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1-12-30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政办发〔2021〕3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6日


湖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推进“十四五”时期湖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湖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出台《湖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万物智联”推动湖州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入围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德清县成为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会址并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德清县、长兴县成为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吴兴区获2020年省政府数字经济发展督查激励。

2.特色核心产业实现突破。2020年,全市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4.3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12.1%;培育规上企业354家、上市企业12家,其中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家、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家、全省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3家,形成了地理信息、电子元器件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7.74件/万人,集聚343家创新服务资源,累计引进77个大院名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绿色智造品牌享誉全国。2020年湖州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95.83,排名全省第四,所辖各区县全部进入第一梯队。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6家、上云标杆企业59家,省级工业互联平台26个。诺力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APP应用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天能、吉利长兴和欧诗漫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实现企业上云20362家,铸就“绿色智造名城”金名片。

4.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近30%,成功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培育天畅、超威和美欣达3家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数字生活新服务总指数115.78、位居全省第二。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试点24个,德清县获批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长兴县获评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5.数字化治理走在前列。城市数字大脑实现150余个场景上屏,金融、出行、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不断深化;湖州市和德清县获批全省首个“企业码”综合应用试点。电子政务水平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1840余个市本级事项实现网办、掌办,51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机关内部95%以上非涉密事项实现网办,“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建设成效显著。

6.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布局。全市城域网出口带宽突破4000Gbps,光纤接入用户127.1万户,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速”。建成5G基站4028个,实现湖州中心城区、区县中心城区、重点乡镇及重点公共区域有效覆盖。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全省领先,骨干支撑网络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建成中国联通德清云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8个,已建机架12712个,具备10万台服务器运载能力。

虽然湖州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仅列第七,短板和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数字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新兴领域集聚发展态势尚未形成。二是发展路径特色度低,专业化平台较少,缺乏影响力大、辨识度高的品牌战略。三是数字创新能力不强,双创活力不足,本地化的专业服务机构欠缺、支撑力量不足。四是产业数字化不平衡,新业态发展较慢,传统产业集群、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慢。五是数据应用尚待挖掘,创新要素支撑不足。

(二)面临形势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全球来看,数字技术仍处于群体性技术创新和快速迭代时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球数字产业布局迎来新一轮调整机遇。从全国来看,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部署,数字经济已成为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的重要路径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从区域来看,数字长三角建设深入推进带来区域协同发展新空间;我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有力支撑数字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提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对消除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湖州发展数字经济既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于爬坡过坎、逆水行舟的关键时期。要发挥好数字化改革引领作用,按照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要求,利用好独特区位优势,明确数字经济特色发展路径,引聚更多创新创业资源,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增强产业生态粘性和产业链集聚性,构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使数字经济真正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转型升级主动能、创业创新主阵地、共同富裕主战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四化”协同发展为导向,着力构建数字产业新体系,抢占产业转型新赛道、变革数字治理新模式、集聚数字经济新要素、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建成全国万物智联强市、全国绿色智造名城,为湖州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发展路径

以万物智联为品牌,特色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万物智联强市”建设,加快打造“创新驱动、特色引领、核心多元”的万物智联产业体系,明确差异化、品牌化、集聚化突围路径,提升湖州数字经济品牌辨识度,开启跨越加速度。

以数智赋能为路径,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将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阵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系统推进治理数字化。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总抓手,以数字化方法推进制度重塑、流程再造,破解发展瓶颈与难题,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以产城融合为支撑,推进发展环境生态化。深刻认识城市能级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聚焦“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湖州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开创产城融合新格局。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核心,以共同富裕绿色样本为愿景,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促进城乡资源共享、设施共建、服务均等,赋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跻身全省第二梯队,形成湖州特色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模式。

数字产业量增质优。数字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育若干特色优势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增加值比重保持在8%。

数字转型深入推进。一、二、三产数字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到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创建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00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600亿元。

数字治理提效贯通。数字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惠企便民服务持续升级,公共数据开放、政企数据共享、数据创新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不断强化。到2025年,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公共数据开放率上升至30%,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落实率达到90%。

