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一五”时期,是区信息化建设依靠协同集成实现自主创新和重点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为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我区现代化进程,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精神,按照《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我区打造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的奋斗方向,特制定《石景山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制定背景
  (一)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区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迅速迈入资源整合、协同应用的新阶段,为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一五”期间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资源整合实现突破
   ——三位一体的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被列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了建设部城市数字化工程技术示范与研究的成果鉴定。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项目成为试点。建立起较成熟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基于目录体系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项目被列为北京市试点项目。
   ——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初步搭建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三向互动。


   2、电子政务深入推进
   ——综合性政务办公平台逐步建立。率先实现全区范围内的无纸化办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已逐步建成全区综合性政务办公平台。
   ——石景山信息网网站群日臻完善。已整合全区各委办局及部分街道、居委会网站,构建起政府网站群,成为政务公开、招商引资、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电子政府在线服务平台正式运行。集成了行政许可、全程代办、政府评议三大系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投资及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集经济信息发布、内部管理、招商引资管理和综合经济分析于一体,是我区管理招商引资和园区企业、规划经济资源、领导决策支持的综合平台。
  ——部门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系统被列为国务院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示范项目;档案信息化走在全市前列;网络法制宣传成为亮点,普法网校发挥成效;规划管理工作网络化全市领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网上进行,等等。


  3、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
   — —教育信息化领跑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开发了学科主题资源、石景山教育信息网等一批教育应用。
   ——社区信息化为缩小“数字鸿沟”作出积极贡献。区街居三级联网,建立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开通助老助残服务系统,建设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举办社区大课堂,推动百万家庭上网工程,采取多种手段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信息化助力公共服务。科技创安工程促进社会稳定;大气环境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环境保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升城区健康生活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系统、科技资源数字地图、职业介绍服务网、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网等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手段渗透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方方面面,为公共服务提供助力。
   ——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型城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与全市图书馆实现馆际互借;17万册电子图书与法律法规库凸显成效;视频点播系统汇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网上教育与学习活动发挥重要作用,探索了学习型城区的新模式。


  4、信息化基础建设卓有成效
   ——率先建成区宽带城域网。实现区机关与政府各委办局及街道办事处的宽带网络连通。
   ——信息网络安全工程成为示范。有效保障了信息网络核心数据、关键业务等的安全可靠运行,为北京市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5、信息化机构及人才队伍实力大增
   建立起规范的组织体系,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优先安排,信息化知识得到普及与推广,全员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信息化人员队伍实力增强,涌现出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6、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中小科技企业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在微电子、数字娱乐、信息安全等领域初步形成特色;科技园区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并纳入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体系。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首都信息社会”的建设目标为我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立了建设首都信息社会的目标,为我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区域定位、“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的发展定位和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为我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将促进我区信息化水平的大力提升。


   3、信息化建设仍需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应该看到,我区信息化工作距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和观念仍受到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体制机制障碍凸显,政府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创新等瓶颈亟待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需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体系有待完善;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尚显不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调整、2008年奥运会、首钢调整搬迁、科技园区纳入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体系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前瞻性提升作用,坚持全面建设“数字石景山”,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石景山区社会经济平稳转型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打造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落实为信息化的具体实践,从政府、企业、居民三大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出发,建设服务型政府。


   2、立足区情、需求先导
    根据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建设基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既不盲目冒进,又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努力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3、服从大局、突出重点
    区信息化建设既要符合国家和北京市总体发展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CRD建设目标,又应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形成自身特色,部分优势项目应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4、整体规划、确保安全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非常关键,需要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同时应始终不渝地把信息安全摆在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5、标准先行、协调联动
    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确保各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规范高效的协同运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全面建设“数字石景山”,信息化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达到北京市先进水平,初步构建信息社会基本框架。


   2、具体目标
    建成综合的、多业务的、高可靠的城市高速信息网。
   构建起资源共享、部门协同、服务公众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城市管理100%实现网格化、信息化,90%的政府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提供。
    基本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综合服务、保障、管理体系,公共信息服务渠道向基层延伸,100%社区能够便利地获得网上服务,信息化成果惠及大众。
    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信息资源统筹监管体系的建立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加强统筹,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信息共享基础设施,推动重点领域和促进跨部门的政务信息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监管和服务的能力。
   ——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设。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开展工作,负责全区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等重大事项。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交换、应用、管理、安全的具体方案与操作规程。完善信息化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职责,将信息共享纳入年终考核,同时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权利,调动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
   ——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库建设为基础,编制政务基础信息共享目录;以面向跨部门和领域应用需求为依托,编制应用信息共享目录;以已存在的应用系统、数据库为基础,编制数据库管理目录。并将各个目录在政务外网门户发布,提供信息查询、定位等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紧紧抓住北京市试点的契机,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原则,统筹建设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提供支撑服务。
   ——结合领域需求,推动政务信息共享。结合全区重点政务工作,推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共享工作。


