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济南召开
来源: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更新时间:2012-04-13

 近日,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寓群主持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仁元、冯祥来,以及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韩寓群省长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信息化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突出抓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四是要立足自主创新,实现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孙志恒厅长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我省信息化发展已全面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目前,山东信息化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在“十五”期间,山东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山东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十大进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互联网的普及率显著提高

  到“十五”末,全省基本建成了以光纤为主,卫星和微波通信为辅,集程控化、数字化交换为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规模和技术层次已经初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139.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2798.3万户,居全国第三位,普及率达到30.5%,;移动电话2341.5万户,居全国第四位,普及率达到25.5%;全省互联网国内出口总带宽超过50G,互联网用户数超过10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近100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近70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

  二、我省电子产品制造业及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销售收入超过2800亿

  1、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税145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增长21%;产品出口达到60亿美元,增长30%。全省电子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和出口分别年均增长33.9%、25.8%、27.3%和 43.2%,五年内分别提高了3.3倍、2.2倍、2.5倍和5倍。主要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2005年彩电销售1300万台、服务器9.58万台、微机180万台、传真机455万台、移动手机1100万部、程控交换机300万线、电子元件105亿只、电子器件70亿只。

  2、软件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软件及系统集成实现销售额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均增长58.5%,五年提高了10倍。目前,全省累计认定软件企业350家,软件产品登记2000个,软件著作权登记1100个;有25家企业通过了CMM认证;有80家企业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软件企业有12家,其中海尔、海信、浪潮、中创软件等8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企业百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我省软件产业形成了以齐鲁软件园为龙头,青岛、烟台、威海、济宁软件园共同发展的格局。微软公司在山东设立了技术中心,NEC公司在济南设立软件公司。中创公司获得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国际项目管理全球大奖优胜奖”,浪潮齐鲁软件的“浪潮协同工作平台”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一批软件产品如金融财务软件、ERP管理软件、智能交通管理软件、软件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CAD/CAM软件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四、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的有效手段

  05年11月26日“中国
山东”政府门户网站开始试开通。十五期间,进行了两网一站、十四个重点业务系统、五个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开通了北美-Link网站和“诚信山东”信息平台,全省政务网络基础架构基本建成;省级电子党务平台建成开通,省委十九个部门实现了互联;目前, 80%的省直部门、100%的市级政府、75%的县(区)政府都已经建立了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有序推进。在国信办发布的《2004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我省的市级门户网站平均绩效排名第二。财政、税务、工商等7部门联网,实现了相关信息共享,走在全国前列;烟台率先以国产软、硬件搭建电子政务平台,被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信办加以推广;济南、青岛两市组织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四部门开展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试点工作,提高了财税增收和部门间的协同办公能力,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五、电子商务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到2005年底,全省金融卡发卡总量在3000万张以上,非金融卡超过1000万张,开通了全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支付网关,山东CA数字认证中心第一家在全国获得了信息产业部认证资质。同时,协同作业体系、政策法律环境、试点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等有关项目也都在积极进行当中,我省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省网上贸易额突破2000亿元,电子商务基本架构初步建成。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贸易,拓展了市场空间。

  六、信息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

  我省电信运营企业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广电行业组建广电网络公司,积极推广数字电视,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站建设蓬勃发展,涌现出大众网、舜网、山东新华网、百灵网等一批优秀的商业门户网站。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视频点播等信息增值服务新领域逐步拓宽。我省在全国率先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有力地促进了软硬件的结合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信及网络增值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等也有了良好进展,为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预计全省可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400亿元,广电业务收入37亿元,音像、图书等出版业产值35亿元。

  七、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信息安全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的信息内容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数字证书应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大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力度,对数字认证市场进行了认真整顿。目前,全省共发放电子签名证书40多万张,覆盖全省的网络信任体系正在形成。

 八、城市信息化发展迅速

  截止目前,青岛、济南、东营、威海、烟台等被国家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济南市实施的并联审批信息化工程,初步实现了审批项目网上互动和并联审批的“一网式”办理,有效推动了业务整合和行政提速。青岛市通过信息亭,向市民发布各种信息,成为市民了解政务动态、查阅办事指南的主要载体。东营市搭建起“数字化东营”城域网,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城市信息化推进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烟台市提出了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电子政务工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威海市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消除了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

  九、社会信息化建设重点突出,十四个“金”字系列工程作用明显

  金关、金税等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能力明显加强;社会保障、金农等业务系统工程的启动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其中, “金税”工程率先全面推行了中国税收征管系统(CTAIS),实行了税收征管数据信息的市级集中处理模式,98%的税款和96%的纳税人实现了信息化征收和管理,极大提高了税源监控管理水平;“金保”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养老保险子系统在17个市、100多个县的推广,医疗保险子系统已在17个市、60个县实现初步应用。

  十、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法制建设标准化培训以及人才培养工作都取得了实际进展,山东省信息化条例现在正在按立法的程序进行。召开了首届山东首席信息官(CIO)大会,来自全省各行业500多位信息化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举办首期市厅级领导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培训班,全省17市和部分厅局的58名市厅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这些工作的开展拉开了我省谋划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实施信息化人才战略的序幕。一时间,CIO、信息化、人才培养成为响彻齐鲁大地的热门词汇,全社会对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一个深入发展,创新工作,关心人才的良好信息化发展局面正在形成。

  孙志恒厅长表示,山东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山东信息化建设正进入多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

  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十五”期间,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山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意见》,积极引导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04年被国家确定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省。目前,50%以上的县建有专门的农业网站,9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8万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机械、家电等重点行业中,80%的规模以上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计算机监控技术,10%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65%接入了互联网,45%创立了企业网站。流通业也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嫁接改造,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