数字设施加快部署。网络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升级,新一代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支撑有力。到2025年,5G基站数量突破10000个、基本实现网络连片优质覆盖,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超1.5万个。

到2035年,全面进入繁荣成熟的数字经济时代,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全面实现数字化变革,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建成全国万物智联强市,形成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产业数字转型的湖州方案,为实现共同富裕和高水平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1  湖州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主要目标表

序号

类别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备注

1

数字

产业化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1

7**


2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亿元)

745.2

800**


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亿元)

37.6

90


4

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增加值比重(%

9.1*

8


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件)

2057*

3000


6

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

98**

120**


7

产业

数字化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7.5

23.5


8

省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累计)(家)

27

100


9

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上制造企业比例(%

——

80


10

网络零售额(亿元)

821.9

1600


11

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

——

280


12

数字农业工厂(个)

24

100


13

治理

数字化

掌上办公比例(%

——

80


14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85

90


15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落实率(%

90


16

公共数据开放率(%

4

30


17

数字

基础

设施

5G基站数量(个)

4028

10000


18

数据中心总机架数(个)

12712

15000


备注:*2019年数据。

**数字产业化规模2025年指标按《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国家统计令第33号)口径预测。

三、壮大“新产业”,打造“万物智联”特色产业体系

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打造全国万物智联强市为抓手,做大做强以北斗及地理信息品牌为核心的空天互联网,特色发展智能装备物联网及应用服务,强化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三大基础产业支撑,谋划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星产业群,构建以一品牌三基地为引领、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万物智联特色产业体系。

(一)以北斗及地理信息品牌为核心,布局空天互联网产业链

1.做大做强地理信息产业。充分发挥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和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双重效应,构建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完整产业链。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突破多源采集数据验证、多时相异构数据处理、遥感影像特征智能提取、空间可视化、时空信息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发RS数据处理、三维GIS和移动GIS等软件和系统平台,提升发展高精地图、室内定位等基础服务,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应急救援、生态治理、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领域。

2.培育发展北斗应用产业。推动浙江省北斗产业园建设,优化芯片、模组器件、终端系统应用的产业链集聚水平。夯实北斗技术产业化制造能力,发展高精度通用导航芯片和模组器件、高性价比导航终端、智能授时终端等,探索开展专用领域地面增强基站、接收机和天线等系统建设;提升发展授时高速高精准定位服务,拓展发展城市交通管理、电力巡检、地质灾害预警等“北+”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争创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3.探索发展空天智能设备结合北斗及地信产业发展,加快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建设协同余杭航空科技小镇谋划发展低空、通用航空、低轨道等多时空智能设备。重点突破无人机整机制造及光电吊舱、飞行控制系统、实时通信数据链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交通、物流、植保、电力、地勘等专用无人机。加强北京、上海等领先地区创新合作,探索发展商用亚轨道飞行器、微小卫星、遥感遥测相机和设备等。

 

1  湖州市北斗及地理信息产业链培育图谱

(二)发挥湖州特色产业优势,培育壮大装备物联及应用服务产业

1.集成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依托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北斗及地信等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德清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省级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着力发展动力电池和管理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突破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发展车规级智能芯片、自适应性智能导航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开展智能出行、智慧交通、远程维保等云应用和增值服务,构建车联网创新应用产业生态

2  湖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育图谱

2.提升发展智能物流装备。顺应智能化、自动化、模块、服务化发展趋势,依托吴兴现代物流装备园、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南浔智能电梯小镇等平台,做大做强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重点发展仓储物流装备、车间内物流装备、装卸搬运物流装备、AGV搬运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电梯、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等积极发展面向仓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构建集研发制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现代物流装备产业体系,打造国内先进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争创长三角智慧物流产业中心。

3.谋划布局能源物联网。依托新能源电池产业优势,深化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突破发展动力电池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储能电站管理系统、多能互补物联管控平台以及能源大数据平台等,谋划发展能源联网服务,探索分布式储能、绿电交易、能源金融等新模式。积极发展电力物联网设备,开发智能逆变器和IGBT功率器件、逆变升压一体机、智能电力仪器仪表、电气安全控制柜等产品,谋划发展远程巡检、专业维修作业等电力机器人,提升湖州智慧能源实力。

