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服务贸易网络的理论与应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2-02-16

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目前服务贸易研究的重点和前沿。然而,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主要围绕货物贸易,无法凸显服务贸易特性,同时忽略了服务贸易往来中“关系”的重要性。可见,服务贸易理论与应用亟待创新与完善。

服务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以货物贸易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后出现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等,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难以存储、异质性四大特征,与货物贸易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对服务贸易进行阐释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尚显不足。目前,有关服务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贸易理论体系的再扩展。沿用传统货物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在逻辑,将其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能够实现对服务贸易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例如,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理论,沿用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思想,通过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可用于度量一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分工背景下,沿用货物贸易增加值核算思路,还可重新评估各国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真实”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然而,传统贸易理论体系是基于货物贸易的理论架构,其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还需不断验证。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新融合。基于网络科学的服务贸易网络理论,是以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将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构建的国际服务贸易新理论,是对现有理论体系的重要补充。服务贸易网络理论强调个体间的关系,而非个体属性。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个体包括国家、地区、服务部门、企业等,每个个体都拥有各自的属性。以国家为例,一国所拥有用于生产的要素禀赋(如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属于该国的个体属性。为此,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探讨的核心,在于个体属性如何影响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而围绕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相比之下,服务贸易网络理论从“关系”视角,围绕相似性、社会关系、互动和流动四大类型,通过关系形成和社会资本优势两个理论层面,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系统阐释,并凸显了服务贸易有助于提升一国经济软实力的特点。

网络科学:服务贸易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网络科学是一门由数学、物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而来的交叉性学科,通常采用网络结构指标和统计模型,对研究对象的现象及规律进行探究,并对其动态演化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阐释和可视化呈现。

一般而言,网络科学可分为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其中,复杂网络研究是基于物理学延伸而来,主要用于分析大规模网络整体的统计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侧重于反映整体网络的性质和网络动力学。社会网络研究由社会学延伸而来,主要分析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结构、关系内涵及其背后机理,侧重于探究整体网络和个体网中的社会关系。虽然复杂网络和社会网络源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伴随着网络科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成熟,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此,网络科学作为分析经济网络的重要科学理论和工具,正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经济系统是基于不同个体相互之间作用与联系而组成的复杂体系。而国际服务贸易网络作为全球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即为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网络节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服务贸易关系(网络的边)而组成的复杂网络。因此,采用网络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此外,网络科学中的相关分析技术和理论,如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微结构理论、信息级联效应、弱关系理论、网络动力学理论、网络计量分析方法等,不仅有助于丰富国际服务贸易网络的内涵,也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服务贸易网络的应用与前沿

相比于利用传统贸易理论和计量方法解释服务贸易问题,服务贸易网络在研究上更注重对网络中节点间联系(即服务贸易关系)及其动态发展的系统考察,可用于刻画服务贸易的格局特征、解释服务贸易的演化机理、挖掘服务贸易的潜在关系、识别服务贸易内在风险并提供防范策略等。

一是刻画服务贸易的格局特征。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有所抬头的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是否具有新的格局特征与演化趋势,可以采用服务贸易网络的互惠系数、集聚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度分布、结构熵、网络同配性、网络异质性、网络稳定性等结构特征指标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刻画。该方法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对国际总体服务贸易和细分行业服务贸易格局的测算,并采用网络中心度指数,描述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解释服务贸易的演化机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有效刻画历年服务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解释服务贸易格局的演变机制和演化机理,是国际服务贸易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对服务贸易演化过程的解释,可以从外在环境和内在结构两方面探讨。一方面,通过采用网络计量模型,如二次指派程序、指数随机图模型等统计探测影响服务贸易的外生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还可采用涵盖网络内生结构和网络效应的网络演化博弈模型,对服务贸易网络的内生演变机制进行探讨。

三是挖掘服务贸易的潜在关系。近年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国自贸试验区相继设立以及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为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发展契机。通过网络科学中的链路预测和信息级联等理论,采用基于共同邻居、网络资源分配、偏好连接等算法的链路预测模型,可测算出服务贸易网络中潜在关系的概率大小,并据此识别出中国服务业的潜在贸易伙伴,进而从关系维度为中国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路径提供经验证据。此外,该方法也可进一步拓展至地区、服务业部门、服务业企业等层面。

四是识别服务贸易的内在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同时,全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不断发生,且均存在从局部到全局的风险蔓延现象。除了外部环境因素,网络中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风险传染的重要导引。在国际服务贸易网络中,利用网络传播理论中的风险传染模型,可以从关系角度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在风险进行监控识别,并在全局范围内预判或评估局部风险发生可能对中国服务贸易造成的影响,据此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此外,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内涵与外延将愈发丰富。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科学还与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技术及算法交叉融合,推动服务贸易网络的理论与应用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