   (二)优先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
    完善具有区域特点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体化、扁平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自主创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克服体制障碍,有效合理地整合和分配资源,整合政府呼叫中心,统一GIS平台,通过政府、企业、公众的互动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完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成果,不断扩展新的应用,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监测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灾害预警、减灾组织指挥、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建立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控和预测信息系统,促进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生命线系统运行及管理信息的整合和动态更新;建设和完善人口管理和监测信息系统,提高人口管理手段和水平;推动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实现精确的城市管理;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努力提升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电子政务
    借助顶层设计理论,围绕政府5大块16条核心业务主线,逐步构建起跨部门协同运转灵活、服务延伸到基层、全面支撑政府基础工作、保障居民与政府顺畅沟通的电子政务体系。电子政务成为政府运转的基本模式,政府管理和服务手段逐步过渡到以信息化平台为主。
   ——均衡推进各部门信息化进程。继续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依法行政、电子文件管理等系统。同时着力推进区委、人大、政协等部门及群团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电子政务整体能力。重点推动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系统等。
   ——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梳理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办事程序,整合区政务办公平台、电子政府在线服务平台、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等全区综合性应用系统及各部门应用系统,建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结合统一认证平台的部署与单点登录的实施,实现工作人员办公入口界面的规范统一、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整合各类政府资源,实现与城市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的互联互通,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完善电子政府在线服务平台。建成较完备的网上许可系统,实现许可事项的网上申请、网上流转与网上信息发布。集成各部门审批流程,推进资源共享与部门协同,实现跨部门网上联合审批。
   ——拓展石景山信息网功能。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与居民的互动,全面拓展信息网公共服务功能,并从单纯提供政务和公共服务扩展到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信息服务,提升石景山信息网互联网门户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汇聚民意的窗口作用。


   (四)全方位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科技教育信息化。继续巩固和完善“校校通”、“班班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普及科技教育知识,实现网上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医疗卫生信息化。依托区公用信息网络平台及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及八大信息系统,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健康生活质量,以信息化促进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文化体育旅游信息化。发挥区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配合奥运会的实施,做好奥运会相关场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体育事业信息化。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推展石景山,为CRD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以“自然人”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培养、发展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规范管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全面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保合一”,密切配合首钢搬迁工程,实现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包含社会保险、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等一体化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


  (五)逐步缩小数字鸿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信息技术宣传与普及,推动信息的普遍服务,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逐步缩小存在于区域间、部门间、行业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数字电视。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及广播影视数字化,推广数字电视信息终端,让数字技术进入普通家庭,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政务公开和社区服务的一种有效渠道。
   ——推进社区信息化。加强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延伸到基层的渠道。继续实施“百万居民家庭上网”工程。 充分发挥“信息亭”等多媒体服务终端作用,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建设社区政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基于“电子社区”的新型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
   ——积极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数字化生存能力。按照“扶助低端”的战略要求,逐步建立信息化弱势群体信息教育和培训援助制度,提高其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机会和能力,健全政府与居民间畅通的信息化沟通渠道,促进构建人网和谐的信息社会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探索多种接入方式的应用,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规范有效管理。
  ——对电子政务外网实施升级改造。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将骨干网络升级改造为具备链路备份能力的光纤环网。
  ——构建覆盖全区的无线网络。实现政府各部门的移动办公。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笔记本、PDA、无线电话等移动终端实现信息采集与检索、现场办公、远程审批、应急指挥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应用,提供对无线上网、无线点播等各项社会应用的辅助支撑。


   (七)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区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设完整的病毒防范、网络攻击防范体系。完善和升级现有信息安全设备,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安全认证体系。完善CA系统建设,加大数字证书应用推广力度,建立面向政府工作人员、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安全认证体系。推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在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内容的监管,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的规范管理能力。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突发性安全事件和进行安全防护的能力。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制度。


   (八)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以我区科技园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契机,加快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步伐,争取实现重点突破,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发展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的研发环节。结合CRD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引导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加快数字产业信息中心与促进体系建设,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发展信息服务业。逐步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加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网络安全协调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对重大信息化事务进行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加大信息化工作推进的执行力度,在有条件的政府部门试点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建立重大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推进资源整合。推行信息化应用工程“一把手负责制”。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指导全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统筹管理与规范实施,项目启动前进行充分论证与严格审核,做好规划,完成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分步进行,实施有效监理;项目完成后做好验收评估与审计。
   细化信息化水平考核指标,探索建立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测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逐年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强化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管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效能评价体系。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
    在全区范围内,加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在就业环境、收入分配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增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区内各委办局要成立信息化工作机构,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参加专业认证考试,落实信息安全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既精通政府管理工作、又具备先进信息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工作
    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根据国家、市、区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搞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对规划做及时的动态调整,提出下一年度规划实施指导意见和年度重点工作,提交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作为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加强信息化战略研究
    充分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发挥信息化专家组咨询顾问作用,积极开展战略和理论层面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当前城市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前瞻性地研究未来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从宏观上统筹把握区信息化发展战略方向,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使信息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六)加大信息化推广与普及力度
    开展多种层次的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充分发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信息化宣传普及工作,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员信息素养,集合社会力量共同探索缩小数字鸿沟的解决办法,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建设。