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22-04-18

  “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探索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攻关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要在传统能源的减耗、增效上,有节奏、有部署地增加工作力度。”

能源安全是事关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引领我国能源革命的重磅规划文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阶段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等。在“碳中和”大考的背景下,这些目标的实现迫切要求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高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其实,早在2016年,我国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传统能源发展开始向智慧化变革。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传统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和服务模式。然而,现阶段能源领域存在着大量数据管理的需求,如资源数据、设备数据、运维数据、用户数据等,在没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前,这些能源领域的数据就像是一片孤岛,因此迫切需要数字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具体来看,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可以理解为利用数字技术,引导能源领域数据有序流动,从而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当然,这也是需要整个能源行业自上而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对于国家而言,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是能源转型降本增效的核心要求,能够有效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性和稳定性。《2021年中国能源数字化产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态势加剧,运输环节,物流节点分散与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成为油品流通运输端最大难题。针对这类相关问题,本次《规划》中也提出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等,通过提升数据感知能力,进行合理调配和产业布局,推动决策管理的精益性、客观性和敏捷性,这也将是企业应对油价剧烈波动与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能源供应链中的各个经济部门、节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管理,制订协调一致的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在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科学预警全球能源供应链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难以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对于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是其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可将油气生产成本降低10%到20%。但目前来看,能源行业涉及专业多,参与者角色多,信息系统庞杂,行业参与者间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高。新兴信息技术赋能能源行业,通过优化能源生产、传输、交易和消费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从而提高信息交换能力和行业运转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保证新技术新模式与传统组织的融合与协同,实现有步骤、分阶段转型,将是未来能源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对于消费者而言,埃森哲在《能源新消费者》年度报告中指出,随着数字化的大规模普及,消费者的期望值持续攀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能源供应商的数字渠道(如网站、移动端应用)无法满足其在线需求。不仅如此,能源需求作为出行和生活衍生性需求,其数字化未来将融入更大的生态圈。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市场结构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2020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私人用车逐渐占据新能源汽车消费主流。但充电桩尤其是公共类充电桩利用率过低、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仍有待解决。此外,充电站餐饮、休闲、购物等多元配套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毫无疑问,与其他行业一样,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探索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攻关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要在传统能源的减耗、增效上,有节奏、有部署地增加工作力度,以非常之力端稳端牢我国的能源饭碗。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