4.创新培育数字应用服务。聚焦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发展、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发展具有根植性的特色数字应用服务加快打造工业物联中台,依托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着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服务、数字化转型服务、工业APP服务等,提升工业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加快打造城市物联中台,提升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本地服务,全面支撑未来社区、数字乡村、数字文旅等跨越式发展。

(三)按照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要求,培育三大关键基础产业

1.特色发展集成电路。聚焦万物智联各领域,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产业链,推进产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重点提升I/O芯片、功率半导体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智能电表时钟芯片等专用芯片设计开发能力。积极谋划布局先进封装测试线,突破晶圆级、系统级、倒装等封装技术,拓展车联网、能源联网等应用市场。积极推动硅材料研发与生产工艺创新,发展分立器件用和集成电路用硅片材料、电子封装球硅材料等,布局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加大中大尺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发展关键工艺生产设备,提升本地集成电路制造能力。抢抓信创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基于国产芯片的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一体式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制造生产。

3  湖州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图谱

2.协同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提升发展声表滤波器、石英晶体谐振器、大功率小尺寸电感、高端多层陶瓷电容、高性能数据线缆、电子元器件封装用胶带和薄型纸质载带等基础优势产品。结合光电显示和物联网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协同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多层高密度印制电路板和特种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高速USB接口、智能网卡、高性能密封件和5G相关配套元器件等产品,以及电子陶瓷粉体、高端覆铜板用电子材料等,强化对万物智联产业的基础支撑能力。

3.聚发展光电显示。加快推进南浔长三角光电湾等平台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发展大尺寸超薄玻璃基板高导通透明硅基电路板、光学级PET薄膜、硅基OLED材料、彩色滤光片、显示驱动IC、宽幅偏光片等光电关键元器件,布局TFT-LCDOLED等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谋划发展Mini/Micro LEDQLED、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及终端。提升发展智能照明,拓展景观照明、信号通信、车载照明灯领域。积极发展光通信芯片、特种光纤光缆、高端高速光模块等光通信元器件。

4  湖州市光电显示产业链培育图谱

(四)紧抓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谋划培育新兴未来产业

1.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结合万物智联强市建设需求,以智能化、高精化、集成化为方向,提升MEMS工艺,联动发展重力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感知器件和敏感元件。发展高清摄像头、存储设备、通信传输设备等安防产品,开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及智能应用,拓展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安全生产等应用领域,形成设计制造生产应用完整价值链。探索发展LTE-cat.1NB-IoT/LoRa5G等蜂窝物联网芯片、模组和终端产品,拓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联网等专用领域。

5  湖州市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图谱

2.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和算法、软件平台、硬件系统等,加快德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应用引领+技术驱动为主线,壮大浙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之江实验室·AI莫干山基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智能农业、智能城市治理等场景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以特色应用为牵引推进神经计算、机器视觉、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3.谋划发展区块链产业。紧盯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区块链产业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培育适应湖州万物智联产业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和细分产业。以联盟链为重点,加强区块链+车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能源物联网等融合技术突破,拓展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金融风控、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商品溯源等领域应用,形成识链、用链发展氛围。

四、聚焦“新赛道”,以数字智联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赛道,深化数字技术对一二三产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数字贸易空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以绿色智造为主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产业大脑为核心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推动服装(童装)、动力电池行业产业大脑试点建设,对接总体产业大脑,持续丰富产业生态、新智造应用、共性技术等场景应用面向湖州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产业,推动一区县一平台、一行业一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区域级、行业级、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重点企业节点积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工作,推动百亿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全覆盖、重点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

2.千企智联为路径培育智能制造企业群体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结合千企智联行动,对标未来工厂建设标准,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利用5G、工业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打造以未来工厂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企业群体。

专栏 1  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制造业实施千企智联行动

围绕千企智联实施“13500”三年行动,到2022年,覆盖1200家左右企业,重点培育建设100家企业应用5G通信系统、10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场景应用、10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慧连接500万台以上工业设备产品,工业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无缝连接需求侧和供给侧,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先行示范区。

