队伍队列,在中化涪陵化工磷石膏堆场参观渗滤液处理站,全面了解涪陵区“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进展情况。
在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涪陵区、大渡口区、合川区等区县立足自身情况,进行了“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经验分享。
会议要求,全市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快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对照“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方案要求,举一反三,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区县属地、部门属事责任,全面提升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坚决守护环境安全底线。
涪陵区政府副区长胡涛参加活动。(记者 谭艳华)


新闻延伸
“以案促建”让重庆生态环境应急能力上新台阶
自今年3月启动“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以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定期调度,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区县生态环境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解决了一批问题短板,落实了一批专项措施,完善了一批长效机制,环境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上了新台阶。
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响应易引发污染的突发事件17起(同比下降16起),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2起(同比下降3起),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我市“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
问题查找整治有力。全市共查找短板弱项问题263个,制定整改措施349项,逐一逐项明确了整改责任人、时间表,并坚持备案管理、定期调度。目前,有8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管理,其余问题正按时序推进。
“十项措施”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489个到期预案修订,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优化为“1+7+20+13+N”(即1个市级中心、7个区域分中心、20个跨省流域区县代储中心、13个区县中心、N个区县分散代储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更趋完善。全市累计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53场次,培训人员4000余人,市级开展了2021年渝黔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合演练,13个区县、1200余家环境风险企业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环境应急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编制了《重庆市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11个区县增加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编制。此外,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14个区县通过多种方式补齐监测短板。
制度机制释放活力。目前,我市已形成应急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发环境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警示教育、联防联控、应急物资储备调度等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南阳实践”经验有序推广。今年以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辖区394条河流(河段)干流及其一、二级支流河流(河段)纳入工作范围,各区县结合辖区实际,扎实推进“南阳实践”。其中,合川、荣昌、潼南、秀山等4个区县落实了专项资金,编制了“南阳实践”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