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在昆召开的全国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交流培训活动上获悉,作为全国104个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昆山坚持信息引领,全面推行数字监管,推动全市宅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坚持信息引领理念指导下,我市积极构建“1+8”信息化监管系统,启动建设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库,利用宅基地权属信息管理、现状管理、“一张图”、审批管理、盘活利用、监测监管、多网共享服务、数据管理8个子系统,推动全流程数字监管。同时,积极优化宅基地审批管理体系,依托昆山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政务服务网络,全程嵌入式推动农村宅基地及建房线上受理、联审、联验,实现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一户申领、跨平台同步更新”。今年8月,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率先完成全省首例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颁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保障农村产权交易可信度,推动交易数字化、闭环化。
在此基础上,我市立足各区镇、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房解困”“以房入股”“村集体主导”“村企合作”四大模式,不断盘活闲置宅基地利用成效。其中,淀山湖镇永新村村民以闲置农房入股组建农房合作社,由合作社引入社会公司发展环淀山湖休闲旅游产业,农民按入股协议获得稳定收益,公司通过专业规划统一管理获得长期效益,实现三方共赢。(记者 许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