3.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椅业、竹业、电梯、电机等,分行业开展千企智能化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推动企业数字化技改,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发挥新智造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等作用,推行智能制造水平在线诊断,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分层次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

4.数字赋能为支撑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智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碳效码应用为切入点,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创新碳金融、碳改造、碳交易场景应用,结合星级绿色工厂、亩均论英雄等工作,完善闭环推进机制,带动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动制造业绿色智造转型。

(二)以现代化为方向,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提升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推动医疗、教育、交通、养老、托育等服务数字化转型,培育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业态,发展各类共享型生活服务,创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实现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全覆盖。以数字技术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城乡统筹供给,注重发展面向乡村、弱势群体的数字生活新服务,培育普惠共享服务体系。

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科技服务、法律服务、数字贸易等,加快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创业孵化、节能环保、商务总部等行业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和数字化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平台建设。以数字化为纽带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解决方案延伸扩展,探索发展新路径。

3.融合发展数字农文旅推动全域旅游数字化转型,围绕滨湖旅游、乡村旅游、山地旅游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消费便捷度、营销精准度和互动趣味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旅游设施建设,推动4A级以上景区和省级以上度假区普及电子地图、智能导游和在线预订服务,推进VR/AR/MR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运用,提升游客体验内容。鼓励发展在线旅游、智慧文博、云展会等新业态,推广沉浸式数字体验产品

4.稳健发展数字绿色金融。以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稳健推进金融数字化创新,实现银行信贷、股权融资、担保增信、项目对接、绿色认定等金融服务数字化、线上化围绕金融业务、征信服务、碳账户等典型场景创新绿色金融数字化应用,全面推广两山银行试点经验。强化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切实提升数字经济企业融资便捷性。建设并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监管和服务应用

(三)以共同富裕为理念,创新发展数字农业

1.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以粮食、水产、茶叶、湖羊、生猪、果蔬等农业产业和种业为重点,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广遥感监测、远程诊断、精准作业、环境自动控制等技术,做大做强联合收割机、茶叶生产加工、渔业养殖等智能农机装备,推行互联网+农机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强化计算机虚拟育种、种苗制繁和良种良法等技术应用,推动经验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转变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鼓励示范试点建设打造未来农场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农业品牌。

2.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深入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市建设,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打造农业智慧云农技云等平台,实现区县智慧云平台全覆盖。加快建设两山”“长兴鲜”“吴上兴鲜等区域公用品牌电商平台,发展线上销售模式,主动对接电商销售巨头,建设数字化供货基地。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监管,推广应用浙农码,动态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模化主体全覆盖,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数字化监管,探索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孪生。

3.大力培育数字乡村新生态。加强乡村数字经济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乡村居民素质素养,培育一批农创客、农村电商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推动乡村高质量就业,发展数字农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探索构建共享经济+互联网+农业发展体系,发展设备共享、人力共享、农技共享、物流共享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共享农场、共享渔场、共享牧场新业态

专栏 2  数字赋能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建设,加快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持续缩小城乡数字代际差异,推动城乡同网同速统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推动乡村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布局自动感知终端设备。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储存进城工程,建立冷链物流布局和配送体系。

2.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园区,推广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实施农村电商一十百千万工程,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新业态,打造一批电商专业镇和电商专业村。开展安吉白茶、长兴鲜浙农码应用试点,加大推广应用范围。

3.推进城乡数字服务共享。聚焦教育、就业、文化医疗、养老等城乡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一件事集成协同场景落地,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完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共享机制。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入驻浙里办。创新建立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跟着节气游乡村、农村文化礼堂智慧服务等数字服务系统。

4.构建城乡整体智治体系。构建数字城乡孪生空间,加快推广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打造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系统。

(四)以“双循环”为契机,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

1.持续扩大数字消费。结合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批发、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业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支持人、货、场云化改造。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推动直播电商、在线内容、社交营销、云逛街、新零售等新模式创新,促进电商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规范发展微商、外卖配送、网约出行等领域的新个体经济打造长三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大力拓展数字贸易。加快信息服务、技术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发展多样化数字商品贸易,提升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深入推进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完善综合服务、跨境园区等平台支撑,加速多种形态跨境电商模式落地,加快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融合发展,做精做深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助力产业实现境内境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专栏 3  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聚焦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枢纽+跨境电子商务两大特色,构建三平台、四创新、五行动工作体系,形成一区一核多园全网空间布局,打造湖州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建成具有湖州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交易额达到500亿元,培育年进出口交易规模十亿级以上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5个,其中,百亿级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2个。

3.优化发展数字物流及数字供应链。推动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枢纽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智慧数字园区加快安吉数字物流港等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布局一批+人工智能+5G+物联网快递园推动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物流业绿色化、智慧化、精准化发展进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童装、木地板、电梯、美妆、特色农产品等十大优势供应链集群,支持天畅、珀莱雅等打造省级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加快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五、坚持“新治理”,数字赋能治理能力现代化

直面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治理挑战,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包容审慎的数字经济治理和监管机制,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数字化改革驱动的创新发展环境

1.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效能。系统性推进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数字化推进深层次系统性制度重塑,提高政府运行管理和市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重点围绕政府工作重大任务,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职能,建设一批数字政府重大场景应用,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高层次高水平促进数字经济生产力。

2.建设数字经济系统深化政企协同。加快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架构,聚焦“浙企智造”浙企畅链“浙企投资”“浙里共富”“浙里贸易”“浙里消费”“浙里要素”“浙企创新”“浙企服务”等子跑道,建好省市县三级贯通的重大场景应用,推进工业碳效码、产业链一键通、最多报一次、五企培育一件事等试点示范建设及推广应用,提升政企协同效率,赋能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

3.丰富场景应用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围绕万物智联市建设,突出便民惠企高频次需求,推动数字+产业提升”“数字+民生服务”“数字+社会治理”“数字+政务服务等场景创新,引导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参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共同富裕、数字社会等场景应用建设运营,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建设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和最佳实践,拓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空间。

(二)构建高效善治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1.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制度环境。面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建立容错免责、减责机制。加强平台经济治理,探索政企信息交互共治机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四位一体的多元共治机制。支持德清县、长兴县等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环境保障

2.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监管方式。利用全国网络交易监测、浙江公平在线等平台,推行互联网+监管,深化互联网司法、公证、仲裁建设,加强网络违法防范和处置。规范与发展并重,落实监管措施,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结合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金融监管等领域应用,助力数字经济公平有序发展。

(三)构建开放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

1.加强跨区域协同合作。深度参与数字长三角和全省数字湾区建设融入G60科创走廊,参与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数字经济重大生产力协同布局,推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等建设。推进杭湖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德清相关区块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优势积极承接杭州高端科创资源产业功能溢出。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纵深开展数字科技、产业、贸易等合作,共建沪湖绿色智造创新廊道加强与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合作,带动湖州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专栏 4  数字长三角重点合作平台

1.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六县省际毗邻区域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率先启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建设,打造高端制造集聚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深度合作先行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更大范围的毗邻地区合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以德清相关区块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为契机,支持德清联动安吉、余杭等毗邻区域,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部板块,创新科技、产业和平台等多领域合作模式,建设杭湖一体化先行区,带动全市域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

3.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共推数字经济、旅游会展协同发展,共谋嘉湖城际、水乡旅游线,共建练市-乌镇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实现产业深度对接、机制协同创新、理念创新示范,探索多领域一体化创新合作。

2.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落实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参与“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全球化产业协作、业务布局、创新合作;推进中美(湖州)、中德(长兴)、中韩(吴兴)、浙澳(安吉)、中欧(德清)等国际产业合作园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举办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等国际性活动,积极争取承办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国际性峰会、赛事,汇聚全球数字经济优质资源。

六、用好“新要素”,夯实数字时代发展基础

以数据要素为关键要素,以数字人才为核心驱动,以数字基建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生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一)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1.推动数据规范采集归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采集规范管理丰富数据采集手段与范围,扩大数据按需归集和管理范围建立跨部门数据采集、共享校核机制,实现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行业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作用,推动经济社会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按需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安全有序融合

2.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加强共享开放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完善全市统一公共数据目录系统和全量元数据普查系统,推动数据目录全域性、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有序流通共享。按需推动省市县数据高铁贯通,建成高保障、高可用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形成全市数据资源一张图、供需对接一本账。依托省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推进数据资产化管理,实现公共数据有序开放。

3.推进大数据合规应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湖州城市数字大脑、行业产业大脑等,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应用,提供算力算法能力输出,支持面向智慧城市、便民惠企、智能制造等场景需求,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各类解决方案发挥数据公司机制优势,探索建立政务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共享(有偿)机制,引导推进政企数据融合利用。鼓励社会组织、平台企业等建设工业、流通、消费相关领域大数据平台,参与省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培育形成数据创新应用服务生态。

(二)加强数字人才梯队建设

1.加快数字人才引进。将数字人才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利用南太湖精英计划”“南太湖特支计划等加快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引进围绕万物智联产业体系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数字经济人才目录,开展项目合作引才、挂职兼职引才、创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聚才加大专业人才和关键技术人才引进。发挥千个团队、万名硕博、50万大学生招引行动作用,集聚数字经济优秀青年人才。

2.健全数字人才培育。发挥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学院等作用,推动设立地理信息、北斗、人工智能等专业,探索建立产业学院。依托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等,培养一批高水平数字工匠”“浙里工程师,加强金蓝领”“薪农人数字技能提升,培育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数字人才。深化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和企业首席信息官普及计划,提升企业数字时代战略思维。

3.优化数字人才环境。围绕数字人才特点建立完善人才多元评价体系,优化认定举荐制度,构建积分评价体系,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推动高层次、高技能数字人才省市互认,探索跨区域人才认定。按照人才生态最优化、人才治理现代化要求,强化湖州人才数字大脑支撑,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完善湖州服务绿卡制度,优化人才服务,人才安居无忧市建设加快数字人才集聚

(三)夯实万物智联基础设施

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宽带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实施城乡双千兆计划,统筹推进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一件事改革,实现5G网络从广域覆盖到优质覆盖升级,打造全省5G行业应用先行示范区。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推进低、中、高速物联网协同部署,成全国首个地市城市物联网台。积极参与国家低轨通信卫星、浮空平台通信系统建设,完善卫星互联网地面增强基础设施。

2.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数据中心规划布局,积极融入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适度谋划部署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灵活部署边缘智能数据中心,构建云边协同的算力网络。全面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加强政府云计算资源整合,推进数据中心从数据存储型向计算支撑转变,打造具备计算能力、桌面交付能力、存储服务能力、软件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力争数据中心总机架超过1.5万个,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算力节点。

3.推进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湖州城市大脑、行业产业大脑等平台及自动驾驶、智能农业、县域智能治理等场景的应用。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梯云”“农机云”“电池云等特色行业云平台。谋划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探索区块链在商业智能合约、产品监管追溯、信用体系建设、电商物流、版权保护、工业互联网等功能服务领域的应用

4.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与城市基础设施衔接进程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以德清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为契机,打造全国领先的测试场。加快未来社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推动社区(乡村)治理数字化

专栏 5  特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5G网络。全面实施《湖州市5G基站专项规划》,完善5G基站建设跨部门、跨区县、跨企业的领导机制和联合规划、联合审批、联合推进的推进机制。协助运营商推进5G基站、光纤网络、配套机房等建设,合理谋划宏站、微站和机房的空间布局,协调解决5G站址落地困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统一用地、用电等收费标准,优化土地批复、天面租赁、电力引入等关键环节。

2.车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基于C-V2X技术的路侧单元(RSU)规模部署,推动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部署5G网络、路侧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平台,探索5G网络与C-V2X的协同创新应用,开展车路高效协同应用。选取特定场景开展5G-V2X技术测试验证,打造高度协同的全域城市级智慧交通体系。

3.湖州城市大脑。实施湖州城市数字大脑聚核行动,统筹建设市域物联中台,推动湖州市一体化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完善驾驶舱”“元数据治理”“云安通等,实现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物联网应用场景深度覆盖,打造最实城市大脑。

七、构建“新生态”,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平台聚项目、以项目育企业、以企业促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完善湖州数字经济平台体系,“双进双产”一批数字经济项目,着力完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湖州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

(一)打造数字经济平台体系

1.加快布局双创平台。聚焦五谷丰登计划,依托科学谷”“云起谷”“时尚谷”“画溪谷”“论剑谷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生态创新载体,打造数字经济创业创新的云谷”“网谷。厚植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文化,引导湖州科创园、两山创客小镇等双创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提升鼓励创建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农创客培养基地等,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孵化链条。

2.统筹打造产业平台。强化区县数字经济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发展,按照一县一平台布局一批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推动德清地理信息、南浔智能电梯等特色小镇高质量提升。突出以楼聚产、创新提能,推动数字服务业、智慧文创、电子商务等数字服务业向楼宇集聚,培育十个以上营收超10亿元的数字经济特色楼宇。大做强南浔(上海)科创中心、长兴县数字产业(杭州)创新基地等飞地园区,争创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

3.全面建设数字化园区。以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创新创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为重点,优化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等集成应用,提升园区智慧化运营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园区推动园区码+企业码赋能应用,实现园区运营高频事项全闭环管理、园区企业资源共享。推进省级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建设,引导园内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园区数字化全覆盖。

(二)健全完善数字经济项目体系

1.推进重大项目招引。研究绘制具有湖州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图谱,谋划重大项目和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清单,发挥驻点招商网络招商、精准招商作用,推动数字产业、智能制造、数字基建等项目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落户一批。重点招引数字产业链主型企业、平台型企业、综合型(区域型)或功能型企业总部,带动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切实提升数字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2.广泛开展示范试点。认真贯彻落实共同富裕、制造强国、数字乡村数字化改革等战略部署,围绕数字产业培育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科技创新等,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示范试点建设,谋划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区域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3.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落实项目双进双产攻坚行动,加强重大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完善项目推进精准服务机制,落实一领导一推进服务组一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探索建立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简化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提供最优服务支撑。建立完善项目质量评估与淘汰机制,及时淘汰严重不符合质量预期项目。

(三)构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培育创新型企业梯队。结合五企培育工作,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企业生态。统筹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金象金牛企业培育行动等,强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与服务,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链主型企业。加快挖掘和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深耕自身优势领域做精做深做优产品和服务。扶持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鼓励互联网+”创新创业、科研院校成果转化和二次创新,集聚形成数字科技企业群。

专栏 6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聚焦数字经济等领域,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实施科技优势企业领航、双高企业培育和科技型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到2025年,在数字经济领域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

鼓励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企业承担科技项目与R&D经费投入挂钩制度,到2025年,基本实现规模以上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

推进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加快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联动发展、优化整合、能级提升。

2.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数字科技创新,将数字经济作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重点方向,主动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推广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制度,努力攻克一批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短板、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强化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整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创新协同,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持续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三首产品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构建产用互促良好格局。

3.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谋划布局数字经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大脑建设,争取大科学装置落户湖州。依托太湖实验室莫干山实验室打造数字科技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未来实验室。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名校名院名所引进推进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大Alpha创新研究院等建设。围绕北斗及地理信息、智能物流装备等布局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标杆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4.促进数字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搭建一站式便利化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服务能力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促进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依托湖州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宣贯《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格局。制全市数字经济年度工作方案计划,明确各部门、各区县的责任分工,加强规划指导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湖州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二)加大政策精准支持

持续升级数字经济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数字产业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大数字经济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用好市产业基金,为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资本支持。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加大数字经济要素供给,强化土地、能源、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点保障,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执行差别化政策推广“‘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专项行动,实现土地资源要素高效集约配置,撬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大数据中心供能保障,着力满足数据存储、云计算和上云需求。

(四)完善运行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研究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统计指标,精确衡量产业规模、速度、结构。建立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定期监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分析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以点带面研判数字经济运行态势。

(五)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

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体系建设,坚持依法网管网用网完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构筑网络安全整体防护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防御、监测预警、安全防护能力。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企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和安全保护机制,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附件一:湖州市万物智联产业体系图

 



  附件二:湖州市数字产业重点平台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